萬超 吳景春

有道是“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夸獎”。能獲得群眾口碑和夸獎的人,該有著怎樣不凡的事跡呢?
巧的是,我身邊就有一位——伊春市公安局伊美分局美溪派出所副所長王剛。熟悉他的人都稱他為“好人”,他不僅在群眾中有口皆碑,還獲得過“官方認證”——榮登中央文明辦發布的“中國好人榜”,還相繼被授予“全省優秀志愿者” “全省公安機關十佳愛民模范”“崗位學雷鋒標兵”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這“金獎銀獎”有了,群眾的夸獎也有了,那么,他究竟有啥“過人”之處呢?
今年46周歲的王剛,自1998年從部隊退伍以來,已經從警20多個春秋。他始終對事業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與老百姓心連著心、手牽著手、情系著情。
2015年3月的一天,當時還是普通民警的王剛在巡邏途中撿到一個黑色塑料袋。打開一看,他驚訝地發現里面裝著三萬多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和存折等物品。面對巨額現金,王剛不為所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盡快找到失主。趕回派出所后,他按身份證的線索,通過多方聯系找到了失主,在最短時間內將錢物“完璧歸趙”。失主做夢也沒想到錢物能夠失而復得,感動之余拿出3000元現金酬謝,被他婉言謝絕。
多年來,王剛累計拾到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60多件貴重物品,都在第一時間物歸原主。多次收到群眾的表揚信和錦旗,也使他在“群眾選警長”活動中以高票當選為勝利社區警務室警長。
在化解矛盾的工作中,王剛也有獨到的心得。在社區,面對鄰里糾紛、家庭瑣事的“小矛盾”,他始終認真對待、精心調解、合理處置,讓每一個矛盾化為無形。
一次,轄區兩個鄰居因養狗問題引發砸窗戶的糾紛。王剛接警后,第一時間趕到事發地點。當時,雙方爭吵得十分激烈,其中一方正要大打出手,他立即上前制止了當事人的過激行為,并將雙方勸回了家。在深入了解事情的經過后,他先是指出養狗一方的擾民錯誤,同時幫其合理謀劃飼養地點和飼養方式;然后又找到另一戶居民,對其沖動砸玻璃的行為進行訓誡,引導其借助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王剛把當事人約到一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促使雙方就相關賠償達成了一致意見,握手言和、重修舊好。
為了不讓小怨積成大禍,王剛把原來的“被動式”等警情變為“主動式”上門調解,不僅實現了源頭上防患于未然,同時也極大減少了“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五年來,王剛調解各類家庭、鄰里、社會矛盾200多起,矛盾化解成功率達95%以上,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王剛當過包街民警、社區警長。無論走到哪個崗位上,他總是把群眾的安危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冷暖記在心上,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2018年7月下旬,原伊春市美溪區連降暴雨,他所負責的轄區多處地段遭受洪澇災害。7月25日早晨,天還沒亮,他就拿著手電筒冒雨深入轄區查看災情。當他前往蘭新經營所時,發現橋梁已經被洪水沖毀,一根電線桿的根部傾倒在一棵大樹上。他馬上將情況報告給分局指揮中心,同時通知電業部門切斷電源,防止二次災害發生。他一邊等待搶修人員,一邊和同事看守斷橋,讓前往蘭新經營所的群眾等候在安全地域。災情得到控制后,王剛又帶領民警轉戰到災情更加嚴重的西林河屯。
當時很多群眾被困在屯里,王剛第一個跳進洪水中,與同事手牽著手,挨家挨戶搜尋,最終從屯里搶救出10名受困群眾。
王剛不僅工作作風扎實,還善于總結、注重創新。
他依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三勤”工作法,讓他與群眾之間關系越來越融洽——
勤于“開會交流”,搭建干群連心橋。王剛以“警民相約警務室”“警民懇談會”等活動為載體,利用社區文化、體育活動之機,積極開展治安防范、法律知識教育,下發掃黑除惡信息卡等資料,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溝通。
勤于“上門服務”,貼心服務暖人心。王剛堅持把便民利民措施送上門,讓群眾得到實惠,把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建議收集上來,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方法、解決群眾問題。對于轄區有些老人因行動不便、無法親自到派出所辦理二代身份證的問題,他積極協調,利用休息時間上門服務,為沒有二代身份證的老人們逐一辦理。幾年來,王剛主動為轄區居民辦證、送證上門100多次。
勤于“總結分析”,傾情服務保穩定。工作中,王剛對轄區治安管理情況、重點人員的思想動態、民間矛盾糾紛以及轄區的不安定因素勤于分析,及時采集上傳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為妥善做好群眾工作提供準確鮮活的資料與數據。
然而,家庭、事業往往不能兩全。在外人的眼里,都認可王剛是好人,可女兒小時候卻一直覺得他是個“壞人”。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在幼兒園多是爸爸接送,周末也多是爸爸帶著去玩,可王剛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關心群眾的冷暖上。做教師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毫無怨言地承擔起家中的一切。女兒長大后,才逐漸理解了爸爸。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群眾贊譽的背后,記錄著王剛曾經的付出和堅守,也蘊藏著他不斷把好事做下去的強勁動力。?
(作者單位:伊春市公安局伊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