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省老年人出入境更方便
日前,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老年人出入境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在國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六項便民舉措基礎上增加兩項,推出八項便民新舉措,并擴大服務對象范圍。
此次八項便民新舉措為:建立老年人辦理證照“綠色通道”;便利老年人使用辦證自助設備;簡化老年人辦證照片采集流程;提供多種證照費繳納方式;改善老年人網上辦事體驗;開通政務服務平臺證件速遞服務;結合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公安政務服務向社區延伸;建立針對居住在偏遠地區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委托親屬到出入境辦證大廳代辦模式,確須本人辦理的,采取電話預約、上門受理、送證上門等服務措施。 (摘自《黑龍江日報》)
我省收養有新規
近日,省民政廳印發《黑龍江省收養評估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自5月1日起開始施行。
《實施細則》規定,收養評估內容包括收養申請人以下情況:收養動機、道德品行、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經濟及住房條件、婚姻家庭關系、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意見、撫育計劃、鄰里關系、社區環境、與被收養人融合情況等11項內容。收養申請人與被收養人融合的時間不少于30日。收養評估期間,評估人員發現收養申請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有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行為,存在吸毒、酗酒、賭博等九種情形的,應當向民政部門報告。
評估總分值100分,評分結果在85分及以上的為良好,75分至84分為合格,74分及以下為不適宜收養。對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子女或收養關系當事人自行達成收養意向的,可不進行信息配對與確認環節。
民政部門進行收養評估,可以自行組織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不得向收養申請人、送養人和被收養人收取任何費用,所需經費應當納入同級民政部門預算。 (摘自《黑龍江日報》)
醫保個人賬戶能給家人用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規定,個人賬戶主要用于支付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藥店發生的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可以用于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賬戶不得用于公共衛生費用、體育健身或養生保健消費等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的支出。 (摘自《生活報》)
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發放獎金將不受限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科技部印發《關于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納入績效工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規定,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按規定對完成、轉化該項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人員給予的現金獎勵,計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核定單位下一年度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不作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通知》規定,單位接受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委托取得的項目,其中屬于科研人員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開展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單位可到當地科技部門進行技術合同登記,認定登記納入科技成果轉化范圍的,可按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和本《通知》規定執行。不屬于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從項目經費中提取的人員績效支出,應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分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統一管理。 (據新華社報道)
教育部: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要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
《通知》提出,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讓作業回歸到學校育人環節中來。 (摘自《黑龍江日報》)
國家出拳整治非法集資
日前,國務院公布《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5月1日起施行。
《條例》規定,非法集資人、非法集資協助人應當向集資參與人清退集資資金。清退過程應當接受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監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非法集資中獲取經濟利益。清退集資資金來源包括:非法集資資金余額;非法集資人隱匿、轉移的非法集資資金或者相關資產;在非法集資中獲得的廣告費、代言費、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傭金、提成等經濟利益;可以作為清退集資資金的其他資產等。
(摘自《光明日報》)
必要個人信息范圍明確了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規定》明確規定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信、網絡購物等39類常見類型移動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要求其運營者不得因用戶不同意提供非必要個人信息,而拒絕用戶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務。 (摘自《光明日報》)
直播有規矩,帶貨不“翻車”
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
《辦法》要求,直播營銷人員和直播間運營者應當年滿16周歲,遵守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真實、準確、全面地發布商品或服務信息。明確直播營銷行為八條紅線,其中包括不得發布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竄改交易、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等數據流量造假;直播間標題、封面,直播間布景、道具、商品展示等重點環節的設置不得以暗示等方式誤導用戶等。
(據新華社報道)
租房市場將迎大變化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規定,從事住房租賃經營的企業,以及轉租10套(間)以上的自然人,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并在開展經營前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推送開業信息;規范住房租賃經營行為。住房租賃企業應當將經營的房源信息納入所在城市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單次收取租金的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個月,除市場變動導致的正常經營行為外,支付房屋權利人的租金原則上不高于收取承租人的租金。
《意見》規定,企業不得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租金貸”,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使用“租金貸”。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