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古詩文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觀念建立的初始階段,正確引導初中生進行古詩文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領略古詩文中傳達出的美好景象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能使教學更有深度,實現教學的理想化目標。
【關鍵詞】農村地區;古詩文;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173-0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Especiall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cept establishment. Correct guid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s can not only let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cenery conveyed in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s and the rich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but also make the teaching more in-depth and realize the ideal goal of teaching.
【Keywords】Rural area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Optimization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的語文教學得到了關注,尤其是對于教育條件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更要采取新的教學措施,全面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探尋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本文以農村地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現狀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展開闡述,針對農村地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優化與轉型進行探討。
一、農村地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模式相對簡單
在當前農村地區的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由于農村地區的地域等原因,缺少對于古詩文的正確認知,因此,大部分的語文教師在古詩文的教學上仍然采取程式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且陳舊,一般教師普遍先對學生進行生字、生詞的講解,再讓學生自行進行古詩文的原文閱讀,在學生閱讀的同時再來指出其錯誤之處,最后為學生講解古詩文想要表達的含義以及古詩文的寫作背景等文學常識問題,之后為學生布置背誦任務以及默寫任務,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這種模式化且簡單化的古詩文教學行為,不僅使古詩文本身失去了價值和情趣,還大大弱化了古詩文對于教學的影響和地位。
(二)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不夠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和深化,也越來越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實施。但是,對于農村地區的語文教師來說,對于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推行還是有所欠缺的,部分教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時,教學的理念和觀念依然是以往的舊形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教學地位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理念,過于強調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學行為上沒有相應的改善,仍然是主導著教學,學生也還是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沒有自己的主觀學習意識,只會盲目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對古詩文也只是刻板的知識領受,毫無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學生的主體理解意識得不到發展。
(三)教師教學理念過于滯后
農村地區的初中古詩文教學理念還存在很大的滯后性,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過于嚴重,教師把教學古詩文的重點和難點放在了教學的首位,而非對于學生古詩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或為了應對考試采取大量的題海戰術,讓學生對古詩文有機械的重復性的記憶,而非學生主觀意識上的古詩文鑒賞能力。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過于強調背景和表現手法,忽略學生對詩詞的深入體驗,教師的教學效率得不到保障,學生的興趣得不到提升,古詩文教學的特色逐漸喪失。
(四)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
在農村地區的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很多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技術沒有得到運用,大部分學校沒有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的投放,教師還是沿用以往的板書和口頭講解的形式,對于相對抽象的知識往往表述不明確,學生領會得不及時,在硬件教學上缺乏應有的重視性,使學生很難體會到古詩文中內在的美感和情感,課堂較為枯燥、單調,久而久之,學生容易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對古詩文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學生的古詩文學習水平也得不到很好的進步。
二、農村地區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優化與轉型的有效舉措
(一)改變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古詩文教學一般都是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導進行的知識導向,是很強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沒有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模式已經漸漸不再適用于當前的課堂學習,學生的接觸面變得廣泛了,以往的教學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枯燥感,因此,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形成最高效的教學輔助,讓教學的內容和知識點更加立體化。
(二)改變傳統的授課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農村地區的初中教師在古詩文的講授時,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作為重點,在古詩文的授課前可以先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時間,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先有初步的自主學習意識,再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深入知識,讓學生對知識和古詩文的表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三)改變作業的布批要求,鞏固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農村地區的初中古詩文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效率,除了改變傳統的課堂模式和授課方法外,教師還要特別注意課后的知識鞏固和作業布置,并且在布置作業之后還要進行及時的檢查和評判,讓作業形式的知識鞏固和聯系不只是簡單的流于形式。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改變以往只講不練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之后要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練習和作業,并且給予及時的檢查批改和講評糾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及時的掌握,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舉一反三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重視教學的知識構建,關注學生的起點
目前農村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主要弊端就是知識的重復性高,教學的各個學習階段之間存在嚴重脫節的狀況。因此,農村地區的語文教師要關注各個學段的教學形式和教材的內容,對于各階段的教學找到其中的關聯性做到有效的銜接,不斷地了解和提升自身對于古詩文以及古詩文化的基礎知識,對于出現重復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回顧或者鞏固,利用學生對知識有所掌握的基礎,進行教學上的提升和內容上的創新,分析不同古詩文之間的背景和主題以及寫作手法的差異性和共同性,以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的深刻理解和認知,讓學生學會從基礎知識掌握去構建新的知識,獲得新的學習模式,提升學習的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文的教學不能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模式上,尤其是農村初中語文老師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準,選擇合適的古詩文教學策略,并且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出高效的古詩文教學方式,創新和改善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優化與提升,以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對古詩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獲得深厚和豐富的古文積累,進而提升農村初中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志.新課改下初中古詩詞教學讀寫結合策略管窺[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
[2]吳曉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好家長,2016(11).
作者簡介:孔令邦(1993.03-),男,漢族,甘肅平涼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