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豆的產量與品質與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十分密切。病蟲害問題是制約大豆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探究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希望對有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大豆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有近5000年的種植歷史,目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已達到將近850萬公頃,每年的大豆產量也高達將近1600萬噸。作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大豆產量與品質的提升一直是科研人員所關注的課題,加強對大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研究,開展科學種植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有利于推動我國大豆種植業的發展,讓大豆產量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1 大豆種植中的相關種植技術
1.1 土壤翻整環節的種植技術
土壤是大豆生長的基礎條件,要想讓大豆獲得更好的生長狀態,就要為大豆提供一個優質的土壤環境,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大豆對養分的吸收,也能減少土壤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及地下害蟲數量,這對病蟲害的預防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大豆播種前,必須做好土地翻整工作,對大豆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進行深耕翻整,讓種植區域內的深層土壤可以暴露在陽光下,通過紫外線事先殺菌滅蟲,這樣有助于減少土壤中害蟲蟲卵及致病菌的含量。在播種大豆的前半個月,完成土地的翻整工作,翻整土地的同時清理土壤中摻雜的塑料垃圾、雜草、石塊等雜物。另外,根據種植區域的土壤水分含量,做好補水工作,這有助于為大豆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讓大豆發芽率、生長速度得到有效提升。
1.2 優良品種的選擇
隨著我國大豆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已經由許多優良的大豆品種可供選擇,不同的大豆品種有著相應的優點,在選擇大豆品種時,要根據種植區域所處環境進行合理選擇,這樣才能讓大豆更好的適應生長環境,健康生長。另外,種植人員還應該根據當地并寵愛的發生規律,選擇抗病蟲害能力更好的大豆品種,這樣能夠讓大豆生長過程中所受的病蟲害侵害得到降低,不能選擇正確的大豆品種,不僅會影響種植效果,也會加大病蟲害的防治難度。在選取大豆品種后,還應該做好拌種、浸種處理,選取個體顆粒飽滿、肥大的種子,這樣不僅有助于保證大豆的整體長勢,也能提高大豆成活率,從而達到提升產量、品質的目的。
1.3 種植技術的選擇
目前,大豆種植中常用的種植技術有兩種,一種為窄行密集種植技術,另一種為壟斷的分層種植技術,種植人員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這樣才能讓大豆產量得到保證,使種植人員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密集種植技術多適用于植株較矮、生長周期較短的大豆品種,在種植時在科學理論的依據下合理控制大豆種植密度,就能獲取更高的產量。而壟斷式分層種植技術是通過加強水肥管理、使用農機設備來控制大豆種植密度,也能達到促進大豆植株生長的目的。在應用兩種種植技術時,要保證品種的優良性,以求獲取更高的產量與病蟲害抵抗能力,進而促進種植技術功效的提升。
1.4 科學的水肥管理
近年來,農藥、化肥的使用是農業領域越來越關注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農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會影響種植區域的土壤環境,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有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大豆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應該根據土壤的養分含量,來控制肥料的調配比例,不能僅憑經驗來掌握化肥施用量,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以復合肥為輔,科學合理的施用肥料不僅可以保證大豆生長的養分供給,也能降低對土壤環境的負面影響,避免出現土壤干裂、酸化等問題,這樣才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促進大豆產量的提升。
2 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分析
2.1 黃葉病的防治
黃葉病是大豆種植中的一種常見病害,在大豆生長過程中,受到自身品種抗病能力的影響,以及土壤中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影響,當土壤的溫度、濕度過高時,致病菌數量的增加,就會有較大的可能出現大豆黃葉病。當發生大豆黃葉病時,患病植株葉片就會變成黃白色,隨著病情的發展,黃白色的葉片會逐漸變為褐色,同時出現大小不等的病斑,最終導致整個植株的枯萎死亡。防治黃葉病應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施肥料的施用過程中,注意保證有機肥的充分腐熟,以此來改善土壤環境,使土壤pH值達到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根據大豆生長的養分需求,合理控制土壤養分含量。在高溫、多雨的夏季,要注意提前做好對黃葉病的預防工作,按照40毫升/畝的施用量,在種植區域內噴灑18%的米鮮藥劑或其他殺菌劑,主要噴灑部位為大豆植株的葉片部位,注重補充土壤中的鐵、鋅含量,當患病植株的葉片重新變為綠色后,即可停止殺蟲劑的使用。
2.2 食心蟲的防治
大豆食心蟲是大豆種植中的常見蟲害之一,大豆食心蟲的發生會造成大豆的減產,同時也會影響大豆品質。在防治時,應選用50%的殺螟硫磷乳油作為防治用藥劑,按照1∶1000的比例與水混合稀釋,對發生大豆食心蟲的種植區域進行噴灑施藥,這樣就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田間引入食心蟲的天敵物種,通過天敵防治食心蟲,也能達到控制蟲害規模的防治效果,目前常見的食心蟲天敵為赤眼蜂,赤眼蜂可寄生在食心蟲幼蟲身上,隨著赤眼蜂幼蟲的生長,會讓食心蟲自然死亡,進而減少食心蟲蟲群數量。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大豆種植業的發展,在種植大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保證種植技術的合理選用,根據大豆的生長特點,保證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同時,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加強大豆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作者簡介:王艷華(1976-),女,本科,農藝師。研究方向:作物遺傳育種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