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臣
摘要: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具有觀賞、油料、能源用途。結合遼西地區實際,對文冠果的豐產種植技術進行簡單總結,包括選地整地、育苗、建園移栽及施肥管理等。
關鍵詞:文冠果;豐產;育苗
文冠果屬于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植物,該屬只有這1種,是我國的一種特產。文冠果春季開白花、持續3周左右的花期,花朵大且密,與綠葉搭配的景觀效果很好,因此,在園林綠化中應用比較廣泛。文冠果還是一種珍貴的油料樹種,種子中有較高的含油量,是廣受消費者青睞的高端食用油。遼西地區積累了豐富的文冠果種植經驗,現結合當地實踐,對文冠果的豐產技術進行總結。
1 ?選地整地
文冠果的育苗地塊要求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地勢較高,忌易積水的低洼地、重鹽堿地。整地的方式一般包括帶狀、塊狀、魚鱗坑,整地的深度要求超過25厘米,其中帶狀整地的方式適合在沙地、丘陵地帶推廣,帶寬控制在2米以上,帶距結合行距而定。如果育苗地的坡度比較大,需要提前修筑梯田、水平溝。塊狀整地的方式適合在山地、丘陵地塊上實施,要求沿著等高線進行。魚鱗坑整地要結合株行距定點挖穴,穴的深度超過60厘米為宜。
2 ?育苗技術
2.1 ?播種育苗
2.1.1 采種 選擇長勢健壯、連年豐產、有較強抗性、品質優的文冠果樹作為采種的母株,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當文冠果的果皮顏色由綠褐色變為黃褐色、表面由光滑變粗糙、種子的表面顏色由紅褐轉為黑褐色、且裂果的比例達到1/3左右時即可進行采種。種子采集后及時薄攤晾曬,將果皮去掉,收集籽粒飽滿、色澤正常、未發生病蟲害的種子,可以取出即播,也可以裝袋進行安全儲藏,目前北方地區常用的方法為濕沙埋藏法。
2.1.2 播種 播種結束后覆蓋一層2~3厘米厚的土,澆透水。幼苗出土后適當控制澆水的量。育苗期間需要追肥2~3次,并加強松土除草。幼苗期為了避免幼苗遭到陽光暴曬而失水,可搭建遮陰設施。進入雨季后做好防倒伏工作。科學施肥,運籌水分管理,控制土壤中含水量適宜,避免濕度過大而導致苗木根系腐爛。當年播種的苗高可達到30~50厘米。生長2~3年時需要進行修剪,以培育出良好的樹型。生長4~5年后一般即可達到造林的標準,可以出圃。文冠果的根系愈合能力弱,如果損傷后容易出現爛根,不利于苗木的成活,因此,起苗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根系,有助于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
2.2 分株育苗
將長勢健壯的文冠果樹根部萌發出來的分蘗苗挖出,分株進行移栽,成活率比較高,也可以縮短育苗的年限。
2.3 根插育苗
從長勢健壯的適齡文冠果母樹上挖部分粗度超過3毫米的根,截成小段,長度在15厘米左右,插入到土壤中,頂端要求比地表低2~3厘米,灌入沉實。根插苗容易產生根蘗芽,要及時抹除,避免消耗體內過多的養分。
3 ?建園移栽
文冠果屬于喜光樹種,因此,定植建園的地點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土層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氣條件、田間不易積水、偏堿性(pH值在7.5~8.0),在礫石土、黃土、沙土等類型的土壤上均可生長,具體的建園按照經濟林的標準實施集約化經營管理。北方地區,土壤類型多數為沙地,可選擇黃土、黏土等進行改土。對于黏性土壤,也可選擇沙土等進行改良,便于林間操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文冠果的建園定植可在秋季(文冠果落葉后)進行,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凍后到樹體萌芽之前,北方地區一般在3月中下旬)進行。建園的密度可結合土壤的類型、肥力水平、灌溉條件等確定,適當的提高種植密度有助于文冠果林早期的產量。一般栽植的株行距在3米×2米左右,折合密度在1650株/公頃左右。對于灌溉條件較好、土質肥沃的地塊,可適當稀植,對于沒有灌溉條件、土壤瘠薄的地塊可適當提高栽植的密度。
具體的定植方法:提前挖60~80厘米見方的栽植穴,施入土雜肥70公斤/穴、過磷酸鈣7.5~15.0公斤/穴作為底肥,淺栽,深度在1~2厘米,確保敏感區的根莖部位露出,有助于提高栽植的成活率,促進新梢生長。文冠果幼苗放入定植穴后要保證根系處于舒展狀態,先填表土再填心土,邊填土邊提苗,確保苗木的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之后將埋土踩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澆透水一次。
4 ?肥水管理
文冠果定植建園后每年需要進行3~5次中耕除草、3~4次施肥(分別在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開花前施入氮肥作為追肥,果實進入膨大期后施入鉀肥作為追肥。新梢生長、開花坐果、果實膨大期等需水關鍵期要及時澆水。早春季節文冠果樹開花之前在澆水的同時施肥,落花后也要及時澆水,以降低落果率。土壤封凍之前澆水1次,對早春時節土壤的保墑有較好的效果。在充足的肥水管理措施下,可為側芽提供足夠的養分及水分,促使其開花結果,進而實現增產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