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氣溫回升是養雞場雛雞飼育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天氣的變化無常,容易滋生各類病菌,引發雛雞死亡率較高。為了有效保證雛雞的成活率,提高養雞的經濟水平,需要做好春季雛雞的飼養管理和家禽存在的慢性呼吸道綜合征的診治。本文的研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雛雞飼養管理的具體方案以及家禽慢性呼吸道診治的建議,有效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產量,采取相應措施做好春季雛雞飼養工作。
關鍵詞:春季;雛雞;飼養管理;家禽慢性呼吸道綜合征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家禽業走向了規模化的生產經營路線。但同時在家禽養殖過程中存在部分問題會影響到家禽養殖的質量。本文的研究重點集中于春季雛雞飼養管理和家禽慢性呼吸道綜合征診治兩個方面,結合當前春季雛雞飼養管理的現狀,提出具體的管理方案,以及針對雛雞容易出現的慢性呼吸道病提出診治建議。保證養殖產量和飼養管理,做好防疫工作,為雞場提供相應的免疫工作,提升春季飼養雛雞的成活率。
1 春季雛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1.1 做好進雛前的準備工作
春季天氣回暖之后,針對養雞場育雛過程要先做好育雛的計劃,制定好具體的育雛技術操作和育雛期間所用的用具。充分準備好飼料用量和疫苗等常備用藥。雛雞養殖準備過程中,需要先對雞舍環境進行清掃,并且運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等進行熏蒸消毒,在光照12~24小時之后進行通風。
1.2 雛雞選擇
雛雞雞舍的準備工作和育雛的計劃做好后,需要選擇雛雞。一般選擇的雛雞是反應敏捷、眼大、活潑好動、身體結實、臍部愈合好、干燥、羽毛光亮的雛雞。在出殼6~12小時之后,及時運到雛雞雞舍,保證溫度。如果運送雛雞的時候路途遙遠,做好對于雛雞運送過程中的檢查工作,一般1~2小時內要做好。讓雛雞休息1小時之后再進入育雛室。
1.3 ?管理事項
春季雛雞飼養時需要加強育雛的管理。首先,在雛雞吃食方面,當雛雞破殼24小時之后,才可飲水。同時選取1/10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飲水,排出糞便,促進新陳代謝。飼養過程中要盡量選擇新鮮、顆粒適宜的食物,主要的食物包括碎小麥或碎玉米等。適合雛雞消化的食物。一般來說,要每日喂5~7次之后再進行正常飼養。第4天對飼料進行重新選擇,可選擇一些嫩菜葉或青菜葉,不斷減少喂量。飼養過程中還要及時提供清潔的水源。雛雞在7~11日時要進行斷啄,在這個時間段要讓它的上啄1/2到下啄1/3切除并及時止血。之后在春季氣溫不斷回升過程中,要注意好室內溫度的調節,雖然春季溫度不斷提升,但氣候還是處于寒冷狀態。雛雞對于環境溫度十分敏感,環境的高低會影響雛雞的存活率。一般情況下,育雛的第一周齡的雛雞要選擇溫度在35~36℃,之后每日遞減溫度,保證在22℃左右。同時,在雛雞飼養時要注意及時通風,切忌穿堂風,避免雛雞受涼感冒等。
飼養環境下要注重光照和密度。首先,要保證光照第一天時要用40瓦燈泡,懸在2米高空。第二天可以換為25瓦光照。飼養過程中要注重飼養密度的控制,1~2周齡的雛雞1平方米飼養25~40只;3~4周齡的雛雞1平方米飼養15~25只。如果密度過大,會限制雛雞的流動,造成空氣污染,引發互啄等惡癖,不利于雛雞生長,還會增加飼養的成本。
1.4 ?疫病防治
雛雞飼養過程中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尤其是初級階段的抗病能力較差,很多養殖戶如果沒有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很容易使雛雞養殖過程中成本不斷增高。因此,要結合具體的雞群養殖和免疫流程,做好雛雞的接種工作和疾病控制工作。
2 家禽慢性呼吸道綜合征診治
養禽業最大的危害就是慢性呼吸病綜合征,不僅會增大雞群的死亡數額,還會影響到雞群的生長。會導致雛雞的生長發育緩慢、生產效率低,容易增加養殖成本,給養殖者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雛雞養殖或是家禽養殖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家禽慢性呼吸道綜合征的診治。具體的癥狀表現除呼吸道之外,如神經癥狀、顏面腫脹、氣囊炎、出血性氣管炎、腸炎等性呼吸道綜合征的時候,需要藥物治療,及時控制病源。同時要采取疫苗接種和病毒防御性疾病診治。具體的診治措施是針對沒有感染的集群,選擇高母源抗體的雛雞,落實好具體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定期的衛生消毒。飼養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品種,提供一定的營養,科學制定疫苗的免疫和藥物使用的程序,定期進行病死雞的評估和監測,對于雞群問題要及時檢查。避免疫情擴散,同時要保證雞群飲用水的干凈,適當的溫度和飼料的合理性。
綜上所述,春季氣溫回暖時期的雛雞養殖要做好飼養管理,借助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案,能夠做到對于雛雞慢性呼吸道病的控制。本文的研究從飼養管理前的準備,管理的具體事項和疾病防治等角度,探討了春季春天氣回暖之后,雛雞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并提出家禽慢性呼吸道綜合病的診治方案和具體的防治措施,希望借此建立科學的思想管理方案,增加養雞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李淼(1997-),女,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
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