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東 李君生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農村發展水平獲得了顯著提升。許多地區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開始創建合作社,不僅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的增加,同時也為新農村的建設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探究合作社引領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體制的有效路徑,對提高農村綜合發展水平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體制;路徑
構建合作社是目前許多農村在發展過程中采取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形式,合作社能夠將農村發展過程中所積累下來的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為新農村的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通過構建農村合作社,一方面能夠為村集體贏得更為有利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夠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進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合作社的進步也帶動了村集體的進步。本文從農村合作社領辦過程中所存在的常見性問題入手,探討以合作社引領農村集體經濟體制進步的有效路徑。
1 農村合作社領辦過程中常見問題
首先,許多村集體仍然未能給予合作社的構建足夠的重視。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農村地區仍然沿用較為傳統的發展模式,即以家庭生產為主,真正采取以合作社形式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農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對于許多不具備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農村而言,想要構建其具備影響力的農村合作社更是難上加難。其次,村集體對于構建合作社所具備的作用仍然有所懷疑。立足于村集體干部的角度上來看,許多村干部會擔心合作社會擠壓村級組織的發展空間,甚至對于村集體原有的利益造成威脅。立足于合作社管理者的角度上來看,他們會擔心合作社在村組織的參與后,會使得自己喪失了對于合作社的管控權。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角度上來看,由于缺乏對于合作社的認識,許多人甚至認為合作社就是傳統的人民公社的一種現代呈現方式,不僅很難帶動農村地區的發展,甚至會對農村地區的發展造成阻礙。
2 合作社引領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體制的有效路徑
2.1 充分考慮發展需求,打造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相對于城市的發展而言,農村地區的建設可能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但與此同時,農村地區也有優勢,那就是城市所不具有的資源和物質基礎。在促進經濟體制建設的過程中,農村地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性的打造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首先,農村地區方面應明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為地區的發展奠定更加有力的經濟基礎,打造更為優質的經營管理體系,形成更加有力的經營發展模式。其次,如果村集體本身就有較為良好的發展基礎,建議在構建合作社的過程中,村集體方面能夠積極主動的調動社會資源,將已有的土地、資金等有機整合在一起,更好地促進土地流轉和生產經營的持續推進。
2.2 打造現代化合作社,有效強化合作社的建設水平
在構建合作社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合作社與傳統的人民公社區分開,建議能夠以黨組織為中心打造更為全面的農村合作社,讓合作社成為黨的思想傳播的主要空間之一。村集體在構建合作社的過程中,也可以黨小組為主要形式,將合作社管理視為村支部管理的一部分,讓合作社與村集體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其次,可以采取掛靠共建的形式,對于發展形勢較為分散的農村地區而言,可以將較為分散的村集體成員以及還不具備黨組織構建條件的合作社與鄉鎮黨組織結合起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集體方面也可以在構建合作社的過程當中,將存在著較為密切的內在聯系的合作社打造成為聯合社,提升合作社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村集體的發展贏得更多的機遇。
2.3 創設良好發展環境,促進村集體合作社共同進步
首先,農村地區方面應當為合作社的構建創設良好的環境,為村集體的發展贏得更為堅實的后備力量。農村地區方面可以通過構建典型合作社,使之成為農村地區后續發展過程中的引路人。其次,有效強化宣傳水平,充分借助現代化的媒體平臺,讓村集體能夠更加深入的認識到構建合作社對于帶動村集體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夠學習到更多有助于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知識。
2.4 強化組織領導水平,制定清晰明確的扶持策略
首先,農村地區應當給予合作社構建足夠的重視,村干部領導需要以身作則,將合作社的構建視為壯大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有力路徑,將其視為農村地區未來規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次,設置專門的扶持部門,各部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工作積極性,跟隨村支部的領導以及合作社的規劃,通過政策和制度的引導,做好業務指導服務安排。最后,為了充分滿足農村地區合作社構建對于資金方面的需求,農村地區可以爭取扶持資金,工商部門也應當給資金調取提供更多的便捷。農村地區則應當樹立起清晰明確的考核機制,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夠應用于有價值的方面,為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有力的保障。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發展不能完全依靠村集體自身所付出的努力,而是應當更多的給予其引導,給予其關注,通過尋求更加有利的發展路徑,為農村地區的發展創設更為有利的平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打造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有效強化合作社的建設水平、促進村集體合作社共同進步、制定清晰明確的扶持策略等有效方式,帶動農村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