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維潔 楊慧 王美玲 黎芳 李鋮 劉曉蕾
摘? ? 要:探討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帕金森病(簡稱“PD”)患者步態的效果。方法:將40例輕、中度PD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2組均進行神經內科基礎藥物治療,實驗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12周健身氣功鍛煉,每周5次,每次60 min。對2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病程進行記錄,并比較2組患者實驗前、后的步態和運動功能狀態。結果: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對照組患者在鍛煉前后常速行走和高速行走的步長、步頻、步速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在鍛煉前后常速行走的步長、步頻、步速及高速行走的步頻、步速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高速行走的步長和運動功能狀態評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12周健身氣功鍛煉可改善輕、中度PD患者常速行走、高速行走的步長、步頻和步速,提高其運動能力,減小其出行困難,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帕金森病;步態;健身氣功
中圖分類號:G 804.55? ? ? ? ? 學科代碼:040302?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Qigong (HQ) exercise on gai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0 cases each).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basic drugs in neur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treatmen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12 weeks of HQ exercise, 5 times a week, each time for 60 minut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in terms of gender, age, height, body mass, course of disease, and their gait and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HQ exercis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ride length, stride frequency and stride speed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tride length, stride frequency and stride spe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exercise (p<0.01); In high-speed walking, except for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tep length, the step length of high-speed walking and motion function status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p<0.05). Conclusion: 12 weeks of HQ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step length, step frequency and step speed of normal speed and high-speed walking of patient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P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move, and reduce their travel difficulti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Parkinsons disease; gait; health qigong
帕金森病(簡稱“PD”)作為非傳染性慢病中的一種,是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錐體外系退行性疾病,包括運動與非運動臨床表現癥狀,嚴重影響中老年人身心健康與生存質量[1-2]。全球1 000萬PD患者中,中國占50% [1-3]。而步態障礙與異常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見臨床非運動表現,PD患者隨著患病時間延長,步態也隨之惡化,中晚期會出現短暫發作的步態紊亂,即凍結步態[4-9]。
目前通過運動干預PD逐漸受到關注,例如:阻抗力量訓練、跳繩、太極拳等,均在不同程度對PD產生效果及影響,但將健身氣功作為干預方法的研究相對較少。健身氣功是中國傳統養生運動,屬于有氧、緩慢運動,易學易練。本研究針對PD患者臨床表現癥狀選取健身氣功動作,進行12周運動干預,觀察健身氣功鍛煉對于PD患者步態的影響,為PD患者提供方便、簡單的運動方式,同時為健身氣功運動改善非傳染性慢病提供數據參考。
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的PD患者4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入選標準:1)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10]。2)Hoehn-Yahr (H-Y)分級在1~3級。3)意識清醒,無需他人幫助,可以行走。4)用藥穩定,自愿參與實驗。排除或剔除標準:1)患有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及帕金森疊加綜合征。2)患有影響步行的下肢疾病。3)近6個月內做過3、4級手術。4)患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系統疾病。5)存在明顯認知障礙,無法配合完成實驗。入選者在完全了解研究內容后,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因其他原因中止者3例,最終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1例,共37位患者參與實驗。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由運動障礙方面的??漆t生記錄PD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病程等信息。
通過以“健身氣功”“帕金森步態”“運動干預+帕金森”等為題名,在中國知網進行多次跨庫“模糊”檢索,并以“Qigong”“Parkinson”“Qigong+Parkinson”“Parkinsons gait”等為主題和關鍵詞,在“Web of Science”“PubMed”“Sci-hub”等數據庫進行搜索,最終對相關文獻進行匯總,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實驗方案,在實驗測試之前由專門測試工作人員向受試者講解問卷的調查內容及填寫方法,于干預前、干預后對PD患者進行問卷測試,選取帕金森綜合評分——14項運動量表(14-item UPDRS III),測試后對問卷匯總并對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
2.3? 實驗法
2.3.1? 實驗設計
1)招募符合入組標準的輕度和中度的PD患者4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對照組,每組20例。入組前2組患者均進行基礎藥物治療,未參加任何系統性鍛煉;入組后保持藥物治療及原有生活方式。
2)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健身氣功鍛煉12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
3)對2組患者進行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干預前后測試共計2次。
2.3.2? 干預方案
1)選用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推廣的健身氣功功法,針對PD患者臨床運動表現癥狀選取10個動作,根據難易程度、運動強度串編成套,整套功法完整練習12~14 min。
2)實驗組進行12周健身氣功鍛煉,每周5次,每次60 min(包括10 min熱身,40 min功法練習,10 min放松、整理)。
3)全程干預均由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養生專項學生帶領練習。
2.3.3? 主要觀察指標及測試方法
1)受試者基本資料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病程等信息。
2)運動功能狀態。14-item UPDRS III量表屬于帕金森病綜合評分量表中用于評判PD患者運動能力的部分,是目前臨床和研究中評判帕金森病患者運動能力的價值最高的、最有效的、標準的量表[11-12]。在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測評,量表內容包括:語言、面部表情、靜止性震顫、手的動作震顫或姿勢震顫、肌僵直、手指捏合、手的運動功能及快速交替動作、膝關節屈曲時腿的靈活性、從有扶手的椅子上起立、身體姿勢、步態、姿勢穩定性、身體動作緩慢和動作減少。量表共有14個問題,每個問題計分為0~4分,題項的總得分越高,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障礙越嚴重。
3)步態(行走能力)測試。步態測試分為常速行走步態和高速行走步態的測試。采用Smartspeed儀器對患者行走10 m的時長進行測試,同時使用JVC攝像機(50 Hz)進行二維平面拍攝,采集中間3 m的常速行走和高速行走的步態,每種速度的步態采集2次。攝像機距離地面高度為1.4 m,距離運動平面5 m,主光軸與運動平面垂直。拍攝前后均使用長度為1 m的比例尺進行標定。所有步態視頻均由“kinovea”軟件轉化為“AVI格式”,隨后在視迅系統軟件中對足跟點進行數字化處理,獲得一個步態周期的足跟點坐標。步態周期定義為從一側足跟著地到同側足跟再次著地。一個步態周期中足跟在前后水平方向的距離為步長,步長在時間上求導為步速,步速除以步長為步頻。
(a)常速行走步態測試:要求患者以平時正常走路速度,沿直線走過長度為10 m的平地。每次測試2次,取平均值為最終數值。
(b)高速行走步態測試:要求患者以自身行走時的最快速度,沿直線走過長度為10 m的平地。每次測試2次,取平均值為最終數值。
2.4?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兩組別中身高、體質量等計量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別中不同時間點重復多次測量均數間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M±SD)表示,以p<0.05為影響顯著。
3? ?研究結果
3.1? 基本信息
經過12周的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病程的對比中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3.2? 步態測試結果
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對照組常速行走步態在鍛煉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在鍛煉前后常速行走的步長(F=9.962,p<0.01)、步頻(F=11.274,p<0.01)、步速(F=14.880,p<0.01)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相較對照組,實驗組常速行走的步速(F=16.674,p<0.01)和步頻(F=8.782,p<0.01)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1)。
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對照組在鍛煉前后高速行走的步態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在鍛煉前后高速行走的步長(F=4.338,p<0.05)有顯著性差異,高速行走的步頻(F=14.282,p<0.01)和步速(F=8.003,p<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相較對照組,實驗組高速行走的步長(F=4.489,p<0.05)有顯著性差異;高速行走的步頻(F=9.925,p<0.01)和步速(F=17.261,p<0.01)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見表2)。
3.3? “14-item UPDRS III”量表測評得分情況
PD患者經12周健身氣功鍛煉后,填答的“14-item UPDRS III”量表得分下降,這表明:PD患者運動障礙癥狀減輕,對照組的“14-item UPDRS III”量表測評得分在鍛煉前后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的“14-item UPDRS III”量表測評得分在鍛煉前后(F=4.839,p<0.05)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相較于對照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F=7.414,p<0.05),見表3。
4? ?分析與討論
4.1? 健身氣功鍛煉對PD患者步態有顯著影響
PD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態)與患者本身的生存質量及日常交往能力息息相關[13-15],步態障礙也是PD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早期PD患者的步態障礙癥狀是運動遲緩和下肢活動幅度降低,藥物治療無效。行走時,患者傾向于身體傾斜并向前傾斜,四肢彎曲。由于患者的軀干和下肢處于彎曲狀態,并且重心向前移動,因此,行走時很難擺動大腿和小腿。現階段出現的“恐慌步伐”,其表現為手臂肘部向前彎曲,身體向前傾斜,步行速度緩慢,并且在步行過程中逐步減少步伐,包括跌倒、行走動作啟動困難和凍結步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實踐中并未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態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出現步行啟動困難、雙支撐期延長、行走時軀干前傾、髖膝關節輕度屈曲、關節活動范圍及步長縮小等,且因其步行能力逐漸下降而影響日常出行、造成心理壓力激增,從而引發更多諸如: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的情況。因此,合理評估PD患者的步態障礙,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增強患者的運動功能,對恢復和改善PD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本研究使用二維平面拍攝方法對37位PD患者矢狀面內的步態特征進行分析,且其結果顯示,PD患者通過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后,其常速行走的步長、步頻、步速和快速行走的步速、步頻等有了顯著變化。
有研究表明[2,16],健身氣功鍛煉也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心理和平衡能力,促進下肢力量的增強,有研究采用TUGT起立行走測試、6 min步行及10 m步行測試證實了健身氣功對PD患者的運動能力有明顯改善作用,尤其是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等方面[17];使用紅外光點運動捕捉系統記錄了PD患者的三維步態特征,可反映出PD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及進展[18-19]?!杜两鹕∵\動療法》一書對PD患者的平衡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步態等方面進行運動干預指導,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相比于西方運動項目的干預方法,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帕金森病癥干預更為有效[12,21-23]。健身氣功鍛煉中開步、重心轉移等動作能有效刺激PD患者對于下肢肌肉的控制能力。本研究對步態分析的運動學參數從時間和距離兩方面進行比較分析,通過單位時間內PD患者行走的距離、步數,以及行走時同一側足跟先后連續兩次著地的縱向直線距離來論證。PD患者因患側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或步態障礙導致行走中摔倒、站立困難,出現在行走中急于將身體的重心轉移到健側下肢的現象,健身氣功鍛煉刺激了輕、中度PD患者的步長、步速的增加,提高了輕、中度PD患者的步頻,研究表明,經過12周的健身氣功鍛煉,輕、中度的PD患者對自身下肢肌群和軀干核心力量的控制能力有了較好的改善。
本研究選用諸如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攢拳怒目增氣力、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中的龍登等動作刺激患者手和足的三陰三陽十二經脈的俞穴和督脈等。同時,全身肌肉、筋脈受到靜力牽張刺激而有效增強習練者的平衡能力及下肢肌群控制能力。干預方案中健身氣功——五禽戲中的鳥飛、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中的乾元啟運和云端白鶴等動作,通過身體重心的左右轉移、兩臂開合及上下運動可改變習練者的胸腔容積,配合呼吸可起到按摩心肺、增強血氧交換能力,刺激暢通習練者的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等,達到增強體質及改善身體抵抗力的效果,能有效地改善PD患者由于病情的加重從而導致慌張步態、凍結步態出現的頻率。另將功法單式進行整合訓練,有針對性地干預PD患者下肢功能,通過練習中的左右開步、緩慢下蹲、意念伴隨手眼而動等設計,可有效地改善PD患者步行能力、身體協調能力,為帕金森病的運動治療方法提供參考。
4.2? 健身氣功鍛煉對PD患者運動障礙癥狀有明顯改善
PD患者受步態姿勢障礙等運動障礙癥狀的影響,極易引發因行走不便導致摔倒、甚至致殘或致死的情況。有研究顯示,其他運動對PD患者步行功能(步長、步頻、步速)、平衡能力等的影響主要通過“14-item UPDRS III”問卷、Berg平衡量表、改良“Hoehn and Yahr”量表等進行評估[5-7,13-15,24]。本研究通過12周的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帕金森病患者的“14-item UPDRS III”量表測評數據表明,實驗組PD患者步態、行走能力等綜合運動能力有明顯改善,不同組別的身體運動功能癥狀量表具有顯著效應,這一結果與前人[17,20]結論一致。Benatru等的研究中表明,當PD患者服用左旋多巴等藥物產生一定依賴性后,其步態等非運動癥狀便不會再受藥物的有效控制,需尋求新的治療方法進行干預[25]。而運動干預對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非運動癥狀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26-28],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健身氣功屬于一種非器械類、無需外力協助、方便易學、可操作性強的運動項目,可運用于帕金森病臨床輔助治療。本研究在不干預醫生正常用藥于PD患者的情況下,通過健身氣功鍛煉影響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肢肌肉控制能力等,從而提高PD患者的生存質量。健身氣功練習中,因動作的設計和要求,PD患者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姿勢、身體感受、眼神等,同時強調練習過程中采用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這樣有助于在練習期間增加放松時間,并強化控制肌肉和思想。本研究選擇的“云端白鶴”“龍登”“鳥飛”這3個動作多為提踵、提膝、蹺腳指、深蹲等,注重針對下肢力量、平衡能力的鍛煉;馬步、左右開合步等動作練習時,PD患者為了維持身體平衡,需要前庭器官、神經肌肉、本體感覺等系統的協調配合,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不斷刺激踝、膝、髖關節,使得關節力量、運動幅度及靈活性增加。
干預過程中,采用集中面授、集體練習模式,使得PD患者更全面地學習健身氣功動作,更有效地掌握動作的要點。在多名專業教師共同指導下,PD患者表現出習練效果更佳,動作正確率以及完成質量更高,保證了實驗順利進展及減少對實驗結果的不良影響。有研究顯示[29-30],目前針對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發病機理提出了許多相應的治療方法,典型的非運動癥狀運動干預相關研究也引起研究者的重視。以后可考慮針對不同運動癥狀運用健身氣功對PD患者進行運動干預影響研究。
5? ?結論和建議
5.1? 研究結論
1)健身氣功鍛煉顯著改善PD患者步態。本研究通過對被試進行12周健身氣功鍛煉干預,結果顯示,PD患者行走中步長加大、步頻增多、步速加快,證明健身氣功鍛煉可使PD患者步態障礙程度下降,可有效提高PD患者日常以及應急情況下的行走能力。
2)健身氣功鍛煉可有效提高PD患者的運動能力。在本實驗中,采取集體面授和專人指導的形式進行健身氣功鍛煉干預后,“14-item UPDRS III”量表得分表明,PD患者的靜止性震顫和姿勢震顫的分數降低,手足運動障礙程度降低,說明健身氣功鍛煉可提高和改善PD患者運動能力及改善其運動障礙癥狀。
5.2? 建議
1)加強迭代研究設計,豐富測試內容。面對當前健身氣功鍛煉干預PD患者的研究設計中易出現的問題,本研究提示應從以下兩方面加強迭代研究設計,豐富測試內容:(a)優化實驗設計。增加研究的樣本量和運動鍛煉干預的時長,重點掌控教學與指導過程,進一步有效控制無關變量。(b)豐富實驗內容。在生理方面,可增加監測PD患者的肌肉力量、本體感、關節角度等指標;在心理方面,優化認知、抑郁、生活質量等相關心理量表,進一步對PD患者進行調查。
2)深入探究PD患者步態改善機制,增強人文關懷。在今后健身氣功對PD患者進行運動干預的研究中,可從以下幾點更深入探究PD患者步態改善機制,增強改善效果:(a)深層次探究基質性問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綜合運動評估分析,深入探究健身氣功改善PD患者步態的機制及影響,使效果聚焦,有的放矢。(b)促進健身氣功運動處方的提出。健全輔助治療方案體系,提供更準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為研究改善PD患者的運動能力、非運動癥狀及日常生活質量提供參考。(c)發揚人文精神。充分考慮PD患者的差異性,干預過程中給予及時的人文關懷和反饋,激勵PD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1]? 辛陳琦,張承武,李林. 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9,32(6):646.
[2]? 李婷,陳靖茹,陸佳寧,等.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研究進展[J]. 新中醫,2019,51(6):37.
[3]? LI J, JIN M, WANG L, et al. 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J]. J Neurol, 2017, 264(3):476.
[4]? 袁立偉,王健. 帕金森患者的步態特征[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0,25(6):586.
[5]? 劉姁霖,王丹,楊偉偉. 步態訓練在帕金森病康復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9,34(3):354.
[6]? 楊軍,王璞,周佩洋.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7,20(3):240.
[7]? 李彩云.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33(15):50.
[8]? 胡月,李琳,洪音,等.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的研究進展[J]. 實用老年醫學,2019,33(10):1028.
[9]? 徐夢琦,楊月嫦,莊建華,等. 主訴為凍結步態的帕金森綜合征診治前瞻性研究[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9,40(7):802.
[10]? HUGHES A J, DANIEL S E, KILFORD L, et al.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2, 55(3):181.
[11]? 王冰,徐軍,湯修敏. 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信度和效度研究[J]. 山東醫藥, 2009,49(28):88.
[12]? BRAKEDAL B, TYSNES O B, SKEIE G O,? et al.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UPDRS motor scores changes during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14, 20(6):617.
[13]? WITT I, GANJAVI H, MACDONALD P.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zing of gait and anxie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a systemic literature review[J]. Parkinsons Dis, 2019(7):6836082.
[14]? NONNEKES J, GILADI N, GUHA A, et al. Gait festination in parkinsonism: introduction of two phenotypes[J]. J Neurol, 2019, 266(2): 426.
[15]? OU R W, GUO X Y, SONG W, et al. Freezing of gai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J].? J Neurol Sci, 2014, 345(1/2):56.
[16]? 張麗萍. 帕金森病患者習練傳統體育健身功法的口述史研究[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
[17]? 郭亞東. 健身氣功對輕中度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D]. 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8.
[18]? 郭永亮,盧健軍,馮重睿,等. 帕金森病患者慌張步態的三維步態分析[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7):832.
[19]? 廖華印,陳文明,胡瓊力,等. 應用姿勢平衡儀及三維步態分析系統評價帕金森病患者康復療效的臨床研究[J]. 山西醫藥, 2017,46(8):914.
[20]? 劉曉蕾,萬志榮,商夢晴,等. 健身氣功鍛煉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2017,24(1):34.
[21]? KLEIN P J, BAUMGARDEN J, SCHNEIDER R. Qigong and tai chi as therapeutic exercise: survey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addressing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s[J]. Altern Ther Health Med, 2019, 25(5):48.
[22]? FIDAN O, SEYYAR G K, ARAS B, et al. The effect of tai chi and qigong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ystematic reviews[J]. Int J Rehabil Res, 2019, 42(3):196.
[23]? YANG Y, QIU W Q, HAO Y L, et al.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exercise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5, 10(4):e0122469.
[24]? 楊雅琴,周亞楠,王擁軍,等. 功能性步態評價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度[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8,24(11):1329.
[25]? BENATRU I, VAUGOYEAU M, AZULAY J P. Postural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physiol Clin, 2008, 38(6): 459.
[26]? 梁廣旭,王瀟,殷曉軒. 運動療法與帕金森病康復的研究綜述[J]. 中國民康醫學,2018,30(4):76.
[27]? 張君,俞翌,江蓉. 康復運動干預對帕金森病病人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8,32(21):3410.
[28]? MAK MKY, WONG-YU ISK. Exercise for parkinsons disease[J]. Int Rev Neurobiol, 2019(147):1.
[29]? 張秋月. 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發病機制及物理治療在運動康復中的應用進展[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9,32(20):3243.
[30]? 三瑛,張冰,魏瀾波,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腎虧虛型帕金森病認知功能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雜志,2019,4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