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身體素養:概念、測評與價值

2021-08-06 03:21:34張曌華李紅娟張柳桂春燕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測評概念價值

張曌華 李紅娟 張柳 桂春燕

摘? ? 要:身體素養作為身體活動與健康促進及當代體育教育領域改革與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已經成為當前國際體育領域最熱門的研究主題之一。通過對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起源與發展、價值定位及測評現狀4個方面進行梳理與分析,建議中國學者在身體素養的相關研究中:明確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和操作性定義;研制適合中國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開展不同人群的身體素養水平調查,并通過橫向和縱向研究探討身體素養與身體活動達標率及健康水平的關系;探討通過培養身體素養提高身體活動水平及其健康效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身體素養;概念;測評;價值

中圖分類號:G 807.0? ? ? ? ? 學科代碼:040303?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As a new concept and new thinking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motion an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research topics in the current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Through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value orientation,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assessment status quo, it is suggested to clarify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physical literacy in China;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physical literacy assessment tool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physical literacy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literacy and physical activity achievement rate and health level through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health benefits through physical literacy intervention.

Keywords: physical literacy; conception; evaluation; value

身體活動促進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有研究表明,若全球人口身體活動不足率降低10%或25%,那么每年至少減少533 000或13 000 000例死亡[1]。為此,各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身體活動促進政策,例如:美國的《國民身體活動計劃》、中國的《全民健身計劃》、加拿大的《加拿大增加身體活動,減少久坐生活的共同愿景》等[2]來支持其國民參與不同類型的身體活動,然而“基于健康的身體活動促進模式”不足以改變人們的身體活動行為,亦無法扭轉身體活動不足現象在全球蔓延的趨勢[3]。因此,改變個人觀念,注重人們在參與身體活動時的體驗,促使人們自發地進行身體活動,形成積極活躍的生活方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身體素養”(PL)這一術語最早是于19世紀80年代在美國提出的,但一直未引起重視[4]。直至1993年由Whitehead再次提出后[5],身體素養引起國際體育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并得到全球多個國家政府的積極響應?!吧眢w素養”概念的提出[6]為解決全球人口身體活動不足及健康狀況下降問題提供了新視角,其著眼于身體活動與積極生活方式的相關關系,立足于人的全面發展,將人的身體活動的焦點由結果轉向過程,由基本生理功能維持轉向身體活動體驗與遠期的健康效益并重,提高人對自身身體活動的主動性,遏制身體活動不足在全球蔓延的趨勢[7]。

身體素養作為當前國際體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其理念已被多數國家所接受。加拿大、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等相繼將身體素養作為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2019年我國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也明確提出“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8]。盡管關于身體素養的研究已從理論研究拓展到了實踐探索層面,但是身體素養相關研究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許多問題需進一步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對“身體素養的起源與發展”“身體素養的價值定位”“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身體素養的評測現狀”4個方面進行梳理分析,以期全面系統地理清身體素養研究的現狀、前沿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并從中發現身體素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我國身體素養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參考和借鑒。

1? ?身體素養的起源和發展

目前,有關“身體素養”一詞提出的最早時間并未有統一的定論。依據相關文獻,“身體素養”這一術語最早是于1884年美國陸軍工程隊一名成員首次使用[4],其用于描述人們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例如:慶祝活動、體育運動等)的運動品質。

20世紀上半葉,“身體素養”一詞在美國學術界開始得到廣泛應用。當時美國興起的現代機械化引起的威脅生活方式、征兵需求以及美國國家體育教育服務局促進“體育教育”普及的要求,美國教育家提出將身體素養培養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并且認為身體素養與文化素養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1938年,L.P. Jacks提出,身體素養應是一個理想公民具備的首要特征[4]。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對于身體素養的理解比較片面,并且一直未對這一術語進行概念界定。因此,身體素養未能像文化素養一樣引起廣大學者及政府的重視[9]。

1969年,一位美國學者首次對“身體素養”這一概念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解釋,認為一個具備身體素養的人應該極具創造性、想象力以及多才多藝,并且能夠在運動中靈活自如地應用基本運動技能[10]。這一概念闡釋體現了“身體素養”是一個多維概念,身體素養的提高不僅需要發展動作能力和運動技能,還應該培養創造性、想象力和多才多藝等特征,但是對于“身體素養”概念的界定仍然不夠具體化,也不具備操作性特點。

直到20世紀90年代,基于體育教育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1)很少有學生離開學校后繼續規律地參與體育運動;2)現代科技和機械自動化的發展導致靜坐少動生活方式普遍盛行;3)身體活動不足和靜坐少動引起的超重、肥胖等慢性疾病日漸增多;4)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育教育定位偏誤,多數學校和體育運動的目標致力于發展高水平競技運動,重視學生中具有運動天賦的精英選手,忽視了普通學生的運動需求,造成了體育教育的失衡,也偏離了體育教育促進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與健康的初衷[11- 12]。有國外學者基于哲學層面對身體活動促進重新進行了思考,并在國際女性體育教育與體育運動大會上重新提出了“身體素養”,并賦予這一術語以全新的內涵,期望以此來解決因身體活動不足引起的健康風險和巨大經濟負擔[5- 6]。

至此,身體素養逐漸受到國際學術界及各國政府的重視,并且成為21世紀全球體育研究領域最熱門的研究主題之一。Whitehead在2001年首次提出“身體素養”概念之后,一直致力于身體素養的研究并不斷更新對身體素養的認識[13]。2010年Whitehead及其團隊的《Physical Literacy: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出版后,身體素養相關研究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各國學者和政府也致力于身體素養的研究。盡管目前有關身體素養的研究存在許多概念不清晰之處,并受到許多學者的質疑,但是,這一理念仍然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接受并且付諸實踐。例如:加拿大在《加拿大體育政策2012》中將身體素養作為體育政策發展的基石[14];2013年,《美國國家體育課程標準》(第3版)規定,使用“身體素養”代替“體育教育”,并將這一概念作為美國學校體育課程發展的指導思想、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體育課程學習結果的評估標準[15]。此外,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新版憲章——《國際體育教育、身體活動和運動憲章》中提出身體素養是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16]。WHO發布的《2018—2030年促進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劃》也將身體素養作為構建積極活躍社會的首要目標[17]。根據國際學術組織以及各國政府組織的這些舉措,身體素養已被國際體育主流研究領域所認可并大力向全球推行。

2? ?身體素養概念和內涵的研究

2.1? 身體素養的哲學理論基礎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新概念,不僅有社會需求作為其實踐基礎,而且有新理論作為其思想基礎[7]?;谏硇囊辉撍枷?、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理論[6],尤其是兩大哲學理論結合形成的理論契合點——具身性,也稱“具身認知理論”,Whitehead界定了身體素養的概念。

2.1.1? 身心一元論

Whitehead認為,身體活動不為人們所重視的主要根源在于身心二元論。近代西方哲學中,身心二元論是由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認為人可分為身體和心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18],心智高于身體,身體的意義是為心智服務[19]。身心二元論扭曲了身心統一的關系,切斷了心智與身體之間的聯系,使身體純粹淪為工具。

立足于對身心二元論的質疑,一些哲學家提出了身心一元論的哲學觀點,認為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身體和心智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身心一元論更為準確地認識了人的身心關系,受到世界哲學界的廣泛認可。對于任何身體活動而言,其不僅涉及到身體,還涉及到意識、動機、認知等多種心智因素。而身心二元論將身心割裂開來,從而導致了身體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未得到應有的重視[7]。Whitehead基于身心一元論提出“身體素養”這一概念,強調身體活動的身心統一性,從本源上使身體活動回歸其位置。

2.1.2? 現象學和存在主義

基于對感知本體的質疑,即反對“身心二元論”的基礎上,胡塞爾提出了現象學,其關于“身心觀”的主要觀點是,認為身體是所有知覺的主體,人類是通過身體獲得客觀知識進而認識世界,知覺主體是意識的前提。胡塞爾對于身心觀的認識為后世現象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受到胡塞爾身心觀的影響,海德格爾提出了存在主義哲學理論,其中心觀點認為,我就是我,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客觀存在;存在先于本質,我存在于世界中,并同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實現對周圍環境的認知。換句話說,我的本質是我與世界和環境互動的結果?;顒邮巧蔫€匙,是人發展的動力[19]。胡塞爾的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都強調了身體潛能及其重要地位,并且兩種哲學觀點都是以“身體為媒介,思考身體、意識與世界的關系”,同時體現出了“具身性”哲學觀點的雛形。以現象學及存在主義作為身體素養的哲學理論基礎充分體現了身體素養是以人為中心,并且個體的人能與世界互動[20]。

2.1.3? 具身認知理論

梅洛·龐蒂基于現象學和存在主義提出的“具身性”哲學觀點也是身體素養的核心哲學理論。具身認知既不贊成身心二元論的觀點,也不主張身心一元論,而是認為知覺、身體和環境是一個整體,其構成了一個動態的統一體,身體的知覺是行為產生的主體,知覺的主體是身體,而身體是嵌入在世界之中[21]。也就是說,“具身性”理論認為身體是人類認知活動的主體,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依賴身體的活動,心智、身體和外界環境融合為有機的身心連接整體。這一理論既突出了身體的重要性,同時還強調了身心統一性[18]。基于“具身性”理論,Whitehead重新審視身體活動和體育教育,提出“身體素養”的概念,身體素養將知識、技能、行為、情感作為一個有機體統一起來,并使各要素處于動態中。強調身體、環境、認知的統一,做到知行合一、內外兼修。

2.2? 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

自1993年Whitehead重新提出“身體素養”的概念后,身體素養逐漸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并得到廣泛認可。Whitehead是最早基于哲學理論提出“身體素養”的概念的學者,其認為身體素養不僅是身體能力,而且是嵌入感知、經驗、記憶、預測和決策的身體能力的整體參與[5]。Whitehead一直致力于身體素養的研究。2007年,Whitehead首次對“身體素養”的概念進行了優化,認為身體素養是個體一生中將身體活動維持在適當水平的動機、信心、身體能力及知識和理解[6]。此后,Whitehead又對“身體素養”的概念進行了2次優化和完善[10, 12]。此外,2013年成立的以Whitehead為主席的國際身體素養協會(IPLA)統一界定了“身體素養”的概念[22](詳見表1)。盡管“身體素養”的概念不斷地得到優化和完善,但Whitehead始終保留動機、信心、身體能力以及知識和理解等元素,突出了身體素養的具身性特點,并且還強調“身體素養”的概念適用于整個生命周期,這體現了其終身性特點。

自2010年Whitehead及其團隊的《Physical Literacy: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出版后,眾多學者對“身體素養”的概念展開了深入探討[12]。在Whitehead提出的“身體素養”概念的基礎上,各國學者及政府組織基于不同的文化和理論知識背景擴展了“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23-24]。其中,有外國學者認為身體素養是個體能夠在利于健康發展的多種環境中進行多種多樣的身體活動的能力[25],這一概念對于身體素養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并且被加拿大體育與健康教育組織(PHE)以及美國健康與體育教育協會(SHAPE)所采納[23]。還有外國學者將其界定為“與健康積極生活和促進身體娛樂機會相關的特征、屬性、行為、意識、知識和理解的基礎,以及整個生命周期中積極健康選擇的基礎”,其內涵包括:身體能力(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和身體活動行為3個部分[26]。此外,《身體素養:全球環境掃描》一文對歐美10多個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關于“身體素養”的定義、評價、實施情況等進行全面審視,每個國家不同社會組織界定的“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既有相互交叉重疊,又各有側重點[24]。有一篇文獻綜述也提出,不同組織界定的“身體素養”的概念各有其傾向性,但其共同點都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23],并且認為身體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綜上所述,盡管不同組織或學者對于“身體素養”的認識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質內涵都可以理解為“整個生命過程中維持身體活動以及健康所需要的綜合能力”。不同國家及其社會組織關于“身體素養”的概念界定見表2。

2.3? “身體素養”與“體育素養”的比較

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素質教育理念提出背景下,中國體育領域的學者基于對“體育教育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思考,提出了“體育素養”的概念[18]。最初,賴天德在其研究中提出,體育素養是指體育的文化水平,其核心內涵主要包含學生的體質基礎、心理發展水平、體育文化素養和終身體育能力等[27]。在此基礎上,中國其他學者從不同角度展開了對體育素養的探討,并且作出了不同的“體育素養”定義,盡管定義有所差異,但多數學者一致認為“體育素養”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并且體育素養就是指體育文化水平,主要包括身體文化(例如:體質健康、運動技能、運動行為等)和精神文化(例如:體育意識、體育品德、體育個性等)兩個維度[28-29]。基于中國學者的認識,21世紀初,體育素養就已成為中國中小學階段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其概念不具有操作性,導致體育素養的培養仍只是注重運動技能的培養,忽略學生體育素養其他維度的培養,因而無法實現培養具備體育素養的個體,進而無法使其形成終生運動習慣。

與國外提出的“身體素養”相比,中國提出的“體育素養”在哲學理論基礎、概念內涵、培養對象、培養側重點、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哲學理論基礎方面,“身體素養”的概念具備哲學理論基礎——身心一元論、現象學、存在主義及具身認知理論;而“體育素養”并未深入到哲學層面,更不是一個明確的現實目標,而是將其作為身體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塑造過程[20]。從概念的內涵看,國外提出的身體素養本質上是促進終生身體活動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動機、信心、身體能力、身體活動行為及知識和理解;而國內提出的體育素養是指體育文化水平,核心內涵主要包括身體文化(例如:體質健康、運動技能、運動行為等)和精神文化(例如:體育意識、體育品德、體育個性等)兩個維度。從培養對象來看,身體素養是貫穿于整個生命過程中,各年齡段人群都屬于身體素養的培養對象;而體育素養強調的是學校體育教育,主要是在學校環境中,主要培養目標對象為學生。從培養側重點來看,身體素養的培養注重對身體活動參與的動機、信心、知識的培養,注重身體活動的體驗,從而改變個體的身體活動行為,達到培養身體素養的目標;盡管培養體育素養包括多個維度,但是目前體育素養的培養仍然側重于運動技能培養和體質健康水平提高。此外,盡管兩者的目標都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但是身體素養的發展目標還包括精英體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國外提出的“身體素養”與我國提出的“體育素養”存在一些共性之處,可以借鑒國外關于“身體素養”的發展經驗對我國提出的“體育素養”進行改進和完善,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將兩個概念相互混淆。

3? ?身體素養評測的研究

在身體素養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有關身體素養的實踐層面研究也逐步盛行。身體素養測量與評價研究是當前各國政府組織及學術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

3.1? 國外關于身體素養測評的研究

3.1.1? 加拿大關于身體素養測評的研究

加拿大在身體素養評價體系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近10年來,加拿大的各組織機構基于對身體素養內涵的理解,啟動了身體素養評估體系的研究項目。目前,加拿大已研制出3套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評價體系,分別是:加拿大健康生活和肥胖研究中心(HALO)聯合10余個科研機構研究建立的“加拿大身體素養測評體系”(CAPL),當前已更新為CAPL—2版本[30];加拿大終身體育組織(CS4L)開發的“青少年身體素養測評體系”(PLAY)[31];加拿大體育與健康教育(PHE Canada)發布的“生命護照”(PL)[32]。

1)PLAY是適用于7歲以上青少年的身體素養評估工具。PLAY的理論模型包括4個維度:情感維度(動機和信念)、身體維度(身體能力)、認知維度(知識和理解)、行為維度(終身身體活動參與)。PLAY各維度之間相互促進,最終養成終身身體活動參與的習慣[31]。PLAY體系中包括6種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組合使用的身體素養測評的子工具(PLAYfun、PLAYbasic、PLAYself、PLAYparent、PLAYcoach、PLAYinventory),需要教師(專家)、青少年的父母、教練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參與評價,通過問卷和現場測試共同完成運動動機和信念、身體能力、知識和理解、終生體育參與等的評價,是一套基于不同角度且關注變化趨勢的“立體環繞式”的測評工具。具有多元化的測評主體、綜合化的測評內容、多樣化的測評方法等特點[33]。盡管PLAY的測評工具中采用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從多角度對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素養進行測評,使得測評內容更加全面,但其增加了測試的復雜性,使其可操作性不夠強,因而不太適用于大樣本人群的測試。

2)CAPL是針對8~12歲青少年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HALO基于Whitehead關于“身體素養”的定義構建了CAPL理論模型,認為身體素養評估包括動機與信心、身體能力、知識與理解、日常行為4個維度,且身體素養各維度間是相互影響的,其中日常行為又是其他3個維度共同作用的行為結果[30]。CAPL測試共包括25項測試指標,其中涉及自填問卷方式調查青少年的運動動機與信心、知識與理解、日常行為,教師(專家)借助專業測試工具評價青少年的身體能力與日常身體活動行為[34-35]。由于CAPL測試相對簡單且操作性強,已經成為當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36]。

3)PL是針對幼兒至12年級青少年的測評工具。PL的理論模型包括4個維度:積極參與、健康能力、生活技能和運動技能,其各維度之間是相互獨立的。PL主要是通過青少年調查問卷評估身體活動參與情況及生活技能,通過教師(專家)測評其完成規定項目及規定動作的情況來評估健康能力及運動技能。PL每個年齡段的測評指標和方式都不完全相同[33, 37]。

除此之外,幾位加拿大學者初步研制了學齡前兒童(18個月~4歲)的身體素養評估工具——Pre-PLAY? [38],其包括3個維度:運動能力維度(針對性領域的技能能力,例如:物體控制能力等)、運動協調性(同時完成多種技能的協調能力,例如:跑和擊打)、動機和樂趣(參與身體活動的反應、積極性以及享受情況),所有測試通過教師觀察完成,即他評方式完成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素養評估。盡管目前已經有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素養評估工具,但是僅在女幼兒身體素養測試中其可靠性較好,而對男幼兒身體素養評估的可靠性較差。因此,其維度和題目需進一步修訂,可靠性及適用情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2019年,幾位加拿大學者基于健康生態學理論基礎及老年人群身體及行為特點,應用Delphi方法構建了老年人身體素養測評模型,該模型包括核心因素個體自身能力(PL定義的4個維度)以及影響身體活動參與和體驗的其他4個維度,從內到外依次為:同伴關系(家人、朋友支持)、組織(計劃、資源、服務等)、社區(社區建成環境)和政策(為老年人制定的相關政策)[39]。目前并未形成可使用的老年人身體素養測評工具。加拿大身體素養測評理論模型及測評工具見表3。

3.1.2? 澳大利亞、美國關于身體素養測評的研究

近年來,澳大利亞學者關于身體素養的相關研究也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幾位澳大利亞學者在對“身體素養”的概念辨析及評估工具研究的基礎上[40-41],展開了身體素養測評模型及測評工具的研究。目前,澳大利亞學者已依據其界定的“身體素養”概念構建了澳大利亞身體素養評估理論框架體系,包括身體(不同環境下的運動技能、體質健康水平)、心理(動機、信心、自我管理、意識等)、認知(知識、規則、安全、策略等)、社會(倫理、合作、安全和風險等)4個維度的內容,該評估模型認為,一個具有身體素養的人在這4個維度的發展是相互交織、相互依存、共同促進的。盡管已基于Delphi方法構建了身體素養評估模型,但是還未研制出一個相對適用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42]。除此之外,盡管美國正在積極推廣身體素養的理念,并且在加拿大CAPL基礎上提出了本國的身體素養評估維度,例如:“美國體育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身體素養主要涵蓋5部分:身體能力、知識理解、認知情感、行為參與和社會適應[15]。但是目前這兩個國家還未研制出本土化的、綜合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43]。相關身體素養評價體系見表3。

3.1.3? 中國關于身體素養測評的研究

“身體素養”概念引入中國最早在2014年的一篇學位論文中,此后,中國學者展開了對身體素養的研究與探討[44]。近5年來,中國有關身體素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紹國外“身體素養”的概念和結構、國外提出的身體素養與國內提出的體育素養的辨析以及對加拿大評價工具的引進及修訂[33, 45-46]。關于中國本土化的身體素養評價模型及評價工具的研究相對缺乏。趙妍等提出了我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的理論模型[47],包括體育知識、體育習慣、體育精神、體育條件4個維度,共25個題目,并且該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是,從整體來看,該模型未考慮中國體育課程培養的重要目標——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維度。幾位中國學者采用Delphi方法構建了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的理論體系,包括身體活動意圖、身體活動知識、基本/專項運動技能、身體活動行為和體質健康水平5個一級指標;體育課程意圖、校外身體活動參與意圖、積極玩耍意圖、基本生理學知識、身體活動和鍛煉知識、身體活動和健康促進知識、運動安全和損傷知識、身體活動和運動行為、運動競賽經驗、基本運動技能、專門性運動技能、身體功能、力量、爆發力、心肺耐力和柔韌性16個二級指標[48]。但是,目前還未有相應的身體素養評估工具。此外,也有研究者構建了初中生及大學生身體素養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其構建過程不夠嚴謹,并且也未進行實證驗證[49],因此,研制適合中國國民的身體素養評價工具是當下的研究重點。

總體來看,有關身體素養評價體系研究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首先,盡管已有的測評體系中測評維度已明確了身體素養的評測維度,但由于各國人文環境及國情不同,身體素養的測評維度及目標也是各有側重點,并且目前多數國家關于身體素養的研究仍然是處于理論模型研究階段,還未有非常成熟的測評工具。其次,身體素養的某些維度和內容仍未有較好的測評方式,例如信心、動機和知識在目前測評領域并未有有效的、可靠的測評方法。最后,評估工具研制主要集中在兒童青少年階段,可能是由于兒童青少年階段是身體素養發展的敏感期和關鍵期[50]。而學齡前兒童、成年人以及老年人身體素養評價模型及評價工具研究鮮見,說明目前不同年齡段身體素養的研究存在“真空狀態”。

3.2? 身體素養測評及其與健康關系的研究

國內外關于身體素養調查與干預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加拿大健康積極生活和肥胖研究組的研究項目“加拿大皇家運動學習庫——加拿大體育素養評估項目”(RBC Learn to Play-CAPL)是相對較早對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水平及其與身體活動關系進行的實證研究。該小組幾名成員應用CAPL工具對10 000多名加拿大8~12歲兒童的身體素養水平進行調查發現,加拿大兒童身體素養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34]。此外,該小組成員還探討了身體素養水平與身體活動水平、靜坐行為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發現,達到加拿大身體活動指南推薦標準者與未達到標準者的身體素養及其各維度(身體能力、動機和信心、知識)都存在顯著差異[51-52]。這是當前該領域中首次基于大樣本量的身體素養水平現狀調查及其與身體活動及靜坐行為關系的研究。除此之外,目前還未見身體素養水平調查的相關研究。

有關身體素養與健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也鮮見。2014年,有幾位外國學者通過理論研究發現,身體素養有助于發展兒童的基本運動技能,同時還對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的養成具有促進作用[53]。幾位加拿大學者也提出了身體素養、身體活動及健康關系的概念模型[54]。盡管目前從理論角度證明了身體素養對于健康的積極效益,但是并未有相應的實證研究證據。幾位加拿大學者在研制幼兒身體素養評估工具的同時也對幼兒身體素養及其與粗大動作能力和身體活動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女孩的身體素養水平與粗大動作能力及身體活動水平之間存在相關關系,而在男孩中并未存在相關關系[38]。因此,身體素養測評及其與健康關系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研制身體素養評價工具,基于此了解當前國民身體素養水平狀況,并研究其與健康之間的關系,為身體素養促進健康提供實證依據。

4? ?身體素養的價值定位

4.1? 身體素養是促進終身身體活動參與的必備素養

身體素養為促進終身身體活動參與、減少靜坐時間,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13, 52]。身體素養對于身體活動促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身體活動主動觀以及終生身體活動參與兩個方面。

1)身體素養為尋求身體活動獨特的內在價值提供了理論基礎,其意圖將身體活動本身置于主體地位,打破了身體活動的工具觀,將身體活動的被動參與轉變為身體活動的主動參與,尋求身體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體驗身體活動參與樂趣,而不僅只是關注身體活動對個體健康的促進效果[7, 10]。例如:具有身體素養的個體應開發自身的身體潛能,并能在身體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滿足感,體驗到身體活動本身的樂趣,從而愿意主動參與到身體活動中[55]。

2)Whitehead提出,身體素養貫穿于整個生命過程的不同年齡段,是始于搖籃終于墳墓的旅程,稱為“身體素養之旅”。身體素養是動態變化的過程,不是一旦形成便可終身保持的狀態[50]。身體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并且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蘊含終身體育的思想。因而“身體素養之旅”的提出為終生身體活動參與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理念。依據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特點,培養、維持以及調整身體素養,為終身身體活動促進提供了實際操作的工具,有效促進生命周期中各階段身體活動的參與,并與積極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從而促進個性的人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健康狀況和生命質量處于最佳狀態。

4.2? 身體素養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新航標

Whitehead認為,兒童青少年是身體素養培養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兒童青少年時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養,才能在成年后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加以完善,從而保持終身身體活動的參與[7, 50]。

學校體育教育是發展兒童青少年運動技能及身體活動促進的重要方式。“身體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更新了學校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46, 53],深化了學校體育教育的內涵。從身體素養理念出發的體育教育,不只局限于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能力,還包括提高終身身體活動參與相關的知識及信念等,培養學生身體活動參與的樂趣,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個體,為形成終身積極身體活動參與的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礎[56]。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也將身體素養理論納入了其學校體育教育相關的文件[24, 57],將其作為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并且積極推廣和實施。2019年中國頒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也明確提出,“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8]。

身體素養水平可作為衡量學校體育教育質量、學生身體活動促進效果評價的新指標[20]。身體素養本質上就是一種促進終身身體活動參與的綜合能力,因而身體素養的評價可消除以往單一的以體質結果為主或以運動技能為主評價的局限性,實現從單一評價向整體、綜合評估方式轉變,同時為學校 “階段體育”向“終身體育”轉變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操作性的理念。

身體素養理念促進了大眾體育與精英體育的融合。身體素養為大眾體育與精英體育發展奠定了基礎。將兩者置于身體素養發展的基礎上,使得大眾體育和精英體育可相互轉換、相互融合,改變了傳統大眾體育為“塔底”與精英體育為“塔尖”的關系,進而為大眾體育和精英體育的平衡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7]。

5? ?結論與展望

身體素養作為當代體育改革及發展的新理念??v觀近20年來一些國家的政府組織及相關領域學者對身體素養問題的研究,目前在身體素養的概念內涵辨析、身體素養評價工具的研制、身體素養測評現狀、身體素養促進健康效果的實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有許多問題待進一步解決,尤其在不同的國情、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下,身體素養的發展和培養在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同時應兼備“本土化特征”。

1)身體素養的概念需要進一步厘定。盡管國內外學者都認同身體素養本質上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行為、情感、認知、身體等多個維度。但是不同的學者基于不同角度對身體素養有不同的解釋,導致身體素養的內涵結構維度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進而也影響到身體素養評估工具的研制。對此,基于本國國情及體育培養目標厘清身體素養的定義,并據此形成操作性定義,是明確身體素養構成元素進而研制身體素養評價工具的關鍵問題。

2)身體素養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a)就測評、構建及實施的主體而言,加強公共衛生與體育多部門的協作,形成多部門聯動的“身體素養”評價體系構建平臺,有助于確保身體素養測評體系中包含多學科內容,例如:心理學、行為學、體育科學、教育學等,確保測評體系構建的全面性,同時也有利于測評體系構建過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b)就測評對象而言,當前身體素養評價體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青少年人群,其他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素養測評幾乎處于空白階段。因此,應研制符合本國特色的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素養評價工具,重視整個生命周期中身體素養的培養。尤其對于中國而言,基于中國當代文化和社會背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身體素養發展的經驗,結合中國當前學校體育課程標準改革的目標、體育素養研究現狀、國民體質監測及全民健身計劃的目標等,研制具有中國特色的各年齡段的“本土化”的身體素養測評工具,全面地評價中國各個年齡段人群的身體素養的培養情況、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為終身身體活動參與及積極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依據,同時也為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c)從測評內容來看,身體素養的測評注重綜合化,例如:兒童青少年的測評中應補充身體活動情感、行為、知識、運動能力的測評。但是注意各維度及其指標選擇時應優先考慮可操作性及已有成熟測量工具的指標。此外,測評內容也應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相結合,例如:運動能力測評應該具有地區性特征,例如:東北地區可增加冰雪項目運動能力的測評。(d)從測評方式視角而言,建議今后身體素養的評估采用“多元化評價”即教師評價(例如:技能、學生表現、體質)、學生自評以及父母評價(例如:家庭中身體活動情況)的綜合評價方式,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素養狀況。但是在構建過程中注意評價內容的簡潔和可操作性,避免測試內容繁雜而不利于施測。

3)身體素養的健康效益需要實證支撐和驗證。就其理論價值而言,通過在學齡前、小學、中學、青年、中年以及老年6個階段發展、維持以及調整身體素養水平,培養具有身體素養的個體,從而幫助個體的人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具備參與身體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動機和信心等,積極主動參與身體活動,養成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盡管理論上身體素養對身體活動及健康促進以及學校體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價值,但目前并未有明確的實證證據證明身體素養的實際效果和優勢。因此,應采用橫斷面調查或實驗干預的方法證明身體素養對于健康促進的有效性,為身體素養的價值提供實證依據。

綜上所述,中國關于身體素養的研究不能簡單地照搬國外現有的模式和體系,而是要根據中國人民當前的身體活動和健康促進需求,結合中國體育素養的研究現狀,研制兼具“國際化視野”和“本土化特征”的身體素養評價體系。最終目標是建立起有效的身體素養培養體系,使中國人民普遍掌握身體活動和健康促進的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健康的、活躍的生活方式,維持體質健康狀況,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LEE I M, SHIROMA E J, LOBELO F, et al. 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 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J]. The Lancet, 2012, 380(9838): 219.

[2]? 吳銘,楊劍,郭正茂. 發達國家身體活動政策比較:基于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的視角[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5):77.

[3]? GUTHOLD R, STEVENS G A, RILEY L M, et al. Worldwide trends in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from 2001 to 2016: a pooled analysis of 358 population-based surveys with 1.9 million participants[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8, 6(10): e1077.

[4]? CAIRNEY J, KIEZ T, ROETERT E P, et al. A 20th-century narrative on the origins of the physical literacy construct[J].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2019, 38(2): 79.

[5]? WHITEHEAD M.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literac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1, 6(2): 127.

[6]? WHITEHEAD M. Physical literacy: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in relation to developing a sense of self, universality and propositional knowledge[J]. Sport, Ethics & Philosophy, 2007, 1(3): 281.

[7]? 任海. 身體素養:一個統領當代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理念[J].體育科學,2018,38(3):3.

[8]?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EB/OL]. (2019-09-02)[2020-03-25]. http://www.gov.cn/xinwen/2019-09/02/content_5426540.htm.

[9]? 李紅娟,桂春燕. 兒童青少年身體素養對身體活動促進的意義[J]. 中國學校衛生,2020, 41(2):161.

[10]? WHITEHEAD M. Defini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and clarification of related issues[J]. ICSSPE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3, 65(2): 29.

[11]? ROETERT E P, KRIELLAARS D, ELLENBECKER T S, et al. 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physically literate life[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2017, 88(1): 57.

[12]? WHITEHEAD M. 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out the lifecourse[M]. London: Routledge, 2010:39.

[13]? EDWARDS L C, BRYANT A S, KEEGAN R J, et al. Definitions, foundations and 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literacy: a systematic review[J]. Sports Medicine, 2017, 47(1): 113.

[14]? Canadian sport policy 2012[EB/OL]. (2012-06-27) [2020-03-25]. http://publications.gc.ca/site/eng/9.821697/publication.html.

[15]? SHAPE A. 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 level outcomes for K - 12 physical education[M]. Champaign: Human Kinetics, 2014: 2.

[16]? UNESCO. 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2015, 51(7): 22.

[17]? Global action plan on physical activity 2018—2030: more active people for a healthier world[EB/OL]. (2018-06-04) [2020-03-25]. https://www.who.int/ncds/prevention/physical-activity/global-action-plan-2018-2030/en/.

[18]? 陳思同,劉陽,唐炎,等. 對我國體育素養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 Literacy的解讀[J]. 體育科學,2017,37(6):41.

[19]? WHITEHEAD M.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J]. ICSSPE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3, 65(2): 22.

[20]? 陽藝武. Physical Literacy:內涵解讀、中外對比及教學啟示[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4):73.

[21]? 于永暉,高嶸. 多學科視域內的體育素養理論根基探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7,33(3):118.

[22]? Physical literacy[EB/OL].(2017-05-13)[2020-03-25]. https://www.physical-literacy.org.uk/.

[23]? SHEARER C, GOSS H R, EDWARDS L C, et al. How is physical literacy defined? a contemporary update[J].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2018, 37(3): 237.

[24] Physical literacy: a global environmental scan[EB/OL]. (2015-06-19)[2020-03-25]. https://www.aspeninstitute.org/publications/physical-literacy-global-environmental-scan-sports-society-program/.

[25]? MANDIGO J, FRANCIS N, LODEWYK K, et al. Physical literacy for educators[J].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2009, 75(3): 27.

[26]? TREMBLAY M, LLOYD M. Physical literacy measurement -- the missing piece[J]. Physical &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2010, 76(1):26.

[27]? 賴天德. 試論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改革(上)[J]. 中國學校體育,1998(1):64.

[28]? 楊獻南,鹿志海. 形式邏輯視角下的體育素養概念辨析[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2):89.

[29]? 楊文運,東明,焦臣道. 新時期中國高校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改革與發展[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17(2):51.

[30]? The 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EB/OL]. (2019-02-03)[2020-03-25]. https://www.capl-eclp.ca/.

[31]? Physical literacy assessment for youth[EB/OL]. (2019-08-09)[2020-03-25]. http://physicalliteracy.ca/education-training /play-tools.

[32]? Passport for Life[EB/OL]. (2020-01-03)[2020-03-25]. http://passportforlife.ca.

[33]? 趙雅萍,孫晉海,石振國. 加拿大3種青少年體育素養評價體系比較研究[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3):248.

[34]? TREMBLAY M S, LONGMUIR P E, BARNES J D, et al. Physical literacy levels of canadian children aged 8-12 years: descriptive and normative results from the RBC learn to play-CAPL project[J]. BMC Public Health, 2018, 18(l/2): 1036.

[35]? FRANCIS C E, LONGMUIR P E, BOYER C, et al. The 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childrens capacity for a healthy, active lifestyle through a delphi process[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 Health, 2016, 13(2): 214.

[36]? LONGMUIR P E, BOYER C, LLOYD M, et al. The canadi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literacy: methods for children in grades 4 to 6 (8 to 12 years)[J]. BMC Public Health, 2015(15): 767.

[37]? 陳思同,劉陽. 加拿大體育素養測評研究及啟示[J]. 體育科學,2016,36(3):44.

[38]? JOHN C, CLARK H J, JAMES M E, et al. The preschool physical literacy assessment tool: testing a new physical literacy tool for the early years[J].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018(6): 138.

[39]? JONES G R, STATHOKOSTAS L, YOUNG B W,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hysical literacy model for older adults - a consensus process by the collaborative working group on physical literacy for older Canadians[J]. BMC Geriatrics, 2018(18): 13.

[40]? KEEGAN R. A sceptics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literacy: Is it new? and Is it science? and is it worthy of study?[J]. Journal of Science & Medicine in Sport, 2014(18): e101.

[41]? EDWARDS L C, BRYANT A S, KEEGAN R J, et al. Measuringphysical literacy and related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findings[J]. Sports Medicine, 2018, 48(3): 659.

[42]? KEEGAN R J, BARNETT L M, DUDLEY D A, et al. Defining physical literacy for application in australia: a modified delphi method[J]. Journal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2019, 38(2): 105.

[43]? 陳思同,劉陽,唐炎,等. 體育素養測量與評價的現狀、挑戰及未來[J]. 體育學刊,2019,26(5):110.

[44]? 查茂勇. 大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自測量表編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5]? 邵朋飛. 加拿大中小學生體育素養測評工具CAPL的修訂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46]? 高海利, 盧春天. 身體素養的構成要素及其理論價值探微[J]. 體育科學,2019,39(7): 92.

[47]? 趙妍,王朝軍,董德龍. 我國青少年身體素養測評結構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2):58.

[48]? CHEN S T, TANG Y, CHEN P J,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literacy (CAEPL): a study using delphi method[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8): 2720.

[49]? 李媛. 初中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9.

[50]? WHITEHEAD M. Stages in physical literacy journey[J]. ICSSPE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3, 65(2): 52.

[51]? BELANGER K, BARNES J D, LONGMUIR P E,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literacy scores and adherence to 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guidelines[J]. BMC Public Health, 2018, 18(l/2): 1042.

[52]? SAUNDERS T J, MACDONALD D J, COPELAND J L,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physical literacy in canadian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RBC-CAPL learn to play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8, 18(l /2): 1037.

[53]? GIBLIN S, COLLINS D, BUTTON C. Physical literacy: importance, assess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Sports Medicine, 2014, 44(9): 1177.

[54]? CAIRNEY J, DUDLEY D, KWAN M, et al. Physical literacy,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toward an evidence-informed conceptual model[J]. Sports Medicine, 2019, 49(3): 371.

[55]? WHITEHEAD M. The value of physical literacy[J]. ICSSPE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3, 65(2):42.

[56] 王曉剛. 國際體育素養研究的前沿熱點、主題聚類與拓展空間[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0):102.

[57]? ROETERT E P, JEFFERIES S C. Embracing physical literacy[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2014, 85(8): 38.

猜你喜歡
測評概念價值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幾樣概念店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一粒米的價值
測評一款LED成像燈
演藝科技(2016年11期)2016-12-24 18:26:11
“給”的價值
解析一款LED燈具
演藝科技(2016年4期)2016-11-16 07:32:57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的公民參與度測評研究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1:04: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国产99热| 在线免费观看AV|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成人亚洲视频|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午夜激情婷婷|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视频中文| 制服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1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婷婷色婷婷|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91一级片|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天天干伊人|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亚洲青涩在线|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亚洲综合二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婷婷色婷婷|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欧美一区福利|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久久伊人色| 国产免费黄|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第四页|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