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軍 崔亞芹


摘? ? 要: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推動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手段。采用文獻研究法,運用自組織理論分析了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原理。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自組織耗散結構特征,這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前提條件;同時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的特點、信息技術的創新、尋求范圍經濟、消費升級、政策引導這幾個序參量的協同作用是推動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在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4條推進路徑:促進形成冰雪旅游新業態、加大中國冰雪旅游產業政策落實與組織協調力度、鼓勵中國冰雪旅游重點業態發展、加快中國冰雪旅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以期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冰雪旅游產業;產業融合;自組織理論
中圖分類號:G 80-052?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i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ation dissipative structure,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five ord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eatures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eking scope economy , upgrade of consumption and 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y,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ways to promot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o create the new type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policy and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of government; to support the key projec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ice and snow tourism industry; industry integrati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背景下,中國冰雪旅游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中提出:“加快發展冰雪健身休閑產業,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1]。據《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0)》中測算,在2018—2019年冰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數達到2.24億人次,收入約為3 86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3.7%、17.1%,預計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時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收入將達到6 800億元[2]。冰雪旅游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具有觀光性、休閑性、體驗性等特點,與文化產業、文創產業、信息產業及教育業有著天然的關聯性和耦合度。冰雪旅游產業融合是伴隨著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冰雪旅游產業在消費需求等方面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顯著,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推動產業延伸價值鏈,催生新業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從理論而言,產業融合發展是涉及多個子系統與多個要素的復雜系統,將引起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和產業界限突破。研究產業融合發展運用產業經濟學理論及線性分析方法具有局限性,需加強例如非線性理論與演化經濟論等理論在產業融合研究中的應用。自組織理論是研究復雜自組織形成機制的理論,研究非平衡性的非線性復雜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機制問題[3]3,在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中運用自組織理論有助于深入產業內部分析產業融合的規律。本文依據自組織理論,結合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特點,運用耗散結構理論等分析中國冰雪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自組織特征與動力機制,并提出推進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期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思路。
1? ?本研究的相關理論基礎
1.1? 自組織理論
自組織理論是研究自組織現象與規律的一個理論集合,是一個理論群,主要包括: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理論、突變論、超循環論、分形理論、混沌論。其中:耗散結構理論由伊利亞·普里戈金于1969年提出,是解決自組織出現的條件問題的,耗散結構方法具有構建自組織系統需要條件的作用。該理論提出:一個遠離平衡狀態非線性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在外部條件的變化達到一定的臨界值時,可能從原有的混沌無序的混亂狀態,逐步轉變為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情況所形成的有序的新結構,即為“耗散結構”[4]。耗散結構理論是解釋在什么條件下能夠發生自組織的演化及創造自組織的條件[3]2-20。系統的開放性、非平衡性、非線性和漲落性是判斷一個系統或體系是否是自組織的4個必要條件。
同樣在1969年,海爾曼·哈肯提出了協同學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開放系統[5],協同學方法在整個自組織方法論中屬于動力學方法論,是體系自身如何保持自組織活力的重要方法,解決自組織動力學問題[3]20,圍繞著協同和競爭2種機制研究系統內部各要素的自組織演化過程[4]。所謂協同,就是系統中諸多子系統相互協調、協作或同步產生的聯合作用[3]49。哈肯指出,狹義的協同是指與競爭相對立的合作、協作等;廣義的協同則包括協作,也包括競爭。協同學理論研究的正是包括競爭的廣義協同機制[4]。
1967—1971年,法國的爾·托姆提出了突變論,該理論是關于非連續性變化或突然變化問題的數學理論[4]。突變論突破了數學的界限,使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得到了啟迪[3]20-21。超循環論由艾根提出,該理論是如何充分利用自組織過程中的物質、能量和信息流的方法論。分形理論是由曼德爾布洛特提出,該理論研究了從簡單到復雜的自組織演化問題,是認識具有分形特征的物體或事物的方法論。混沌理論是由洛倫茲提出,主要研究系統自組織演化過程中的時間復雜性問題,它與分形理論構成闡釋一個復雜性問題的2個方面,分形理論研究事物趨向復雜性的空間結構演化的特性,混沌理論研究事物趨向復雜性時間演化的特性[3]2,21。
總的來講,自組織理論是著重于研究自組織的條件、發展動力及演進過程等的理論。自組織無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組織、創生及演化,能夠自主地從無序轉向有序,形成有結構的系統。同時,存在著與自組織相反的系統,稱為他組織,其自身不能自行組織、創生及演化,只能依靠外界的特定指令推動組織向有序演化,從而被動地從無序轉向有序[3]3。自組織與他組織的區別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自組織,在另一條件下就可視為他組織。概言之,任何系統的組織過程均為自組織與他組織2個因素、2種方式對立統一的過程[6]。
1.2? 冰雪旅游產業融合
產業是由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彼此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經濟組織和經濟活動所組成的集合[7]。產業分為封閉產業與開放產業,封閉產業與外部隔絕,開放產業是指與產業外部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交換的系統,開放產業一般具有自適應與自調節的特殊功能,并不斷地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及產業內部結構的功能,以更好地適應產業外部的變化,有利于產業相對穩定地運行[8]。融合是指“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9],即兩個或多個事物的一體化。產業融合是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與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趨勢[10],是產業發展內在規律的集中體現,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11]。不同產業之間在技術、產品等方面會形成互通與交叉[12],從而使得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模糊化,使融合的產品或服務具備多類產品或服務的特性與功能[13]。從系統理論而言,產業融合就是指在開放性系統中,新業態的出現與擴散促使不同產業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競爭、共同發展而形成一個新興產業的過程[8]。
產業融合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由3個連續遞進階段構成:1)不同產業分立階段。不同產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生產技術與工藝流程,不同產業所供給的產品或服務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與功能,不同產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時,如果其產品與服務的可替代性非常小,不同產業之間易存在或形成進入與退出壁壘,我國相關政策中也界定了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使不同產業之間劃分出各自的技術與政策邊界,使企業之間在產業邊界清晰的特定范圍內形成競爭。2)不同產業之間由分立轉向融合的階段。隨著技術創新在不同產業中的擴散,促使不同產業的生產技術產生了融合,技術融合會降低或消除產業之間的技術性進入壁壘,我國的相關經濟政策也會隨之放寬,不同產業之間形成了相同的技術基礎,促使不同產業所供給的產品或服務出現相同及相似的特性或功能,以此滿足消費者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或服務需求。由于不同產業之間技術進入壁壘的消除及政策性進入門檻降低,會導致不同產業間或企業間“搶地盤”的競爭加劇,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從而使兩個產業或多個產業之間呈現融合發展趨勢。3)產業融合階段。原本各自獨立發展的不同產業在技術創新擴散過程中具有了相同或類似的技術基礎,為消費者提供相同或相似特性與功能的產品與服務,使其他產業的進入門檻降低,出現了不同產業之間的競爭,不同產業的技術不斷融合改變了原產業之間的競合關系,不同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或消失,甚至需要重新劃分不同產業的界限(如圖1所示)。基于此,產業融合是指兩個或多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產業要素、發展機制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產業的邊界逐漸模糊,與相關產業進行交叉、滲透,呈現出兩個或多個產業之間互補、延伸,形成新的業態。簡言之,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趨于模糊、甚至消失的現象[14]11。
冰雪旅游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類型,是發展體育旅游業的產品形態、組織形態、經營形態的融合創新模式,符合生態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經濟創新發展的理念[15],已成為推動區域旅游產業尤其是“寒地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根據產業融合理論,結合冰雪旅游產業特點,本文認為冰雪旅游產業融合是指冰雪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之間,或者冰雪旅游產業內的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體育產業新業態的動態發展過程。
1.3? 自組織理論在產業融合方面的相關研究與應用
自組織理論在科學研究中應用范圍已由最初的物理學擴展到工程技術、醫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及哲學研究中,目前仍處于不斷完善中。自組織理論已廣泛地應用于產業組織演化機制問題的研究中,例如,鄭小碧將自組織理論應用于產業集群共性技術創新研究中,分析了其自組織結構,建立了自組織動力模型[16]。張建坤 等通過自組織理論揭示了房地產業所具有的自組織內在特質,構建了協同演化指標體系與演化模型[17]。于澤崴 等運用自組織理論分析了航運服務產業所具有的自組織性與演化動力,構建了航運服務產業的演化模型[18]。
隨著自組織理論在產業發展中的深入應用,近年來有學者嘗試使用自組織理論對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例如,胡金星從自組織理論的視角對產業融合的內在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并認為產業融合的產生過程本質上是一個自組織的過程[19]。沈瑩通過自組織理論對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理與融合評價進行了研究[20]。嚴偉從自組織理論視角研究了旅游產業融合的機理、模式及測度[21]16-18。方世敏 等基于自組織理論分析了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耗散結構特征[22]。李伯華 等通過自組織理論對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產業融合的自組織特征及作用機制進行了分析[23]。這些研究表明了不同產業融合及旅游產業融合具有自組織特性,這為應用自組織理論深入分析冰雪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自組織理論應用于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研究具有可行性。
2?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自組織特征
根據自組織理論,產業是否具有自組織特征,關鍵在于是否具備耗散結構。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個動態的復雜系統,其自組織特征主要依據耗散結構理論從系統的開放性、非平衡性、非線性和漲落性進行分析。
2.1?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開放性
冰雪旅游產業本身就是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無論是冰雪產業,還是旅游產業,均具有極強的開放性與兼容性,與相關產業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冰雪旅游業態的產生與發展,帶動了冰雪用品制造業、冰雪康養業、冰雪度假地產等多產業的融合發展[24],而且通過與競賽表演業(形成冰雪體育賽事表演)、會展業(形成冰雪展覽會)、互聯網(形成O2O線上線下經營模式)等產業的融合,使產業鏈不斷延長、產值不斷增長[3]38,充分體現了冰雪旅游產業結構極強的開放性。
近年來,在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背景下,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從中央人民政府到地方人民政府對冰雪旅游產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以此推動冰雪旅游景區、冰雪度假區建設。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吉林省是中國冰雪產業主要發展省份,而長春市是“中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4]。為了突出冰雪旅游產業優勢,長春市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冰雪景觀打造工程”“全民上冰雪工程”“城市冬季亮化工程”“冰雪旅游景點直通車”等系列工程。同時,在“冰雪旅游節”期間發行“長春旅游惠民卡”,面向游客設置不同景區不同特色的冰雪旅游精品路線,為長春市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長春市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外游客進行冰雪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有效助推了長春市冰雪旅游產業的轉型發展與消費升級,為長春市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2.2?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非平衡性
冰雪旅游產業的開放性使得冰雪旅游產業可與其外部產業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交換。消費者對冰雪旅游服務呈現出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需求,冰雪旅游消費不斷升級,“體驗式消費”與“一站式服務”漸成趨勢,冰雪旅游不再局限于“觀霧凇”等觀賞性或觀光性游覽,而是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冰雪+溫泉”“冰雪+度假”“冰雪+音樂”及冰雪旅游小鎮等新業態。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多種形式關聯、滲透,為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原本就具有開放性的系統在技術創新、企業競合等外力作用下,外部負熵流入產業內部,促使系統內部的非穩定性增加,改變了傳統產業中企業間的線性關系,引起產業內部結構性失衡,推動產業結構由線性平衡態向非線性非平衡態發展,促使產業間、企業間形成非線性競爭關系,加速新技術等的擴散,制造新的產品,由此,冰雪旅游產業結構體現為非平衡性。
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非平衡性體現為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的推陳出新與產業自組織的“平衡-非平衡-再平衡”的不斷轉化過程。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逐步發展成為諸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形成具有“產業群”性質的“泛產業”。越來越多的冰雪服務消費需求成為冰雪旅游產業拓展新產品、新業態的重要動力,冰雪旅游新產品所具有的休閑娛樂、觀光體驗等增進身心健康等功能又與相關產業具有極強的關聯性。冰雪旅游產業所具有的開放性與兼容性強的特點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消費需求,具有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甚至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能夠改變原產業的功能范疇,例如:“住魅力雪村”是使旅游目的地原住居民的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成為冰雪旅游體驗新業態或新產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促進當地產業轉型發展和消費升級。
2.3?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非線性
產業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指開放性產業中各要素之間以網絡關系相互聯系與作用,而不是個別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19]。各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關系與作用是產業融合的重要前提。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之間存在諸多相互關聯的變量,變量之間具有非線性關系,并會打破系統內部平衡,形成漲落。漲落是指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微小偏差的發生,具有隨機性的特點,可促使其關聯變量處于競合狀態[20]。冰雪旅游產業涉及到諸多行業與企業,冰雪旅游產業的各個要素之間并非單一的因果關系,而是復雜的非線性關系。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因冰雪旅游企業硬件設施、冰雪裝備、信息服務的改進,會影響建筑企業、冰雪裝備制造企業及信息技術企業的供給,而這些企業的新技術與新產品供給同樣影響著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冰雪旅游企業與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呈現非線性相關關系,例如:與體育場館、貨運企業、餐館、酒店等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同時,不僅存在正反饋的增強效應,也存在限制發展的“飽和效應”,在其共同影響下,冰雪旅游產業實現融合后的價值大于各單要素價值之和,既能滿足冰雪旅游市場的需求,優化資源配置,又增強了融合后的競爭優勢,產生“1+1>2”的融合效應。這些不同產業要素與冰雪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了冰雪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是一種新發展趨勢。隨著上述這些序參量規模的不斷擴大,非線性作用得到放大,冰雪旅游產業融合將會發生突變,進而引起產業結構失穩,最終促發產業系統的巨漲落。
2.4?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漲落性
從系統的存在狀態看,漲落是對系統穩定狀態的偏離。從系統的演化來看,這種偏離是發展過程中的非平衡性因素,是同一之中的差異[25]。由于受冰雪旅游產業隨機性要素的非線性作用的影響,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極不確定性,任何要素的擾動均可使其形成“小漲落”,就可能影響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當冰雪旅游產業內部各要素與外部產業發生交叉而引發的多個“小漲落”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冰雪旅游產業發生質變,產生“巨漲落”。
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漲落機制主要來自其產業自組織的創新活動與他組織的政策推動。例如,經營項目單一的滑雪場在政策引導和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不斷擴大規模、延長產業鏈,圍繞冰雪旅游融合不同產業要素,形成集滑雪、觀賽、餐飲、住宿、康養、會展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綜合度假區,進而完善設施,增加經營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以此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
3?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
自組織耗散結構理論與方法論的精要在于通過這種方法論研究耗散結構何時何地可以出現或形成[3]46,然而,僅僅找到存在自組織的條件或環境,并不能說明某種事物或某種體系自組織地、自發地轉向有序結構的內在機制。在自組織理論體系中,協同學理論主要解釋自組織產生、發展的動力學原理,就是所謂的復雜系統通過自組織轉變為有序結構系統的內在動力機制。自組織演變過程從本質上可以看作系統內各個子系統的競爭、協同作用及兩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協同效應,這些子系統或者影響系統演變的根本力量被稱為序參量,序參量促使系統整體在時間或者空間上的有序結構形成[21]42。而所謂序參量是指體現系統有序程度的變量,主導著子系統及系統要素之間的協同方式,決定系統的有序性或自組織性[26]。因此,系統演變的動力機制可理解為系統序參量協同作用的結果。
在冰雪旅游產業中,影響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序參量有多個,但不必也難以同時把控所有序參量的變化,發揮關鍵序參量的協同作用才是使冰雪旅游產業有效融合發展的核心。產業是由技術、企業、產品、市場、政策等諸多要素或子系統構成的系統。據此,產業融合包括技術融合、企業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政策融合等諸多要素或子系統的融合。其中,技術融合源于技術創新,企業融合與產品融合是在實現范圍經濟過程中產生的合并與跨產業經營,市場融合源于消費需求的變化,政策融合主要體現在政府制定的政策及規范標準的統一。同時,產業融合的前提是產業的開放性與兼容性強,即產業自身強關聯性的特點,這些系統要素或子系統正是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宏觀變量。基于此,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借鑒產業融合理論中關于融合動因的研究結論,結合協同學理論確定序參量,將冰雪旅游產業強關聯性的產業特點、技術創新、范圍經濟、消費升級、產業政策5個要素作為推動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主要序參量,這些序參量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如圖2所示)。
3.1?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自身特點使然
冰雪旅游產業作為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具有綜合性、多層次性的特點,是開放性較強的產業,與相關產業關聯性極強。冰雪旅游產業本身又極具觀賞性、參與性、體驗性與刺激性,不僅具有促進冰雪文化與冰雪經濟發展的作用,而且其中的冰雪科技既能推動“吃、住、行、游、購、娛”設施的不斷完善,又能推動交通設施、通訊設施、金融網絡、信息網絡的建設和冰雪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同時,還能促進直接開發冰雪資源的企業和關聯企業的發展,是冰雪產業區域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27]。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就是與相關產業不斷融合創新的過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是開放性產業自身動態演進的必然結果,是產業屬性的體現,不同產業的強關聯性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3.2? 信息技術創新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直接推動力
產業融合的本質在于創新。冰雪旅游產業作為新業態是在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過程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隨著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形成的線上預定、線下體驗的O2O服務的快速發展,冰雪旅游企業傳統經營模式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成為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直接推動力,有效推動了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同時,技術創新有助于不同產業之間關聯性與替代性技術更新,形成新技術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擴散,并對冰雪旅游產業原有技術進行改進,從而形成冰雪旅游產業的技術基礎,不斷促進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冰雪旅游產業融合始于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技術關聯,模糊了原有產業的邊界,形成產業延伸、交叉與整合,體現為冰雪旅游產業內部產品鏈的供求關系和冰雪旅游產業價值鏈的外部延伸。由此,信息技術創新加快了冰雪旅游資源與其他產業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能極大地增強冰雪旅游產業競爭力。
3.3? 實現范圍經濟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重要驅動力
范圍經濟是指企業規模擴大后,能進行多元化經營,生產多種產品,通過共享資源和要素等產生群體協同效應,使得企業供給多種產品的單位成本降低,由此會節約成本[28]。范圍經濟的特點是企業能夠通過增加產品的品種而節約成本。冰雪旅游企業通過創新多樣化產品、拓展多樣化經營,與相關產業的企業實現產品交叉、平臺交叉及重組,在破除產業壁壘的同時,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業產值,促使新業態形成,提升企業競爭力。由此,實現冰雪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以吉林某度假區為例,其作為中國著名的城區滑雪旅游度假區,致力于發展冰雪旅游業。以“家庭度假”為主題開展的四季項目有:春季戶外踏青、夏季消夏避暑、秋季登高賞葉、冬季賞霧凇與滑粉雪,其產業鏈不斷延展。多年來,該度假區與多家企業進行資源鏈接與深入合作。其范圍經濟產值的不斷增長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在冰雪旅游環境營造和產品設計方面,實現最佳客戶體驗。總體規劃與布局思路是“滑雪場+度假酒店+度假小鎮+滑雪學校”。以度假小鎮為中心覆蓋多種業態來滿足游客一站式度假需求。度假區設置不同產品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針對體驗者和初級學習者推出“滑雪、娛雪一日游”產品。開設滑雪冬令營,針對不同年齡人群開展冰雪體驗活動等。2)開展豐富多彩的冰雪活動。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冰雪體育賽事和主題活動。通過建設全新的滑雪場、青山客棧與麥羅公園,舉辦眾多趣味運動會及度假區內的精細化管理與服務來吸引“滑雪發燒友”和游客前去體驗。3)推動不同地區的企業融合發展,某企業以延慶石龍和吉林松花湖兩地的滑雪場為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調動兩地冰雪資源,促進兩地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及多領域合作[29-30]。
3.4? 冰雪旅游消費升級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拉動力
隨著中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一些居民越來越期待能有更多滿足精神需求的消費品,消費觀念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同時,隨著中國居民旅游需求由被動引導向主動選擇的轉變,旅游需求逐漸產生了從最初的靜態觀光向動態體驗的轉變,消費內容也由單一項目旅游向多樣化、個性化旅游項目轉變。
體驗經濟是企業以服務為平臺,以產品為載體,以消費者為中心,舉辦能夠滿足消費者參與需求的商業活動,消費者通過參與商業活動獲得各種體驗的一種全新經濟形態[31]。冰雪旅游產業是典型的體驗經濟,具有顯著的體驗性。冰雪旅游產品滿足人們對閑暇度假的需求,使消費者在旅游消費過程中獲得各種主題活動的價值體驗。目前,冰雪旅游度假區綜合體的建設為消費者營造了享受“一站式服務”的環境,使消費者能夠體驗更多深刻的冰雪旅游服務。由此,單產業或單一企業無法實現多樣化的價值創造,消費需求升級使得冰雪旅游產業在滿足居民體驗性冰雪旅游需求的同時實現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冰雪旅游產品向體驗性、個性化發展,冰雪旅游消費升級成為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拉動力。
3.5? 冰雪旅游產業政策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中國的產業政策具有產業發展引導性,加之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與應用,促使不同產業之間和不同企業之間的競合加劇,從而導致不同產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最終使不同產業出現融合趨勢[14]30-31,可見,冰雪旅游產業政策是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例如,2016年我國出臺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 年)》中提出:協調互動,融合發展……豐富冰雪產業業態,推動冰雪運動與旅游、健康等相關產業互動融合[32]。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開始實施。2020年,《北京市落實〈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支持冰雪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冰雪產業與文化、科技、旅游、商業、醫療、會展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體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開發推廣冬奧會及冰雪旅游路線產品[33]。吉林省出臺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的實施意見》,該文件中提出:大力開發冰雪景區、打造吉林特色旅游產品、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強冰雪旅游市場管理等[34]。《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提出:充分發揮固有冰天雪地的自然資源優勢,促進冰雪旅游與工業、體育和其他產業融合……大力發展冰雪經濟[35]。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冰雪旅游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為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尤其關于推動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成為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上冰雪旅游產業政策的出臺為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主要體現為對產業發展的引導與產業效益的協調推進,在激勵引導與政策保障上釋放了紅利。在投資政策方面,通過創新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優先扶持冰雪旅游產業項目與企業,以及通過貼息或補助、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在財政稅收政策方面,通過獎勵、減稅、支持與補貼等方式促進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此外,在保障冰雪旅游用地、人才培養、組織實施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往往由多個部門(發改委、教育、體育、旅游等)協同配合,形成合力,為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助推力。
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上述5個序參量在產業發展不同時段的不同序參量作為主導因素會影響其他序參量,主導序參量會隨時被其他序參量取代,但又沒有規律可循,體現出混沌性。而且,同一時段并非僅有某一個序參量起主導作用,因產業融合演化的不同階段,涉及不同產業、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等多個主體產業融合的序參量是在各要素各子系統間相互競爭與合作過程中產生的,也就可能出現多個序參量共同推動產業結構體系的融合,產業內的各個序參量之間的協同作用是產業內自組織產生的直接原因[26],因此,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多個序參量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即多個序參量協同是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
綜上所述,在上述5個序參量中,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強關聯性特點、技術創新、范圍經濟、消費升級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持久地、隱性地作用于產業演化過程,推動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市場自發性,屬于自組織。而政策引導是由我國相關政策對產業進行調控和干預,顯性地作用于產業融合,具有政府引導性,屬于他組織[36]。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互補作用是推動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重要保障,兩者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不同階段的有機結合是冰雪旅游產業實現有序融合的關鍵。同時,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自組織與他組織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產業融合進程,共同形成產業發展動力機制,即冰雪旅游產業融合是自組織與他組織共同作用的結果。
4?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路徑
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是不斷推動冰雪旅游產業創新的過程,中央人民政府與地方人民政府近年來出臺了若干關于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為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結合冰雪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推動了冰雪旅游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冰雪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上述研究表明,冰雪旅游產業融合具備自組織耗散結構特征,其產業融合發展遵循自組織耗散結構規律,較好地發揮了市場作用與政府引導作用。因此,在推進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不斷優化其耗散結構,加大冰雪旅游產業結構的開放程度,進一步增強市場與政府在產業融合中的互補作用,促進冰雪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對此,筆者建議著力從以下4個關鍵環節入手,開創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4.1? 促進形成冰雪旅游新業態
開放性對冰雪旅游產業融合負熵流入和非線性競合關系形成至關重要。冰雪旅游新業態的產生,不僅能夠針對消費者需求實現有效供給,而且可吸引更多相關產業融入,增強冰雪旅游產業各個系統和各個要素的開放性。1)要加大冰雪旅游新產品供給,并要增強冰雪旅游產品的體驗性與參與性。推動冰雪運動健身、冰雪運動培訓、冰雪產品會展、冰雪運動器材與裝備零銷等業態發展。通過舉辦國際冬季運動博覽會、冰雪場館在一定時間段的免費開放和非高峰時間段的低收費開放等方式增加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從創新發展的角度豐富冰雪產業的旅游功能。2)要加強建設冰雪運動主題公園、戶外運動基地等冰雪旅游載體,引導冰雪資源優勢地區建設冰雪旅游特色小鎮、冰雪旅游景區與度假區;建設具有冰雪旅游特色的智能化休閑商業街區,以及建設集運動、康養、養生、觀光、度假及商貿于一體的冰雪旅游綜合體。開發冰雪休閑度假、冰雪體育賽事、冰雪運動體驗、民俗觀光、節慶會展、冬令營等多種冰雪旅游項目和特色冰雪旅游路線。3)要結合不同冰雪運動項目特點與不同參與人群的需求,設計和生產娛樂性強、參與度高的冰雪運動項目的多功能冰雪運動裝備,以智能化、數字化、娛樂化為開發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性冰雪旅游體驗活動,以此吸引游客廣泛參與,打造冰雪體驗之旅、冬捕文化之旅、冰雪康體養生之旅。
4.2? 加大中國冰雪旅游產業政策落實與組織協調力度
中國冰雪旅游產業政策的落實是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調節冰雪旅游產業內部要素的競合關系有重要作用。在推進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1)要進一步制定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專項政策,進一步完善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2)要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冰雪旅游產業社會組織與冰雪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推進機制,制定與政府關聯部門職能銜接緊密的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政策。3)要加大對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廣告宣傳力度,構建多功能一體化的冰雪旅游推廣平臺,充分調用各類媒體資源,制作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宣傳片或紀錄片,促進冰雪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4)地方政府相關行政部門要加大對冰雪市場的監管力度。
4.3? 鼓勵中國冰雪旅游產業的重點業態發展
冰雪旅游產業是一個復雜系統,其結構具有極強的開放性,這決定了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自組織運行時一定會受到相關部門等他組織的影響。在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初期,充分發揮冰雪旅游產業自組織與他組織的聯合作用,扶持冰雪旅游產業重點業態發展,產業融合程度將會大大增強。在扶持冰雪旅游產業重點業態發展過程中,1)要制定引導政策,加強對冰雪旅游產業的頂層設計,引導冰雪旅游企業發展。2)要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發展冰雪旅游經濟。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改善和提高冰雪旅游公共服務供給效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投資等多種形式,增加冰雪旅游產品與冰雪旅游公共服務的供給[37]。3)建設冰雪旅游創新服務平臺,建立冰雪旅游企業孵化器,為初創冰雪旅游企業創造發展條件。
4.4? 加快中國冰雪旅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冰雪旅游產品供給與冰雪旅游需求的匹配,并通過冰雪旅游需求方與冰雪旅游供給方的雙向互動,促進調整冰雪旅游產業結構。在冰雪旅游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1)要加強冰雪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2)要建立“智慧冰雪”,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5G、VR、云計算等平臺,打造“互聯網+物流+冰雪+服務”模式,形成智能商務服務與智能管理服務,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3)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預測冰雪旅游消費行為,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冰雪旅游產品與服務,實現精準服務與個性化定制服務,通過互聯網形成線上預定、線下體驗的“O2O”服務模式[38],并建立及時、高效的“需求 -提供產品 -滿足 -新需求 -提供新產品 -滿足新需求”的信息反饋機制,使消費者獲得良好的冰雪旅游消費體驗。
5? ?結束語
產業融合發展是產業創新的過程。本文借鑒自組織理論,分析了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原理,認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自組織特征,是具有開放性與非平衡性的產業內部各要素之間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的耗散結構體系。運用自組織協同學理論闡述了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認為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序參量諸如冰雪旅游產業具有產業強關聯性、消費需求多樣化、企業尋求范圍經濟、技術創新、產業政策與制度等相互影響的結果,即多個序參量協同作用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在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互補作用是推動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的重要保障,兩者在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的有機結合是中國冰雪旅游產業實現有序融合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進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應從促進形成冰雪旅游新業態、加大冰雪旅游相關政策落實與組織協調力度、鼓勵冰雪旅游產業的重點業態發展、加快冰雪旅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等關鍵環節入手,推動中國冰雪旅游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以期為中國相關部門完善冰雪旅游產業政策與促進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8.
[2]? 潘福達. 中國冰雪旅游達2.24億人次[N].北京日報,2020-01-07(16).
[3]? 吳彤. 自組織方法論研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 劉菊,戴軍,解月光. 自組織理論及其教育研究應用前景探析[J]. 遠程教育雜志,2012(1):37.
[5]? 哈肯. 高等協同學[M]. 郭志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22.
[6]? 苗東升. 自組織與他組織[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8,2(4):67.
[7]? 趙玉林. 產業經濟學原理及案例[M]. 4版.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6.
[8]? 芮明杰,胡金星. 產業融合的識別方法研究:基于系統論的研究視角[J]. 上海管理科學,2008(3):33.
[9]? 新華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830.
[10]? 厲無畏. 產業融合與產業創新[J]. 上海管理科學,2002(4):4.
[11]? 劉純彬,楊仁發. 基于產業融合的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11(9):69.
[12]? 紀國濤. 論新型工業化的實現機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40.
[13]? 馬健. 產業融合識別的理論探討[J]. 社會科學輯刊,2005 (3):86.
[14]? 于刃剛,李玉紅,麻衛華,等. 產業融合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 常曉銘,劉衛國. “一帶一路”背景下北京冬奧會推動我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43(7):86.
[16]? 鄭小碧.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產業集群共性技術創新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8):46.
[17]? 張建坤,羅衛東.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房地產業演化動力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2010,24(1):90.
[18]? 于澤崴,鄧偉.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航運服務產業系統演化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2019,19(11):280.
[19]? 胡金星. 產業融合的內在機制研究:基于自組織理論的視角[D]. 上海:復旦大學,2007.
[20]? 沈瑩.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旅游產業融合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學,2012.
[21]? 嚴偉.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中國旅游產業融合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2]? 方世敏,王海燕. 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系統演化機制研究[J].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2):63.
[23]? 李伯華,劉沛林,竇銀娣. 基于自組織理論的農業文化遺產地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6):60.
[24]? 中國旅游研究院. 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18)[R]. 北京:中國旅游研究院,2018.
[25]? 沈小峰,吳彤,曾國屏. 論系統的自組織演化[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3):79.
[26]? 沈小平. 基于自組織的供應鏈戰略協同機制探討[J]. 系統科學學報,2011,19(4):42.
[27]? 王清海. 冰雪文化學[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235.
[28]? 劉桂清. “走出去”戰略下的央企合并競爭審查:挑戰與應對[J].?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7(2):133.
[29]? 伍斌,魏慶華. 冰雪藍皮書: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2019)[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97-98.
[30]? 孫承華,伍斌,魏慶華,等. 冰雪藍皮書: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2016)[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65-173.
[31]? 孫悅. 體驗經濟時代旅游特色產品的營銷策略探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3):165.
[32]?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 年)[EB/OL]. (2016-11-25)[2020-07-2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1/25/content_5137611.htm.
[33]? 北京市落實《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EB/OL]. (2020-05-26)[2020-07-25]. http://tyj.beijing.gov.cn/bjsports/zcfg15/fgwj/qtwj/10807689/index.html.
[34]? 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的實施意見[EB/OL]. (2019-12-06)[2020-07-25]. http://tyj.jl.gov.cn/zwgk/zcfg/201912/t20191206_6242569.html.
[35]? 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EB/OL].(2020-10-13)[2020-07-25]. https://www.hlj.gov.cn/n200/2020/1013/c668-11008665.html.
[36]? 孫曉華,郭旭. 產業集聚的地域模式及形成機制[J]. 財經科學,2015(3):76.
[37]? 吳玲敏,任保國,和立新,等. 北京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冰雪旅游發展效應及協同推進策略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1):50.
[38]? 李在軍,張瑞林. 冰雪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路徑探析[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