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蘇日娜
摘要:旅游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行業流動性,以供給側改革為推手的區域產業升級和轉型要求服務行業能以穩定的人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文章以心理契約理論作為研究理論,以結構方程為研究方法,對旅游服務行業在校生在實踐創新創業活動中的情緒、成就感和團隊忠誠度進行了分析,得出心理契約對創業團隊成員的職業自信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的研究結論,進而明確了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選擇心理路徑為職業自信到職業信任。
關鍵詞:心理契約;職業路徑;服務業發達區
一、引言
心理契約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施恩于1965年提出,將其定義為“個人將有所奉獻與組織欲望有所獲取之間,以及組織將針對個人期望收獲而有所提供的一種配合”。最早心理契約理論用來解決企業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中問題,具體包括員工滿意度、和諧勞動關系
自2010年以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因此將創新創業引入高等教育,成了國家戰略。目前國內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研究,2010年以來,針對大創的研究,從單一項目或學科的大創過程管理和實踐探索、到學校層面的大創平臺管理及大創實踐,再到以項目管理理念構建大創的管理范式。展現了我國高等教育中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不斷融合的發展過程。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就業與創業,但近幾年的教育實踐,各級院校存在著教育實踐與國家創新創業目標理解不一致的現狀,引起了學者對于萬眾創新的高校教育執行上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的方面主要體現在1. 教育對象:為什么是全員而不是局部?2. 實施方式:為什么只是全面開設創業課而不是結合專業教育分類實施?3. 創業實踐:重理論輕實踐,創業成功率低。以上研究主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就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如何融合進行頂層設計,但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到底產生怎樣的影響并沒有進一步研究。
本文以實踐10年的在校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研究對象,思考在校期間的創新創業行為對于學生的心理歷程到底產生哪些影響?這些影響是如何進一步促成學生的職業選擇?
二、研究基礎與研究模型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旅行社成員作為研究對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旅行社成立于2010年,是校企合作型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大學生旅行社于2015年獲得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本文選擇已經運作了8年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對象,研究創新創業項目對于學生的職業成長所產生的影響。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模型構建
1. 研究理論基礎
(1)心理契約理論。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采用李原,郭德俊的心理契約模型,將心理契約分為交易心理契約、關系心理契約和發展心理契約三個維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學生對于大學生旅行社同樣存在著交易、關系和發展三方面的心理契約。
(2)工作調整理論。Lofquist和Dawis在《工作調整》提出了職業調整中特質因素的模型,該模型認為:人類的生物和心理需求通過職業行為得以滿足并得以強化;工作模式中通過選拔稱職員工以達到績效標準;工作模式同個性相匹配達到雙贏。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學生通過真實的創業平臺,根據學生個體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崗位匹配,通過真實的項目運作模擬了職業行為,進而增強了職業自信。由此本文提出假設。
H1a 交易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情緒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b 交易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成就感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c 交易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團隊忠誠度高有顯著正向影響
H1d 關系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情緒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e 關系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成就感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f 關系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團隊忠誠度高有顯著正向影響
H1g 發展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情緒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h 發展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成就感高漲有顯著正向影響
H1i 發展心理契約對創新創業項目中學生團隊忠誠度高有顯著正向影響
(3)職業信任。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金茨伯格等人于20世紀年代初提出了發展性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概念和原則,這一理論把人的職業發展分為三個時期:一 是幻想期;二是嘗試期;三是現實期?,F實期是指17歲以后的青年階段。青年階段能夠客觀的把自己的職業愿望和自己的主觀條件、能力,以及社會現實的職業需要緊密聯系和協調起來,尋找適合于自己的職業角色。此階段的職業目標不再模糊不清,已經形成具體的、現實的職業目標。在此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學生所收獲的成功感、成就感和對于團隊合作達成的共同目標都有更清晰更強烈的認同,從而形成了自己對于該行業的職業信任,基于此,建立假設。
H2a 情緒高漲對于高職在校生職業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b成就感高漲對于高職在校生職業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c團隊忠誠度高對于高職在校生職業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三、數據分析
(一)樣本
本次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問卷210份,剔除8份無效問卷,共得有效問卷202份,有效率達91.8%。調查的對象跨度大,包括已經畢業的和在校學生。受訪者女性人數比男性人數多,分別占百分比為:81.2 %、18.8%;現在是大一、大二、大三、已經畢業的人數占百分比分別為:30.2%、35.6%、25.2%、8.9%;加入了大學生旅行社和沒有加入的人數分別占比為:36.6%、63.4%;入高職前屬于普高人數最多,占百分比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