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近年來,隨著城市規劃管理制度的轉變,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城市規劃信息管理在管理對象、內容和組織等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及時跟進技術發展,并結合管理需求,建設充分考慮人文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發展和制度創新的"有人的"信息系統,是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利用管理信息,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并推動理論的發展,將是未來信息管理中需要考慮的另一重要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了一些解決辦法,以供同行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城市土地使用性質,城市交通,城市工商業布局等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規劃模式已經難以跟上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腳步。城市規劃的規范化與自動化程度亟需提高。為此,我國許多大城市逐漸將信息化管理技術應用到了城市規劃之中。信息管理是一個很寬廣的范圍,早年研究者將信息管理的方法應用到圖書館管理、情報管理和檔案管理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由于城市規劃問題本身的復雜性,將信息化管理應用于城市規劃問題仍面臨這諸多問題。例如各規劃部門之間信息不透明,信息管理成本過高等等。現有的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機制并未給規劃人員和廣大群眾帶來切實的利益。國外對信息管理的研究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早時將其應用于政府對社會的公共事物管理領域。隨后政府各行政組織也都將信息管理理論應用于各自行業中。國內對信息管理理論的研究要晚于國外,而且多集中于對信息管理理論本身的討論,譬如信息管理的內涵、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等等。真正涉及到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1.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建設面臨的困難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主要大城市開始致力于3S(GIS、GPS、RS)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在規劃管理工作中的研究與應用。許多城市明確提出,要加快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網絡建設工作,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規劃系統政務網為信息化管理平臺,逐步實行建設項目電子報件,建立規劃許可證審批網上登錄制度,形成信息化管理網絡[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城市規劃的管理水平。然而實際上,雖然經過了十多年的實踐,城市規劃信息化建設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信息采集率低。城市規劃管理需要各個方面的信息資料。例如需要測繪局的地圖資料、國土局的土地歸屬資料、房管局的房屋使用性質資料等。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規劃部門并未能與其他各部門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各部門之間信息基本上處于獨立狀態。
(2)信息管理缺乏規劃。信息管理缺乏規劃主要體現在規劃部門只注重對硬件投入,軟件投入很少;目光短淺,缺少長期規劃目標;沒有有效利用網絡技術等。
(3)統一標準組織機構缺乏。目前我國政府對信息管理尚未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地區、各部門采用的標準五花八門,信息兼容性差;各部門各自為戰,信息管理重復建設嚴重,資源浪費巨大。
(4)信息公開滯后。許多政府部門網站新聞更新滯后,市民訪問量極低。政府與市民之間未能建立真正的信息互通共享渠道,嚴重阻礙了信息化管理的推進。
(5)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目前我國信息技術水平還遠落后與先進國家,這主要表現在信息專業人才匱乏,信息服務器落后等等。
2.城市規劃信息管理的對策
根據國外(主要是日本、美國和德國)信息化管理多年的實踐經驗,我們總結出以下三大策略來推動我國城市規劃管理的信息化進程。
2.1優化規劃信息管理制度
(1)梳理信息化法律法規。實際上,我國已經加快腳步去完善信息化方面法的律制度。我國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以及各相關行政部門都陸續出臺了有光信息化的法律、法規。2004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06年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網絡系統安全管理規定》;信息產業部的《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等[2]。然而,從以上法律可以看出,關于城市規劃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還很缺乏。要建立完善的城市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
(2)建立信息采集制度。建立良好的信息采集制度的前提便是法律、法規的完善。只有有法可依,各部門才能真正實現信息共享;城市規劃部門的信息采集工作才能在各部門的支持下順利進行。
(3)建立技術人員制度。由于信息化規劃管理的專業性很強,必須要培養大量專業信息科學人員。國家應當加大各高校信息管理科學專業的扶植,加大專項科研基金的投入。另外,規劃部門對在崗的員工也應建立培訓與考核制度。
2.2充實規劃信息管理的體制
(1)梳理信息管理職能體制。當前信息規劃部門的職員主要有三種職能。一是數據采集;二是數據錄入管理與維護;三是日常抽檢。然而目前的職能劃分比較模糊,缺乏當事人負責制度,辦事效率極低。因此急需對信息管理職能體制進行統一劃分。
(2)明確組織領導體制。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政府領導體制對于信息化管理建設是有利的。實際上我國在各部門之間建立信息一體化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有著體制上的優勢。因此政府應當充分利用現有優勢,明確組織領導體制,爭取現實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3)完善機構設置體制。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需要設立一個權威的信息化管理機構指導各縣區規劃部門的工作。這個部門必須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具有權威性,能直接管理各部門的信息化工作;二是具有法律性,能夠保障信息的安全;三是具有廣泛性,特別是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2.3夯實規劃信息管理的機制
(1)充實信息資源機制。這主要是要通過開展資源整合來實現。規劃部門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基礎信息主要包括基礎地理信息、綜合交通信息、城建檔案信息、地名管理信息等內容;規劃編制審批信息;主要包括五層次規劃管理、五大類分類規劃等編制、審批信息,規劃實施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規劃控制線信息、建設項目審批管理信息,主要包括經批準的規劃信息、法規規范信息、規劃許可審批信息、規劃工作宣傳信息、規劃展示信息、接受市民群眾咨詢信息等[3]。
(2)拓展信息公開機制。從專業上來講,拓展信息公開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單向傳遞信息的主導性技術方法;二是雙向交流信息的主導性技術方法。顯而易見,雙向交流信息技術方法可以實現政府與市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它有利如減少城市規劃所遭受的阻礙,必定是以后的發展方向。
3.結語
本文在對國內大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目前城市信息化管理所面臨的一些困難,在充分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推進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對策。然而我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各個城市的發展模式差別很大,單純幾條理論也不可能完全解決城市信息化管理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國城市規劃信息化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陳群民,白慶華.新世紀中國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現代城市研究,2001,4:19-22.
[2]胡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