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嬋妮
(廣西核地質大隊三一0 醫院,廣西 桂林,541213)
在我國化工領域以及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空氣污染情況也隨之加重,導致我國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個人吸煙以及空氣污染嚴重,均能夠對社會居民肺部造成嚴重損害。據調查[1],我國目前肺部感染例數正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而不斷增加,導致肺部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慢阻肺疾病。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呼吸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長與病發率高等特點,且極易受環境影響,該病患者常表現急性發作,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2]。COPD患者臨床主要診斷以呼吸困難為主,病情嚴重者可誘發呼吸衰竭。患者在病發后,可因肺部過度膨脹而發生肺氣腫,從而引發呼吸衰竭,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臨床目前對于COPD 患者主要以緩解病情為主,暫未獲取完全根治方法,且慢阻肺患者每次病情發作時均會增加自身機體能量消耗程度。故為減少患者病情發作次數,在予以必要治療措施外,加以合理護理干預同樣重要。本文旨在對COPD 患者應用整體護理模式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探討,闡述如下。
納入2020.1-2020.12 我院收治的100 例COPD 患者,按照電腦盲選法將其分為參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50 例,參照組男女各28、22 例,年齡55-75 歲,平均(62.34±1.38)歲,病程1-10 年,平均(5.31±0.51)年;試驗組男女各26、24 例,年齡55-75 歲,平均(62.45±1.34)歲,病程1-10 年,平均(5.61±0.54)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及病歷資料完整;(2)患者年齡均在55-75 歲之間;(3)所有患者均經血氣分析以及胸部CT 等各項檢查被確診為COPD[3];(4)能夠自主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者。剔除標準:(1)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者;(2)存在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者;(3)伴有惡心腫瘤者;(4)存在嚴重肝功能衰竭者;(5)研究中途退出者。
予以參照組傳統護理,內容涵蓋:生活護理、飲食指導、病情監測、運動鍛煉、用藥護理等。
試驗組采取整體護理模式,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確保患者病室干凈整潔,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室內溫濕度分別控制在20°以及55%左右;絕大多數COPD 患者均為中老年人群,其睡眠質量可在治療期間受到一定影響,故護理人員需減少造影產生,保持安靜,尤其是夜間時,減小走路以及說話音量,確保患者擁有較好的睡眠質量。(2)心理護理:患者因病情極易出現抑郁及恐懼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積極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將治療重要性告知于患者,與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認知程度,促進其治療依從性。(3)氧療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氧療時,需控制其氧濃度,確保患者每日吸氧時間超過10h 以上,于夜晚休息時,要確保患者不間斷供氧,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無菌原則進行吸氧操作。(4)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鍛煉與呼吸鍛煉,呼吸鍛煉主要包含腹式呼吸與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需要求患者分別處于立、坐、臥三種體位,將一手置于胸前,另一只手置于腹部,在呼吸時,保持胸部呈固定狀態,利用腹部進行呼吸;呼氣時,將置于腹部的手按壓腹部,吸氣時,腹部鼓起用力抵抗手部所造成的壓力,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鍛煉時間以及具體方式;縮唇呼吸具體方式是囑患者用鼻吸氣,半閉口唇,另將氣體緩慢經口呼出,該種方式一般不限制具體次數,便于患者隨時鍛煉。
根據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4]以及呼吸困難分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5]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和呼吸困難程度,GQOLI 滿分為100 分,評分及護理效果呈正相關。MRC 評分:4分:日常活動受到限制,癥狀嚴重;3 分:平地行走數分鐘或100 米便需休息片刻;2 分:平地行走時間與同齡人相比較慢,且行走一段路程后需停下休息;1 分:步行爬小坡或平底快步行走時出現呼吸困難;0 分:呼吸困難僅出現于大量運動時。評分及護理效果呈負相關。
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χ ±s)表示,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試驗組GQOLI 高于參照組,MRC 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GQOLI 與MRC 評分(分,χ ±s)
臨床COPD 患者在患病期間呼吸功能均處于較弱狀態,進一步加重患者呼吸困難癥狀,若未能夠為患者及時提供相應醫護救治,便可導致其病情呈進行性加重。COPD 對患者所造成的身心影響較大,在其患病期間,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不利于患者病情愈合[6]。鑒于此,在臨床開展相應治療工作同時,加以有效護理措施對COPD 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既往所應用的傳統護理模式,因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將護理措施全面實施于每位患者,不僅影響臨床整體護理質量,同時對于患者病情恢復也能夠獲得良好效果。而整體護理模式是在責任制護理以及功能制護理的基礎上研發的一種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新型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從患者入院至出院、生理至心理、保健至康復以及預防至治療等各項目,開展細致入微、全面周到的護理服務,在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同時,改善患者存在的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GQOLI 高于參照組,MRC 低于參照組,P<0.05。進一步證實,對COPD 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開展整體護理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其病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通過予以患者環境護理,能夠有效滿足其住院期間對舒適度的需求;而心理護理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因病存在的抑郁及焦慮情緒,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進一步提高護理依從性;通過氧療護理則能夠明顯幫助患者改善呼吸困難癥狀,使其得到最優質的氧氣治療;另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COPD 患者應用整體護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改善其呼吸困難程度,對其病情恢復具有一定幫助,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