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華
(河間市亞龍醫院,河北 滄州 062450)
現階段,老年皮質性白內障作為臨床上一類十分常見的眼科病癥,且該病癥極易導致眼盲。近些年來,臨床醫學技術不停進步和發展,顯微鏡技術及人工晶體技術不斷進步,很多的老年皮質性白內障病人于手術醫治后恢復視力。當下,醫治老年皮質性白內障一般采取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和囊外摘除術[1]。即便手術后能夠將病人眼盲恢復,可是還存在極高的負性反應,好比眼部異物感和眼部干澀等,而且采取不一樣的醫治手段其呈現不同的負性反應。其中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呈現術后恢復時速快,負性反應低等優點[2]。為此,本篇探究主要是淺析老年皮質性白內障發生發展及手術治療(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的臨床觀察,細致內容以下具體呈現。
采用系統抽樣法.選擇本院2019 年9 月-2020 年12 月接收的34 例皮質性白內障老年病人,對照組(17 例)中,男、女例比值是8:9;最小、最大年齡之比是45 歲:67 歲(56.74±5.74)歲;觀察組(17 例)中,男、女例比值是10:7;最小、最大年齡比值是46 歲:66 歲(55.99±5.98)歲;上述一般資料相比較,只存在較小的差異性,計算后不會產生統計學意義,可開展下一步實際研究。收入標準:①老年皮質性白內障病人;②病人對自身疾病確診結果明確;③知情且同意者;④無溝通阻礙者。剔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癥(如玻璃體、角膜病變和白內障手術病史等);②認知障礙者和精神類病癥者。
1.對照組即是開展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參照1:1 比值制作0.75%布比卡因+2%利卡多因的混合溶液,并于球囊或Tenons 囊下行麻醉處理。并在上方穹隆部位做結膜瓣,之后于角膜緣10-2 點朝向上作一切口,其長度在8-10mm 范圍內,于此之時由12 點朝向向前方實施穿刺,同時將粘彈劑注入其中,此時在實行環形撕囊,把晶體核娩出,并把殘留皮質吸出,然后將一體式PMMA 人工晶體放入,一直于囊帶位置,大小是5.5mm 左右,最終,選用10/0 尼龍線對鞏膜切口行縫合處理。
2.觀察組則是開展白內障超聲加之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在對表面行麻醉處理時,通常選擇0.5%愛爾卡因,手術之前,大約是間隔5 分鐘滴1次,一共則是3次。于此之時于角膜緣10點朝向上作一切口,其長度是2-3mm左右,之后將粘彈劑注入其中,開展連續環形撕囊和水分離,融合劈核法將病變的晶狀體實施粉碎處理并將其吸出,殘留皮質用以I/A 注吸,角膜切口擴大至5.5-6.0mm 左右,最終,將一體式人工晶體植入其中,其大小是5.5mm 左右。
①統計2 組病者的眼部癥狀積分,囊括了眼部干澀感、眼部異物感、眼癢以及眼部燒灼感,0 分為無;2 分為偶爾或者間歇存在;2 分為經常、顯著出現,或者存在粉塵進入感;3分為持續存在,無法忍受或者伴有沙粒存在。眼部體征囊括了眼部分泌物及結膜充血、,1 分為無分泌物或者結膜充血;1 分為結膜周圍存在少血充血或者存在少量泡沫狀;2 分為存在顯著結膜中學或者帶有粘液;3 分為全球結膜或者存在較多膠狀或者絲狀;②干眼診斷性試驗。囊括了角膜熒光素染色、眼表虎紅染色和淚膜破裂時間,0 分為無著色,淚膜破裂時間超過10s;1 分是淚膜破裂時間于5-10s 之內,角膜熒光素染色不足4 個,散在點狀;2 分是淚膜破淚時間于3-5s 之內,角膜熒光色染色于4-8 個之間,略密集點狀;3 分為淚膜破淚時間在3s 以內,角膜熒光素染色于8 個之上,密集點片狀。
計數資料率(%)與計量資料(±s)于統計學軟件SPSS20.0 進行處理,前者用x2 檢驗,后者用t 檢驗,在P 值下兩組比較,P<0.05 呈現更大差異。
于眼部異物感、結膜充血、眼部干澀、分泌物、眼癢和燒灼感等評分上,相比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積分更低,2組間的差異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細致見表1 呈現。

表1 2 組病者術后眼部癥狀即體征狀態比較(±s,分)
于角膜熒光素染色積分、眼表虎紅染色以及淚膜破裂時間上,相比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積分更低,差異形成統計學差異(P<0.05),細致見表2。

表2 觀察2 組干眼診斷性試驗結果(±s,分)
對照組中,干眼癥者5 例,占比是29.41%;而于觀察組中,干眼癥者1例,比值是5.88%,相比較后發現觀察組的發生率更低,與對照組形成差異統計學意義(x2=4.274;P=0.052)。
當下臨床上針對老年皮質性白內障病癥主要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術和囊外摘除術醫治手法[3],該病癥手術之后和別的內眼手術一樣,極易呈現出淚膜不穩定狀況,為此使得術后極易呈現干眼癥。據有關探究內容呈現[4],相比于同超聲乳化而言,白內障的囊外摘除術極易使得眼表的正常生理狀況發生變化,最后導致干眼癥呈現。主要誘因見下文:第一,囊外摘除術則要將球結膜剪開,如此則會損傷一定的角膜緣干細胞和結膜杯狀細胞,從而導致淚膜內的黏液分泌量降低,最后使得淚膜穩定性下降[5]。第二,囊外摘除術要于透明角膜上開展操作,以此為鞏膜渠道,損傷三叉神經至末梢,誘發附近神經纖維上的膽堿酯酶和乙酰膽酰發生異常運輸,從而讓結膜中央知覺下降,瞬目動作變少,做種影響淚膜中央和淚液涂布[6]。第三,與超聲乳化吸出術相比后發現,囊外摘除術的手術后負性反應十分顯著,且可提高炎性因子的分泌時速,將眼表上皮細胞快速合成[7]。經本探究結果呈現出,于眼部異物感、結膜充血、眼部干澀、分泌物、眼癢和燒灼感以及角膜熒光素染色積分、眼表虎紅染色以及淚膜破裂時間上等指標上,相比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成效更佳,2 組的差異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于干眼癥發生率上,對照組相比于觀察組更高,差異較大(x2=4.274;P=0.052)。本次探究結論和以往的有關探究結果十分類似,可繼續推行應用[8]。
綜上而得,針對皮質性白內障老年病人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其醫治成效很明顯,對術后短時間的眼功能有突出效果,且可使病人的眼部異物感、燒灼感、結膜充血以及眼癢等癥狀減輕,防止干眼癥出現,可繼續推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