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連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530031)
噎嗆指的是進餐的食物被噎于食管某個狹窄位置,或者器官、咽喉部位,噎嗆發生之后極易出現呼吸困難、嗆咳等癥狀,甚至嚴重者還會發生窒息[1]。在醫學上,將其稱為老年性食管運動障礙,近些年來,伴隨老齡化的逐漸加劇,老年群體發生噎嗆的概率逐漸上升,特別是超過65 歲的老年群體。該種癥狀也是老年人發生猝死的常見因素。因此需要為老年患者將噎嗆防范工作做好,以防止出現該癥狀[2]。鑒于此,本次納入116例老年患者,如下對發生噎嗆原因分析,并探討護理干預方案。

表1 患者基本資料
常規甲組:常規護理:常規生命體征監測,出現噎嗆等問題,及時采用有效措施為患者進行處理。
預防乙組:預防護理:(1)對老年患者噎嗆風險進行評估:對于剛剛入院的老年患者來說,需要即可對其噎嗆的風險進行評估,對于最終評估結果是高風險的患者來說,需要為其設置防噎嗆提示牌,可將其放于其床頭,同時為其家屬開展防噎嗆發生知識的宣教工作,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做好交接工作,確保患者情況可以人人清楚。(2)進食環境舒適:在患者進食時,應確保環境的整潔性、安全性。同時需要確保室內環境維持在較好的溫度下,并要保障空氣清新,在患者進食的時候,可以抬高床頭,患者在剛剛進食后不可立即躺下休息,需要維持半坐位或者坐位半個小時以上,從而防止出現胃內容物返流的情況。(3)協助患者正確進食:在患者進食的時候,需要給予其充足的進餐時間,用小的勺子喂飯,在患者進食時,應確保其精力集中,不說話,若是發生噎嗆,需要結束進食。(4)食物科學選擇: 針對吞咽困難、嗆咳患者,需要保障其進食面糊、菜泥等一些半流質食物。不可進食年糕等一些黏性大大食物,同時需要避免進食吞咽困難的干食,盡可能的把水和半流質食物混合之后,再予以患者,以將噎嗆發生概率降低。同時,也注意為患者攝入的食物要保障色香味美,避免過燙和過涼。患者在進餐之后,需用消毒棉球輕輕的擦拭其口腔內食物的殘渣,以防進餐之后所遺留下的食物,導致患者出現噎嗆癥狀。(5)進食體位合理性:確保患者在進食的過程中,保持著坐位、半臥位,協助其將身體微微的向前面傾斜,并將頸部輕輕的屈曲,以確保食物進入至食道內更加容易。當患者保持著半臥位體位的時候,可以把床頭向上抬高三十度至四十度,以方便患者吞咽,避免噎嗆出現。針對于不能抬高床頭的患者來說,應該取其患側的臥位。針對于患有偏癱的患者,應用枕墊將其肩部墊起來,以保證食物可以通過健側咽部被送入,從而幫助患者防止出現噎嗆、逆流的情況。針對伴有意識障礙患者來說,在其進食的時候,取其健側臥位體位,或將其頭部向一側偏,從而保障氣道可以維持通暢性。(6)急救方案: 當患者出現嗆咳癥狀的時候,應結束進食,并為患者叩背,協助患者盡快的咳出食物,對于面色蒼白、呼吸困難等患者來說,極易有窒息的癥狀出現,而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搶救,對于清醒的患者,讓其取坐位或者立位的體溫,并且搶救人員需要一直在患者后側,將拳頭握緊并將其放于患者的腹部,有利迅速向內,對患者的胸部多次進行沖擊,從而增加患者的腹腔內的壓,橫隔上升,迫切使氣體排出氣道,之后使得氣道食物可以被排出來,在必要的情況下,為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
統計發生噎嗆的患者;對患者滿意度評估時,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院內自擬),100 分滿分,各是非常滿意度、滿意、不滿意,分值分別為>85 分,65 分到85 分,小于65 分,滿意度為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和。

表2 噎嗆發生情況[n,(%)]
表3 結果顯示:滿意度:預防乙組>常規甲組,(P<0.05)。
表3 滿意度[ ±s]

表3 滿意度[ ±s]
組別 例數 非常滿意 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常規甲組 58 17(29.31) 23(39.66) 18(31.03) 40(68.97)預防乙組 58 24(41.38) 33(56.90) 1(1.72) 57(98.28)χ2 - - - - 18.190 P——0.000
噎嗆指的是食物被卡在食道某個狹窄位置或者將咽喉部阻塞,也可能是誤入氣管而使患者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嗆咳等癥狀。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年齡的因素咽喉部感覺下降、消化器官肌肉萎縮、牙齒脫落或者殘缺等,極易引起噎嗆,該癥狀也極易使老年患者發生猝死,并且針對老年患者來說,發生噎嗆之后,若是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其極產生不良的預后。所以需增強為老年患者開展有效預防護理干預,以保障老年患者安全,避免噎嗆發生[3]。
以下總結了老年患者易有噎嗆出現的主要原因:(1)年齡:對于老年人群體來說,噎嗆出現的重要因素是年齡[4]。針對于>80 歲的患者來說,噎嗆出現的概率,較<80 歲群體高,該種情況可以說明若是年齡越大,則發生噎嗆可能性會越大,這兩者直接為正相關關系[5]。針對于老年群體來說,其伴隨年齡不斷上升,其個人的協調功能不斷降低,并存在神經通路障礙,使阻止異物進入到氣道反射性動作顯著下降,進而易出現噎嗆。(2)自身疾病的原因:對于腦部疾病來說,咽部反射較為遲鈍;對于老年癡呆的患者,其智力明顯降低,難以自己進食,從而極易有暴食等情況出現,并且沒飽食感,所以非常容易發生噎嗆;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會因為痰多、呼吸不暢等情況,出現噎嗆;(3)意識障礙:對于意識的障礙患者,其張口反射能力下降,且咳嗽反射能力變弱,同時胃排空延遲,進而極易引起噎嗆。(4)飲食原因:這是由于家屬自行為患者喂食物,例如:黏性大的芝麻糊、年糕等,以及干硬食物等,極易使食物被卡在喉嚨上,進而引起噎嗆。(5)進食時機不佳:進食的時候,一些患者邊說話、邊進食,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其食管痙攣咽反射功能下降,吞咽動作的協調性較差,從而極易導致食物被誤入至氣道內。
預防護理屬于將護理質量改善為目標的干預方法。將該種護理模式用到老年患者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先對老年患者出現噎嗆原因進行分析,按照其發生原因,創建科學的噎嗆預防機制。在為老年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工作中,應用預防護理干預,可以使噎嗆發生的風險降低。而將預防護理干預引入之后,能夠通過飲食干預、設置急救方案等干預措施,使老年患者發生噎嗆的風險降低。
上述總結顯示:老年患者出現噎嗆和飲食、陪護、進食時機、年齡等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通過將預防性護理,應用到老年患者護理中,對幫助患者避免噎嗆,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