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琴 排日代姆·圖爾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醫院,新疆 庫爾勒,841000)
慢性支氣管炎是以咳嗽、咳痰、喘息為主要癥狀表現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每年發病可持續三個月,連續發病風險較大,造成患者生活質量的明顯下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策略的總結研究,并且實現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全面滲透。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較強,服務態度良好,可以贏得更多患者及家屬的充分信任,使診療計劃、護理計劃的后續執行變得格外順利。為了取得最優化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中特意比較了兩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應用,對于患者疾病康復產生的實際影響,希望通過以下內容的總結報告,可以為其他的護理人員提供參考,引起醫護人員們的高度重視,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00 例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標準[1],且為自愿參與調查活動,家屬們主動配合護理實踐工作的開展,能夠給予患者所需的鼓勵以及情感支持。全部患者利用數字分組法分成對照組50 例,包括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齡區間為45-70 歲,平均(52.69±1.20)歲;分成實驗組對照組50 例,包括男性33 例,女性17 例,年齡區間為50-77 歲,平均(61.08±1.54)歲。
協助對照組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實際病情的變化,通過加強病房的衛生管理,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消毒滅菌,解答患者提出的一些問題,優質完成基礎的護理任務即可。實驗組則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為主,需要護理人員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更好地完成以下任務:先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病房內各種醫療物品的消毒殺菌,根據患者的需求調節適宜的溫度濕度,避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不夠配合護理人員展開規范化的護理操作。為了防止患者病情的反復發作,必須加強用藥指導,通過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主動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產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及能力,并讓他們足夠了解不同藥物的功效,服用后可能出現的反應,堅持用藥的諸多好處。緊接著從飲食護理的角度出發,為患者們提供營養搭配均衡的食譜,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實現少食多餐,預防便秘問題[2]。有效實施心理護理,根據不同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直接采取針對性強的疏導措施。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滿足患者的合理訴求,走進他們的身心深處,努力構建更加和諧的護患關系,及時疏解了患者的消極情緒后,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治療信心,使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
進行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的觀察,以及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相關結果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使用SPSS 23.0 軟件直接處理各項數據,計量資料實施卡方檢驗,百分數表示后,當p<0.05 時組間結果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患者常規化護理效果以及實驗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患者針對性臨床護理效果的比較,詳見表1:

表1: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護理服務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分析,可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選擇應用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措施,更好地服務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結核患者,極有利于患者們臨床治療效果的優化,診療計劃的落實,實際病情的穩定控制[3]。與此同時,針對性護理代替常規化護理,還能贏得患者及家屬們的充分信任,得以形成更和諧的護患關系,潛移默化中加快醫院的整體發展進程,更高水平的臨床護理服務,將為大批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療以及快速康復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