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萍
(柳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柳州,545001)
小兒遺尿癥又稱遺溺、尿床,多發生于5 歲以下的兒童,指兒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經常在睡眠中發生自遺,醒后方覺的情況,臨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訓練排尿功能、訓練膀胱功能、報警器治療等,常用藥包括抗膽堿能、去氨加壓素、三環類抗抑郁藥等,但用藥后存在副作用風險,部分患兒及家長接受度低[1-2]。中醫提出小兒遺尿的病機與“腎氣不固”有關,“下元虛寒”、“先天不足”是影響腎氣不固的主要原因,而腎司二便會導致遺尿出現[3]。小兒遺尿癥病情明顯影響患兒日常生活,在患兒身體發育過程中傷害其身心健康,故臨床選擇安全有效的方式促進疾病康復意義重大[4-5]。文章納入我院收治的60 例小兒遺尿患兒作研究樣本,評價中醫外治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干預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納入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間收治的60 例小兒遺尿患兒作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 組各30 例,觀察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范圍在3-6 歲,平均為(4.5±0.5)歲,病程時間在30d-120d,平均為(77.2±15.3)d。對照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范圍在3-6 歲,平均為(4.8±0.3)歲,病程時間在30d-120d,平均為(78.0±15.0)d。
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家長均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患兒每夜或幾夜發生1 次遺尿行為;患兒每夜遺尿數次;符合中醫腎氣不足型遺尿辨證標準[6](每夜或間隔幾夜發生遺尿,甚至一夜數次;睡眠中不易喚醒;患兒食欲下降、大便不調、舌苔薄白、肢體倦怠、脈搏細弱);患兒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泌尿系統器質性疾病患兒;排除對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外治護理干預:穴位貼敷:1.“ 溫腎納氣”穴位貼制備:取山萸肉、菟絲子、遠志各10g、益智仁15g、麻黃30g;取藥后研磨成粉末狀,使用米醋調成糊狀,制成穴位貼備用。取穴: 命門、 膀胱俞( 雙) 、 腎俞( 雙),正式貼敷前護士使用拇指在上述穴位進行揉、按、觸壓等手法干預,待皮膚局部微紅狀態下再行敷貼,敷貼時間在2 小時左右,每日1 次,7d 為1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2.小兒推拿:補脾上100 次,順推八卦、搓揉四橫紋、補睥經共100 次,捏脊6 次;上推七節骨,直至發熱,最佳推拿時間選擇上午的9-11 點,每日推拿1 次,10d 為1 個療程,1 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 周后繼續治療,共治療4 個療程。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入院為患兒家屬宣教小兒遺尿發病機制、臨床癥狀、訓練患兒排尿功能,強調睡前禁止飲水,夜間及時喚醒患兒進行排尿。
觀察兩組護理效果,顯效:隨訪半年后無復發癥狀、無遺尿癥狀;有效:遺尿次數明顯減少,夜間睡眠狀態下可輕易喚醒并進行排尿;無效:遺尿次數未見減少且癥狀并無改善[7]。護理滿意調查問卷包括護理技能、服務態度、解決問題能力及并發癥預防,分為非常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 個等級,得分越高,滿意度越佳,其中90~100 分為非常滿意,70~89 分為一般,小于70 分為不滿意。
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χ±s 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比較兩組療效(n=30,例)

表2 比較兩組家長滿意度(n=30,例)
穴位貼敷的原理指藥物的有效成分可滲入皮膚角質層、真皮層,藥物經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中,發揮調控機體的作用,緩慢釋放藥物成分中的有效物質,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加速有效物質滲透皮膚,實現治療效用[8]。
遺尿對兒童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響,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伴隨遺尿會增加其心理壓力,導致患兒產生羞恥感、自卑感,因此積極采取措施改善癥狀,促進疾病預后康復意義重大。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80.00%,P<0.05;觀察組家長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73.33%,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給予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小兒推拿中通過不同手法刺激穴位,發揮疏通經絡、加速血液循環、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穴位貼敷藥物包括山萸肉、菟絲子、遠志、益智仁、麻黃等,麻黃性辛溫、歸膀胱、肺經,具有宣肺、利尿、行水等效果;益智仁性辛溫、歸腎經、脾經,可發揮縮尿、暖腎、固精、暖脾效果;2 者聯合可發揮行水、宣肺、暖脾、止遺、溫腎、利膀胱的效果,輔以山萸肉、菟絲子、遠志等可共同發揮補氣、健脾、斂腎精、固膀胱之氣、除遺尿的效果。護士重視關注小兒遺尿患兒的情緒變化,主動關懷患兒,告知遺尿不是他/她的錯,解除患兒緊張情緒,主動詢問患兒的心理壓力現狀,評估是否存在自卑情緒,囑咐家長要主動維護患兒自尊心,避免經常打罵患兒,聯合家長多關心、安慰、鼓勵、陪伴患兒,促進情感交流,加強彼此的信任感,消除患兒負性情緒[9]。護士重視為家長宣教情感護理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主動護理意識,主動為患兒提供心理支持與安撫。向家長強調培養患兒形成正確的衛生習慣、作息時間意義重大,白天減少患兒的體力活動,改善貪玩勞累引起的遺尿,夜間及時呼喚患兒起夜,注意休息,指導患兒培養睡前排尿的好習慣。護士主動告知家長穴位貼敷、推拿治療的時間、內容、注意事項,解釋治療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高家長正確認識治療方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高其遵醫意識,主動配合治療[10-11]。重視關注患兒的飲食,指導家長為患兒提供清淡飲食,禁止食用高糖、高鹽、生冷、刺激的食物,飯后減少飲水,適應進食食物包括山藥、黑豆、木耳、薏苡仁等。護士指導患兒保持健康的飲水習慣,即指白天多飲水,如患兒主訴有尿意,囑咐其盡量憋尿,初期憋尿5 分鐘,慢慢延長至10 分鐘,但最長憋尿時間<30 分鐘,每日練習3 次,加強尿道、膀胱括約肌收縮功能[12]。
綜上所述,小兒遺尿應用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可促進疾病康復,家長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