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南 朱愛萍 劉俊峰
金瓜為葫蘆科美洲南瓜(西葫蘆)的一個變種,又稱攪瓜、金絲瓜、面條瓜等。金瓜自然成絲、色澤金黃、清脆爽口,是我國第三大島——上海崇明島的傳統特產蔬菜,栽培歷史悠久,2014年崇明金瓜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近年來,金瓜作為特色蔬菜產業的優勢品種得到長足發展,應用現代保鮮加工技術,開發出了真空包裝金瓜絲等系列產品,進入超市、賓館、飯店銷售,初步形成了崇明金瓜產、加、銷一體的產業鏈。由于長期以來農民隨意選種留種,使金瓜品種混雜和退化,導致產量低、品質差、商品率不高、不適宜加工等,使崇明金瓜始終難以形成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加工。上海崇明特種蔬菜研發中心廣泛收集國內外金瓜種質資源,在分離純合的基礎上,用崇明金瓜優良地方品種CM05作母本,從山東引種攪瓜SD02作父本,經雜交選育而成瓜型大,瓜絲色黃、脆嫩,出絲率高,適宜加工與鮮食的金瓜新品種崇金2號,2019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認定(滬農品認蔬果2019第012號),近年來在上海市崇明島及新疆、云南等地示范、推廣。
崇金2號植株生長勢、分枝力中等,葉片為五角心臟形,深綠色,莖粗、節間短,以主蔓結瓜為主,5~7節著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4~5節有1雌花,花后35~40天果實老熟。果實橢圓形至圓筒形,縱徑26~28 cm,橫徑15~17 cm,表面光滑,果皮黃色至金黃色,單瓜質量2.8~3.0 kg,瓜絲為金黃色,較細而脆,出絲率34%~36%,品質優良,大小均勻,商品性好,適宜加工。崇金2號屬中熟品種,可作早春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每667 m2產量在2 500 kg左右。

老熟瓜
2月底3月初播種,采用保護地營養缽或32孔穴盤育苗。播后白天保持床溫25~30℃,夜間20℃,以促進出苗,出苗率達到70%時應及時揭去地膜等覆蓋物,并適當降低溫度。定植前7天進行煉苗,苗齡20~25天即可移栽。
大田應在入冬前冬翻,開春后旋耕細耙。耕翻結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商品有機肥500~800 kg、45%三元復合肥50 kg,作成3 m寬的畦,每畦種植1行。
定植時覆蓋地膜,按株距35~50 cm開挖定植穴,每667 m2定植400~600株。定植后應及時澆水,栽植早的須加蓋小拱棚保溫防霜。
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促進瓜苗發棵,幼果期應及時追施膨瓜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或45%三元復合肥15 kg;以主蔓結瓜為主,及時去除側枝,每株選留1~2個瓜;為了提高結瓜率,早期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生長期注意防治蚜蟲,開花結果期須防治白粉病。
當金瓜果皮堅硬、顏色轉黃時,應及時采摘。采收后先在陽光下晾曬2~3天,然后上市或銷往食品加工企業。選取老熟、無機械損傷、無病蟲為害、雨前采收的金瓜作為貯藏瓜,置于通風干燥的室內架上豎放貯藏,貯藏期間中應經常檢查,及時清理爛瓜,可貯藏至元旦甚至春節。
2015年,在上海市崇明區進行了多點生產示范,結果表明,崇金2號667 m2產量在2 546.8~2 612.2 kg,比本地地方品種平均增產11.97%;2016年起在上海周邊地區推廣,累計推廣800 hm2;2017年以來在新疆石河子和云南臨滄等地推廣,推廣面積在400 hm2左右。崇金2號在推廣期間表現出良好的商品性和適應性,金瓜出絲率高、色澤黃、脆度好,產品備受加工企業和市場歡迎。

結果中期,瓜皮還沒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