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娟/山東省蒙陰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6200
李運喜**/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3300
布病是以關節炎、流產、不孕不育為特點的疾病。牛羊場布病有效防控對畜牧業健康發展、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定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是我國動物疫病防控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6 年農業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制定了《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 年)》,在全國實行布病防控區域化管理,在防治策略上,種畜實施監測凈化;奶畜實施檢測和撲殺,一類地區采取免疫接種,二類地區采取監測凈化,三類地區采取以風險防范為主的防控策略。
2018 年山東省印發《山東省布魯氏菌病防控推進工作方案》(魯牧動衛發[2018]22 號),劃定青島、威海、煙臺為布病非免疫區,采取檢測凈化的措施,其余13 市為免疫區,采取檢測免疫措施。

2.1 監測防控措施通過基層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劃分未控制區、控制區、穩定控制區和凈化區;對非免疫牛羊、種畜和奶畜每年至少開展1 次檢測,對免疫牛羊結合免疫檔案、采取抽樣檢測免疫抗體方式進行監測,了解布病免疫實施情況;對早產、流產等疑似病畜,采取布病血清學和病原學檢測,發現陽性畜病例,采取溯源方式嚴密檢測并逐級上報,采取隔離、消毒、撲殺、無害化處理。
2.2 移動監管措施嚴格限制活畜從高風險地區向低風險地區流動,禁止免疫地區牛羊途徑或直接向非免疫地區調運,免疫場群的牛羊禁止轉場飼養,按照《動物防疫法》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對牛羊及其產品實施嚴格檢疫,無疫區牛羊憑產地檢疫證明流通。
2.3 血清學檢測技術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規定開展牛羊布病的診斷防控,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進行篩選,試管凝集試驗(SAT)進行確診;近年來出現了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cELISA)、膠體金免疫層析試驗等一些快速檢測方法;山東農業大學對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試管凝集試驗(SAT)、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cELISA)和膠體金免疫層析試驗(GICA,簡稱膠體金)四種布病血清學檢測方法做了對比試驗,其中膠體金免疫層析試驗(GICA,簡稱膠體金)特異性略低,但操作方便快捷,可用在調運過程中的現場檢測,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cELISA)敏感性最高,實驗室操作簡易,可用在布病的防控、凈化中實驗室檢測。
3.1 散養戶布病防控薄弱農村養殖牛羊多為副業,散養牛羊面源性廣,存養基數大,且養殖戶文化程度低、年齡大,在做好養殖檔案記錄、規范消毒措施、三區分離、嚴禁商販進入場等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布病防控意識薄弱,防控技術不強,是現階段羊布病防控的突出短板。
3.2 動態監管存在短板現階段羊只屠宰不像生豬一樣定點屠宰,多為養殖戶直接出售羔羊,育肥羊直接賣入羊湯館,就地自我消納,在檢疫動態監管方面存在困難。
3.3 基層布病防控技術薄弱基層布病防疫技術力量薄弱,現階段山東省大部分縣區已通過村級動物防疫員招考方式來強化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由于工資待遇較低,存在人畜共患病風險,特別是布病致人不孕不育,不能吸引年輕人從事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當下防疫員隊伍約1/2 人員年齡在50 歲以上,多為原從事村級防疫員工作人員,在布病防控方面技術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存在布病防控接觸風險。
4.1 加強部門聯動,強化布病防控以縣域為單位,充分發揮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協調機制,會同交通、公安、市場監管、農業綜合執法、城市綜合執法等部門,做好縣級布病凈化總體規劃,以動物檢疫證明和動物布病實驗室檢測合格報告為抓手,實施牛羊動態監管,強化動檢所檢疫和農業綜合執法職能,嚴禁布病高風險地區的牛、羊調入,提高牛羊及其產品的流通監管;規范餐飲行業,嚴禁街頭私自宰殺,嚴禁不法商販攜帶未經檢疫或無布病檢測合格證明的活羊在市場內和道路邊現擠現賣鮮羊奶,堅決切斷布病傳播途徑;創新牛羊屠宰模式,探索推行牛羊定點屠宰;探索以人間布病發病地為基礎的溯源性防控舉措,在養殖感染病例的發生地,重點開展調運監管、環境消毒等有針對性的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畜間傳染源;強化部門聯動,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做好縣級布病凈化頂層設計。
4.2 提升防控技能,強化村級防疫員布病防控能力加強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布病防控技能,強化培訓質量,將培訓效果納入村級防疫員考核體系;嚴格按照省局“強制免疫—穩定控制—退出免疫—監測凈化”的免疫區布病防控技術路線,充分發揮村級防疫員隊伍的動物防疫戰斗堡壘作用,強化布病防控自我保護意識,提升防疫員布病防控技能,完善防疫員布病職業病保障機制,解決布病防疫后顧之憂。堅持一線工作方法,將知識技能培訓搬到“田間地頭”,利用春防、秋防散養戶集中防疫行動,聯村劃片,以5 名村級防疫員為一組,統一防疫制服和標識,集中入村,強化防疫氛圍,提升強制免疫防控面。
4.3 完善社會化獸醫服務,強化布病防控體系社會化獸醫服務具有靈活性、高效性,是獸醫服務的重要實現形式,是動物疫病防控不可或缺的防疫隊伍。結合動物疫情防控“先打后補”免疫策略,著力在散養戶布病防控和凈化上突出社會化獸醫服務的靈活性、高效性,通過獸醫托管、簽約服務等方式,引進社會化獸醫防控凈化服務,為散養戶提供優質的動物診療、免疫注射、布病防控等服務;充分利用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實驗室監測數據支撐,完善社會化獸醫服務考核機制,積極爭取、優化財政補助資金,完善布病防控和凈化補助程序,強化布病防控社會化獸醫服務體系建設。
4.4 創新宣傳方式,強化布病防控意識布病防控知識宣傳堅持一線工作方法,在布病防控培訓會宣傳的同時強化村級大喇叭的宣傳效果;結合鄉村趕大集習俗,布局人員集中或流動大的集市宣傳,加強縣鄉宣傳車效果;借助鄉鎮網格化管理經驗,強化單元格內布病防疫凈化明白紙宣傳效果;在春防、秋防散養戶集中防疫行動中,利用村級防疫員入村防疫氛圍,分小組統一行,為小組配備宣傳小喇叭,入戶現身說法,加強布病防疫知識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