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穩/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62450
現階段,人們對于畜禽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提升,但我國基層畜牧養殖人員的觀念和技術存在不足,而且動物疫病防控人員匱乏,導致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產生的問題較多。因此,需要針對防疫工作的問題加強重視。動物防疫關乎著養殖者的經濟效益、關乎動物的健康、對人們食用畜禽產品的安全性有直接影響。
1.1 管理機制不健全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隨著經濟實力的強大不斷提升自身發展速度,目前防疫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下的畜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伴隨著人們對畜禽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嚴格化,食品安全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在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接連暴發問題,國家為了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通過健全相關管理規定和法律法規,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嚴格的畜禽疫情防控標準,并且加強養殖人員的管理水平和防疫觀念,促使防疫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創新。但是現階段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統,對于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管理存在滯后問題,無法為動物疫情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和實際的管理效果。在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存在兩方面的管理體制問題:其一,是畜牧獸醫在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存在“一刀切”問題,妄圖以同一種防控手段和方法來解決在工作環節中存在的所有問題,防控方式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管理方式上局限了疫情防控效果,嚴重則會導致疫情防控手段無法控制實際情況的問題;其二,是管理體制的滯后導致相關工作人員達不到實際水平,技術能力不足導致防控手段起不到實質性作用。除此之外,甚至會出現疫苗造假、低質疫苗等惡性問題,使得整體防疫防控工作的質量堪憂。
1.2 基礎設施不足由于我國部分地區基礎畜禽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時間較晚,其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發展的基礎相對較為薄弱,要想保證動物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進行,配套設施是重要的物質基礎,只要健全和優化檢疫基礎設施、治療設施、疫苗治療設施等動物疫情防控設施建設,以完整的疫情防控工作模式來保障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對于目前基層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舉措往往和實際情況有所差別,無法滿足其實際需求,導致防疫工作無法進行。此外,我國部分地區的專業設備和人才缺乏,獸醫技術水平與防疫水平也十分落后,缺少規范化、科學化管理機制。沒有對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職責意識,導致許多基層疫情防控人員缺少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基層畜禽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動物疫情形勢日益嚴峻。
1.3 缺少專業的獸醫人才由于我國很多地區對于基層防疫工作的認識存在滯后現象,導致起步較晚,目前基層畜牧獸醫缺少具有專業防疫素質與技能的人才,很多現存工作人員達不到實際疫情防控的專業技能,這是因為在工作中缺少相關技能的系統培訓與學習,從而惡性循環般拖慢并降低了疫情防治工作的進度與效果。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基層畜牧獸醫站缺乏高學歷年輕人才儲備,很多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雖然具有很強的工作經驗但是老齡化嚴重,工作效率往往不高。此外,人才保障機制不到位,導致人才流動性較大,必然對整體工作水平造成影響。因此,在技術人員建設方面急需注入新鮮活力,保障在專業素質和能力上能夠達到實際標準,解決人才隊伍綜合能力緊缺問題。還要加強不完善、人才嚴重缺乏的地區建設,尤其是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和基層畜牧獸醫機構。防止偏遠地區動物疫情防控工作水平出現分化嚴重的情況,以及運用落后的管理方式,導致疫情控制處理結果不盡人意。
2.1 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對于加強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提升防控效果,首先,要落實好保障機制,制定和完善管理整體規劃,創造良好的管理氛圍,精細化管理,落實好疫情防控細節處理。動物疫情防控工作是一環連接一環,要依靠健全的保障管理機制來加強防控工作各項環節工作內容,形成制度化、體系化的管理系統;其次,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要對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充分重視,例如:在2019 年3 月25 日,某地區一動物園觀賞孔雀發生了H7N9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相關管理部門立即采取防控措施,按照有關預案要求,撲殺禽類191 羽,切實做好疫情控制工作,對已病死和撲殺的全部禽類均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以果斷的判斷和治療措施,從源頭控制住疫情蔓延。從意識層面上,要加強了資金與政策的支持,有效健全管理與制約機制,只有完善的防疫體制才能保障動物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于偏遠、落后的地區,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針對性地落實保障舉措,將管理資源和當地發展資源充分結合起來,提升防疫體系建設工作的整體水平,并且落實保障和監督措施,健全責任制度和獎懲分明體制建設,將責任落實到防控工作的每一個人身上,保障一定程度上防控工作有人負責,而不是找不到責任管理源頭,造成責任推諉情況,從而有效促進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效能提升,激發防疫人員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最后,要制定區域性與疫苗相適應的保障機制,保障疫苗的質量,防止劣質疫苗對疫情防控工作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要依托于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保障畜牧獸醫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防疫效果能夠滿足實際要求和標準。
2.2 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確保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需要加強和完善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區域實際水平和資源,不斷優化基礎設施,提高管理水平。
具體做法:一是要落實血清化驗等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養殖區域出現大面積動物死亡的問題,要對動物死亡特征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并借助血清檢驗了解病原;二是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準備疫苗和進行所需藥物的生產建設,保障動物防疫物資的全面和完善,并且能夠滿足動物防疫工作的整體需要。此外,要優化檢驗工作流程,促使動物防疫工作的效率提升,提升防疫管理體系的綜合水平。同時,要加強各個防疫管理部門的工作協調與合作,保障部門之間的聯合作用,共同推進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綜合效果的進步。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醫療隊伍、科研人員、技術人員等紛紛奔赴一線,及時作出診斷和治療,全力救治,以減少人員死亡率,使得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正是因為先進的技術、科研力量,專業的人員,通過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才能促使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所以,疫情防控離不開技術、人才的支持。而面對動物疫情防控也是一樣,只不過目前對于動物防疫工作,其中技術力量遠遠無法支持現實情況。為了解決問題,國家也制定了相關舉措,比如:我國從 2010 年實行了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目前已取得資格人員的數量依然有限,而且這些取得資格證書的人員只有理論基礎,缺少實際經驗,實際技能水平還存在不足。同時,很多官方獸醫也存在非專業人員,缺少專業的理論知識的支撐,沒有臨床經驗,有病看不準,有病治不好的現象普遍存在,對動物治療以統一的治療方案解決好幾個病情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難以保障動物病情得到針對性解決,延誤了動物治療的最佳時機,滯緩了動物防疫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加強專業技術的培養,擴大專業獸醫人才隊伍建設,促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能力相融合,能夠真正擔負起防控重任。在新時代信息技術發展下,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加強科技力量的融合,促使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等技術支持下為動物防疫工作提供技術條件基礎,比如:各監測站可結合遙感、無人機、紅外監控、大數據等技術,對區域內動物進行全天候監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區域內動物生活活動軌跡以及生物種類分布情況,對動物疫病的發生、發展情況,以及傳播途徑、范圍等做好基礎了解,并針對科學技術對疫情監測區進行規劃與防控工作。

2.3 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建設是動物防疫工作的整體工作效率和質量衡量的標準。為了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整體水平,首先,要從人員招聘機制上進行完善,因為,疫情防控工作的復雜性和專業性要求,需要從招聘環節上嚴格把關,提升人才專業能力與素質;其次,要加強人員專業培訓,不斷強化人員的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最后,要通過實踐來提升工作能力,需要工作人員深入防疫陣地,從實際工作環節中積累經驗。并且要落實和優化獎勵機制,提升畜牧獸醫薪酬與福利待遇,以促進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穩定技術人才力量,防止人員流動過大,導致防疫工作效率降低。而且相應的懲罰機制也要和獎勵機制一同落實,確保能夠對人員管理起到約束作用,保障人才管理體系能夠為人才隊伍質量提升奠定基礎,保證人才體系的完整性。此外,還要定期開展防控演練,并針對部門相關考核標準,制定合理且完善的演練計劃。做好基礎防控準備工作,在動物疫情暴發之前,針對各地區情況展開實際防疫演練,并針對多重形式,加強對工作人員臨場判斷和反應的能力。
綜合上述,對于畜牧獸醫開展動物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優化措施進行分析,主要是從管理制度上要完善,解決管理體系不健全,薄弱環節的問題,從基礎設施建設上要保障基礎設施水平能夠滿足實際地區防控標準,落實好血清化驗措施,從人才建設上,要加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促進防疫專業人才隊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