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杰/海南省海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70000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高熱、病程短、高死亡率、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以及呼吸道和神經系統功能改變為主要特征。所有品種和日齡的豬只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自2018 年8 月3日遼寧省沈陽市發生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起,到2019 年4 月19 日海南省萬寧市和儋州市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止,全國31 個省區市已經全部發現非洲豬瘟疫情。首例疫情發生后,經過1 年多的艱難防控,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 年5 月12 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非洲豬瘟聯防聯控機制視頻會上講到,2018 年后5 個月、2019 年全年和今年前4 個月,全國非洲豬瘟監測病原學陽性率分別為0.36%、0.09%、0.03%。此次非洲豬瘟傳播迅速,幾乎覆蓋全國范圍,給我國生豬產業造冊毀滅性打擊,經濟損失巨大,也暴露出我國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工作的一些缺陷,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思考。
1.1 思想意識重視不夠非洲豬瘟是一種外來動物疫病,我國沒有發生過,它只感染豬,不感染其他動物,且對人類沒有危害,這就麻痹了人們的思想,沒有認真去對待它,特別是生豬養殖的小散戶,思想麻痹就會給病毒侵襲機會。
1.2 豬場防范(控)措施不嚴一是消毒不嚴。沒有科學設置消毒點,有的只是在豬場大門處設點,在生活區進入生產區處沒設,圈舍之間更是沒設;使用消毒藥不規范,或是使用沒有效果的消毒藥,消毒方式也不對。二是隔離不嚴。一些豬場把母豬、仔豬、育肥豬放在同一圈舍飼養,沒有相對隔離。三是人員物流控制不嚴。飼養人員隨意走動,甚至互相串場;對運輸飼料車管理不嚴,有些飼料商供應多家豬場飼料,一車飼料多家運送,隨意進出各家豬場。用完的飼料外包裝袋沒有妥善處置,隨意丟棄或在生產區作他用。四是無害化處理不嚴。發現病豬不及時隔離;豬只死亡沒有嚴格無害化處理,污染生活生產區域。五是買賣生豬防范意識不嚴。購進母豬、仔豬、育肥豬等未經檢疫;出欄生豬沒有專門通道,收豬經紀人及車輛隨意進出。六是防蟲滅鼠工作不嚴。生活生產區環節衛生差,特別是剩飯剩菜隨地丟,招來蚊蠅老鼠。七是個別養豬戶無視政府規定,偷偷使用泔水飼喂等,這些都會造成病毒傳播。
1.3 生豬及產品販運管控不力產地檢疫工作不實,監管不到位,未經檢疫買賣、運輸生豬情況屢屢發生,甚至未經檢疫跨省長途運輸生豬情況也時有發生;而對于利用冷凍車運輸生豬產品的監管辦法不多,致使未經檢疫或私屠濫宰的生豬產品通過冷凍車運往各地銷售,如有染疫生豬產品,就會造成疫病迅速傳播。
1.4 處置方案不精準2019 年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處置是以《非洲豬瘟應急處置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版為指導,對疫區、受威脅區的采樣排查以及疫區的撲殺范圍等的指導不夠精準,加上多少基層防控人員對非洲豬瘟病毒傳播方式理解不透,疫情發生后,在制定采樣排查和撲殺方案時沒有考慮到人員流動帶來的傳播隱患,基本是按照村委會為單位,同一批排查人員對在村委會范圍內的生豬養殖戶一家一家進行采樣排查,這樣不免會使病毒通過人帶到各養殖場,造成疫病傳播。
1.5 處置設備不專業很多地方撲殺染疫生豬時沒有組織好機械設備參與,或因養殖場建在偏僻角落,由于道路原因機械設備難以進入,撲殺后把豬從豬圈搬出來送到運輸車輛上需要多人參與。此外,處置中缺乏專門的密閉運載車輛,在轉運過程中不可避免造成污染物泄露,病毒就容易通過這些人員和車輛傳播。
1.6 人員干擾難控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后,一些地方為了顯示領導重視,各級領導實行分片負責制,經常帶領人員到疫點、疫區檢查工作,今天在這個點檢查,明天到那個點指導;今天這級領導來,明天上一級領導來,自身又沒有認真做好防護、消毒工作,病毒很容易被從疫點帶往各處,造成傳播。
最主要是人員車輛流動難控制。一是養殖場特別是散戶或專業戶人員流動難控制;二是運送飼料人員車輛流動難控制;三是排查及采樣檢測人員難控制;四是撲殺消毒人員流動難控制;五是賣豬人員車輛流動難控制;六是政府檢查指導人員難控制。此外,就是養殖場周圍人員和車輛流動難控制。
3.1 思想上重視非洲豬瘟雖然沒有疫苗預防,但經全國上下努力,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取得很多寶貴經驗。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人病,除通過病豬傳播外,人、車、物污染病毒后再傳播擴散的情況更加普遍,而細致做好每一環節防控工作也是可以降低非洲豬瘟發生幾率。如一個豬場發病了,相隔不遠但防控工作做得好的另一豬場沒有發病,甚至是同一豬場這一欄舍的豬發病,在有嚴格的防控措施下,相鄰欄舍的豬卻不發病。因此,思想上對非洲豬瘟病毒高度重視是防控好非洲豬瘟的前提,只有思想上重視了,在養殖的關鍵環節措施到位了,才能保證防控工作不失敗,確保生豬養殖成功。
3.2 做好豬場關鍵環節防控首先要做好豬場硬件建設或改造。一是要建立豬場與周邊的隔離帶,使豬場與周圍環境形成一個緩沖區域,避免豬場與周圍的人、車、物直接接觸。比如,一些有條件的大型規模豬場,除了周邊500m內沒有其他豬場外,還在自家豬場圍墻周圍清理出一個5~10m 的環狀帶,類似古代的護城河溝,在這條環狀帶里灑上一層生石灰,作為隔離病毒的緩沖區域。二是豬場內要劃出相對的獨立的區域進行分區飼養,使不同類別的豬群相對隔離。如仔豬、育肥豬要分圈、舍飼養,圈與圈、舍與舍之間要相對隔離,但要建好圈舍間的通道,便于豬只轉運。三是要建立“單走向”的場內轉運豬模式,使豬只從產仔到保育、育肥或從隔離舍(外面購買)到育肥,最后出售整個過程單向流動,不再重復場內流動路線。四是建設專用通道賣豬,避免外來收豬車近距離接觸豬場。如有的豬場在賣豬處建一個可升降、能通往豬場圍墻外的平臺,場內的肥豬趕到賣豬處,通過升降平臺轉出豬只卸在收豬車上。有的豬場在豬場外用圍欄圍起一個幾十、上百米長的臨時通道,肥豬趕出豬場后,沿臨時通道來到場外賣豬區進行交易,交易完成后對臨時通道和交易區進行徹底消毒。
其次要嚴格執行豬場各項管理制度,切實做好人員、車輛、物品用具及圈舍場地的消毒,及時發現并隔離可疑病豬,對死豬及污染物做好無害化處理,這些都是豬場把非洲豬瘟發生風險降到最低的可行防控措施。
3.3 杜絕人為干擾豬場負責人要利用好現代科技手段,把豬場的生產、管理、防控等情況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前來參觀、檢查和指導的政府各級領導和相關同行,豬場技術員也應盡量以視頻方式配合相關政府人員做好疫病調查、采樣監測等防控工作,避免場外人員與豬場的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