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萌, 郭玉秋, 楊志強, 門曉冬, 張大林, 湯文利*
(1.山東省飼料獸藥質量檢驗中心,山東省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100;2.榮成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威海264300)
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是指飼料經稀酸、稀堿處理后剩下的不溶性有機物含量,以纖維素為主,兼有少量的半纖維素和部分木質素(劉磊,2018)。飼料中粗纖維含量可影響飼料的消化利用率,是飼料常規分析項目之一。目前,常用的檢測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方法包括傳統的近紅外光譜法、手動過濾法、半自動濾堝纖維素儀法、濾袋法等(魏濤,2017)。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改進,濾袋法檢測飼料中粗纖維含量被廣泛應用(Dej,2011;Gonzalo,2007;吳秋鈺,2005;Adesogan,2005)。張崇玉等(2014)、朱立濤等(2012)分別對濾袋法的檢測方法進行了說明,并依據國標法對其準確性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濾袋法是一種準確、高效、簡單、經濟的測定方法。測定粗纖維的主要步驟為脫脂、酸煮、堿煮、干燥、灰化等,主要使用的試劑為酸溶液和堿溶液。
目前,使用濾袋法檢測粗纖維含量時,在堿溶液的使用上,主要是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溶液。在《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測定聚酯網袋法》(DB 37/T 3370-2018)和《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測定 過濾法》(GB/T 6434-2006)中,均推薦使用標定濃度為(0.23±0.005)mol/L氫氧化鉀。張晨等(2019)在用聚酯網袋法測定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研究中,使用0.23 mol/L氫氧化鉀溶液作為堿溶液;丁銳(2016)在儀器法快速測定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研究中,使用0.23 mol/L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堿溶液。此外,在堿溶液的配制方法上(張晨,2019;丁銳,2016;張崇玉,2015;吳文琪,2012)略有差異,且《飼料中粗纖維含量的測定 聚酯網袋法》(DB 37/T 3370-2018)中明確說明要對堿溶液濃度進行標定,有的試驗則未說明是否需要進行標定。可以看出,不同的實驗研究中,堿試劑的種類和配制方法均存在一定差異。
本實驗將收集到的玉米皮樣品,一組使用標定的氫氧化鈉溶液和標定的氫氧化鉀溶液,一組使用標定的氫氧化鈉溶液和未標定的氫氧化鈉溶液,一組使用標定的氫氧化鉀溶液和未標定的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實驗,旨在研究濾袋法檢測粗纖維含量中,不同堿溶液和同種堿溶液的不同配制方法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影響;同時,對兩種常見的纖維測定儀進行結果對比,以便更加快捷、準確地使用濾袋法測定飼料中粗纖維含量。
1.1 實驗材料 選用來自不同廠家的玉米皮樣品,共計40個。粉碎過1mm篩,然后將樣品充分混合均勻,密封保存以備分析測定。
1.2 儀器和試劑
1.2.1 儀器 全自動纖維分析儀,高速萬能粉碎機,電子分析天平,干燥箱,馬弗爐,專用濾袋,封口機,耐溶劑記號筆,干燥器。
1.2.2 試劑 (0.13±0.005)mol/L硫酸溶液配制:取14.4 mL濃硫酸(98%)加入到1 L蒸餾水中,再加水定容至2 L。按照GB/T 601《化學試劑 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的要求進行標定。
(0.23±0.005)mol/L氫氧化鈉溶液(NaOH)配制:取25.0 g氫氧化鈉(96%)加入到1 L蒸餾水中,再加水定容至2 L。按照GB/T 601《化學試劑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的要求進行標定。
(0.23±0.005)mol/L氫氧化鉀溶液(KOH)配制:取25.8 g氫氧化鉀(85%)加入到1 L蒸餾水中,再加水定容至2 L。按照GB/T 601《化學試劑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的要求進行標定。
1.3 實驗方法 粗纖維含量的測定方法如下:(1)用標記筆給濾袋編號,稱量濾袋重量去皮(m1)。(2)稱量(1±0.1)g樣品(m)放入濾袋,避免粘在距袋口4 mm處。(3)用封口機在距離袋口4 mm處封口。(4)準確稱量至少一個空白濾袋,同時做空白測定。(5)樣品去脂肪,將所有濾袋放入250 mL燒杯中,加入足夠的丙酮覆蓋濾袋浸泡10 min,倒出溶劑風干濾袋,輕輕敲擊顫抖使樣品均勻地平鋪在濾袋中。(6)濾袋架上最多放24個樣品濾袋,九個托盤不用區分濾袋編號,每個托盤放置3個濾袋,托盤間呈120°角放置,將放好濾袋的支架放入纖維分析儀容器中,放入重錘確保空著的第九層托盤可浸入液面下。無論放置濾袋數量多少,濾袋架上托盤要全部使用。(7)設置好粗纖維程序:反應時間為40 min,清洗時間為5 min,反應溫度為100℃,水箱溫度為60℃。按“啟動”按鈕開始程序。(8)當粗纖維分析及洗滌過程結束,打開蓋子取出樣品,輕壓濾袋使水擠出,把濾袋放入250 mL燒杯中,加入足量丙酮覆蓋濾袋浸泡3~5 min。(9)從丙酮中取出濾袋風干,在烘箱中(102±2)°C完全干燥(2~4)h。(10)從烘箱中取出濾袋,放在干燥器中,冷卻稱重(m2)。(干燥器口蓋位置建議涂凡士林有助于密封)。將濾袋在已知質量(m3)的坩堝中(600±15)°C灰化2 h,在干燥器中冷卻稱重,計算灰分質量(m4)。(11)計算公式為:

式中:m為樣品質量;m1為濾袋質量;m2為烘干后濾袋+樣品質量;m3為坩堝質量;m4為坩堝+灰分質量;C1為空白袋子校正系數(烘干后質量/原來質量)。
1.4 數據的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進行整理,使用SPSS 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
2.1 不同堿溶液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影響 使用標定濃度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按上述1.3的方法進行檢測,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粗纖維含量數值接近,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由此可以得出,使用標定后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進行粗纖維含量檢測,結果差異不大。

表1 標定濃度的NaOH溶液和KOH溶液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比較%
2.2 同種堿溶液的不同配制方法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影響
2.2.1 NaOH溶液的不同配制方法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影響 使用NaOH溶液作為堿溶液,一組配制后進行標定(0.23±0.005)mol/L,一組配制后未標定。從表2可以看出,標定后的NaOH溶液與未標定的NaOH溶液對粗纖維結果影響較大,部分樣品使用標定濃度NaOH溶液檢測數據較未標定濃度NaOH溶液檢測數據分別提高9.5%、14.9%、15.7%(P<0.01)。

表2 標定濃度NaOH溶液與未標定濃度NaOH溶液的結果比較%
2.2.2 KOH溶液的不同配制方法對粗纖維檢測結果的影響 使用KOH溶液作為堿溶液,一組配制后進行標定(0.23±0.005)mol/L,一組配制后未標定。由表3可知,標定濃度的KOH溶液與未標定濃度KOH溶液的粗纖維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部分樣品使用標定濃度KOH溶液檢測數據較未標定濃度KOH溶液檢測數據分別降低4.3%、4.5%(P<0.05)。
結合表2和表3可以得出,NaOH溶液和KOH溶液的濃度是否進行標定,直接影響粗纖維的檢測結果,因此,配制堿溶液之后要對濃度進行準確標定。

表3 標定濃度KOH溶液與未標定濃度KOH溶液的結果比較%
2.3 兩種纖維測定儀檢測粗纖維含量的結果比較 兩種纖維測定儀都使用標定濃度后的氫氧化鈉溶液,對玉米皮樣品進行粗纖維含量檢測。從表4可以看出,纖維測定儀R和纖維測定儀A測得的樣品粗纖維含量接近,結果差異性不顯著(P>0.05)。

表4 兩種纖維測定儀檢測粗纖維的含量%
本實驗結果表明,在濾袋法檢測粗纖維的方法中,使用標定的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進行堿煮,可以更準確的獲得粗纖維數據。纖維測定儀R和纖維測定儀A測得的樣品粗纖維含量差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