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信舉
(安陽市龍安區畜牧服務中心,河南安陽455000)
近年來,肉羊養殖業發展迅速,肉羊存欄量不斷增加,對優質牧草的需要量逐漸增多。紫花苜蓿屬多年生豆科牧草,在國內外廣泛、大量種植,因其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營養價值高等優點,被應用于動物養殖生產中,尤其是反芻動物日糧中使用量較多。紫花苜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占干物質的18%左右,并且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胡蘿卜素、礦物質等)及生物活性物質,被稱為“牧草之王”(孫娟娟,2019)。紫花苜蓿多用于奶牛生產中(段珍,2018;馬健,2016),在肉羊養殖生產中的應用不是很廣泛。苜蓿干草的質量與品種、氣候條件、刈割時期及調制技術等因素有關,與鮮草相比,干草營養成分含量變異較大,通常干草中的蛋白質含量和水分會降低,粗纖維含量會升高,不適合動物的消化吸收(趙佩榮,2019;熊乙,2018)。研究表明,經過微生物發酵可以降解苜蓿干草中一部分纖維素,并可提高粗蛋白質含量和苜蓿的營養價值(王永偉,2019)。肉羊飼喂發酵的苜蓿可以提高對苜蓿的采食量和消化率,進而提高肉羊的生長性能(朱曉艷,2016)。因此,本試驗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發酵苜蓿對肉羊生長性能、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探討發酵苜蓿合適的添加量,為其在肉羊養殖生產中的合理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數據支撐。
1.1 試驗材料 試驗中所用的苜蓿由本市的苜蓿種植基地提供。普通干草主要由大豆干草、三葉草等組成,由試驗基地提供。發酵苜蓿中含菌量為109cfu/mL,苜蓿干草:水=1:1,強菌液與苜蓿干草混合均勻加入發酵罐中25℃發酵25 d后可用于試驗。
1.2 試驗動物及試驗地點 試驗選用體重相近、健康的肉羊80只,試驗羊只由安陽縣東夏寒養殖服務專業合作社提供,試驗選擇在安陽縣東夏寒養殖服務專業合作社進行。
1.3 試驗設計及日糧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將選擇的80只肉羊分成4組,每個處理組含有2個重復,每個重復含有10只肉羊。試驗周期一共67 d,其中預試驗7 d,正式試驗60 d。對照組肉羊飼喂苜蓿干草日糧,發酵苜蓿組飼喂用10%、30%、50%的發酵苜蓿代替苜蓿干草的日糧。試驗肉羊的基礎日糧及營養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4 飼養管理 所有試驗肉羊按重復單獨飼養,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每日清理圈舍保證飼養環境衛生,定期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按照常規日常飼養管理進行定期的免疫和驅蟲。
1.5 測定指標和檢測方法
1.5.1 生長性能 正式試驗開始當天和試驗結束當天,所有試驗肉羊空腹12 h后,準確稱量其空腹體質量,并準確記錄每組羔羊每天的采食量,以上數據用于測定肉羊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5.2 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 試驗結束的前3 d,每組分別收集100 g糞便,加入10 mL 10%的硫酸用于固氮,經烘箱65℃烘干粉碎過篩,留樣檢測各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俞文靚,2019)。參照《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測定糞便中干物質、粗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
1.5.3 免疫功能指標 試驗60 d結束時,每組挑選10只肉羊空腹頸靜脈采血10 mL,3500 r/min離心10 min,將上層血清吸出-20℃保存待測免疫球蛋白A(IgA)、G(IgG)、M(IgM)等免疫指標。以上免疫指標用ELISA方法進行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檢測即可。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試驗記錄和檢測的數據先用Excel進行簡單的統計處理后,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后,使用Duncan’s法進行組間數據的多重比較,數據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組間數據差異顯著。
2.1 發酵苜蓿對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見,在肉羊日糧中添加發酵苜蓿顯著提高了肉羊的生長性能。各個處理組間的試驗初始體質量和平均日采食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試驗結束體質量和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提高了7.17%、7.67%、18.58%、19.47%;10%發酵苜蓿組的結束體質量和平均日增重比對照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料重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分別降低了15.07%和15.43%;10%發酵苜蓿組的料重比略低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發酵苜蓿對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發酵苜蓿對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由表3可見,在肉羊日糧中添加發酵苜蓿顯著提高了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各個處理組間的干物質、鈣、磷的表觀消化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50%發酵苜蓿組的粗蛋白質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分別提高了10.42%和12.42%;10%和30%發酵苜蓿組的粗蛋白質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比對照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提高了13.66%和23.91%;10%發酵苜蓿組的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發酵苜蓿對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2.3 發酵苜蓿對肉羊免疫力功能的影響 由表4可見,在肉羊日糧中添加發酵苜蓿顯著提高了IgA和IgG含量。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Ig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分別提高了20.37%和24.69%;10%發酵苜蓿組的IgA含量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50%發酵苜蓿組的IgG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高了11.16%;30%發酵苜蓿組的IgG含量比對照組略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各個處理組間的IL-2、IL-6、TNF-α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發酵苜蓿對肉羊免疫力功能的影響
3.1 發酵苜蓿對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在養殖生產中,一般將紫花苜蓿直接晾干制成干草應用于畜牧養殖中,這樣會便于儲存,但紫花苜蓿風干后,水分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會降低,動物對其消化吸收利用率便會降低(娜娜,2018)。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將牧草秸稈使用微生物發酵后,不僅提高了牧草秸稈的營養成分含量,還提高了動物對其消化吸收利用率。張云凱等(2020)用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后飼喂肉羊,70%苜蓿+30%干草混合青貯料顯著提高了肉羊的生長性能、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及瘤胃發酵性能。魏炳棟等(2016)的研究表明,使用復合菌劑發酵玉米秸稈后飼喂肉羊,可顯著提高肉羊的生長性能。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肉羊試驗結束體質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7.17%、7.67%和18.58%、19.47%;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料重比較對照組降低了15.07%和15.43%,與上述其他研究者的結果類似。發酵苜蓿提高肉羊的生長性能與其提高肉羊對日糧中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有關,發酵苜蓿中的一些有益菌可以改善肉羊腸道健康,從而改善生長增重效果。
3.2 發酵苜蓿對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動物日糧的消化特性可以通過其中的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來體現,日糧中的粗纖維含量過高,會導致其他營養物質如粗蛋白質、粗脂肪、鈣等的消化吸收降低,從而降低了日糧整體的營養價值(張鵬飛,2019;趙洋洋,2019)。張云凱等(2020)報道,使用苜蓿與干草混合青貯飼喂肉羊,可提高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武治云等(2020)使用不同水平的微生物發酵苜蓿飼喂肉羊,提高了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50%發酵苜蓿組的粗蛋白質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較對照組分別顯著提高了10.42%和12.42%,10%和30%發酵苜蓿組的粗蛋白質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比對照組有提高的趨勢;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酸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比對照組分別顯著提高13.66%和23.91%;10%發酵苜蓿組的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較對照組有提高的趨勢,與上述試驗研究結果類似,說明發酵苜蓿可以改善肉羊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率。以上結果產生的原因與苜蓿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纖維素分解酶,降低了苜蓿的粗纖維含量有關;且發酵苜蓿中含有大量的菌體蛋白,能夠刺激肉羊胃腸道內分泌各種消化酶,幫助肉羊有效地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進而改善其生長性能。
3.3 發酵苜蓿對肉羊免疫力功能的影響 動物體內的IgA可以阻止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著,抑制病毒增殖,是阻礙病原體入侵動物機體的第一道防線。IgG具有激活補體、中和毒素的作用。IgM在動物機體抗感染初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動物感染初期就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效能比較高,在機體受病原感染后能與機體的補體結合,進而將病原體溶解消除。因此,動物機體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高低間接地反映了機體免疫功能的強弱(李星,2019)。武治云等(2020)使用不同水平的微生物發酵苜蓿飼喂肉羊,提高了肉羊血液中IgA、IgM、IgG的含量。而本試驗結果表明,30%和50%發酵苜蓿組的IgA含量比對照組顯著提高了20.37%和24.69%,10%發酵苜蓿組的IgA含量比對照組有提高的趨勢;50%發酵苜蓿組的IgG含量比對照組顯著提高了11.16%;30%發酵苜蓿組的IgG含量比對照組有提高的趨勢。以上結果說明,發酵苜蓿能夠提高肉羊機體的免疫功能。可能與發酵苜蓿中含有的一些未知活性因子有關,活性因子刺激了肉羊免疫系統,提高了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進而提高了肉羊機體的免疫力。
在肉羊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發酵苜蓿可以提高其生長性能和營養物質表觀消化率,改善機體免疫力,適宜添加量可達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