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武
(東莞市光華醫院內一科,廣東東莞 523430)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其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而不斷升高,在成年患者中糖尿病致死率可達到12%[1]。使用甘精胰島素治療能夠保持較合理的藥物濃度并被患者緩慢、平穩吸收,但長時間應用會引發水、鈉潴留現象[2]。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可增加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且安全性良好[3]。本研究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GLP-1聯合甘精胰島素的治療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東莞市光華醫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在對癥干預的基礎上采用甘精胰島素降糖治療)和觀察組(30例,在對癥干預的基礎上采用甘精胰島素降糖聯合GLP-1 類似物降糖治療)。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12例;年齡49~81歲,平均(69.58±2.67)歲;病程2~10年,平均(7.51±1.25)年。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51~80歲,平均(70.05±2.64)歲;病程 2~9 年,平均(7.49±1.24)年。將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中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者;治療前未使用其他調節血糖類藥物者;體質量指數(BMI)≥28.00 kg/m2者。排除標準:因糖尿病而引發酮癥酸中毒者;Ⅰ型糖尿病者;合并有重要臟器嚴重系統疾病者;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癥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反應者。研究在東莞市光華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下實施,且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在確診病情后積極進行生活、飲食、運動方面的調整,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遼寧修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776,規格:0.25 g/片)口服治療,0.5 g/次,3次/d。對照組患者在上述對癥干預的基礎上使用甘精胰島素注射液[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01001,規格:3 mL∶300 U]治療,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為10 U,2 d后需觀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對劑量進行調整。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利拉魯肽注射液(Novo Nordisk A/S,注 冊 證 號J20160037,規 格:3 mL∶18 mg),皮下注射治療,初始劑量為0.6 mg/d,1次/d,在觀察1周時間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后將劑量上調到1.2 mg/d,如用藥1周后依然無不良反應發生可將劑量調整到1.8 mg/d。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糖化血紅蛋白(HbAlc)下降幅度 >1%或空腹血糖(FPG)下降幅度>30%;好轉:HbAlc下降幅度為0.5%~1%,FPG下降10%~30%;無效:HbAlc下降幅度 <0.5%,FPG降低幅度 <10%[4]。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②包括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放射免疫法檢測FINS水平,并計算HOMA-IR、HOMA-β,HOMA-IR=( FINS×FPG)/22.5,HOMA-β=20×FINS/(FPG-3.5)。③血糖指標。包括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lc,血液采集方法同②,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3項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數據應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胰島素與血糖指標與臨床療效分別以()、[例 (%)]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相較于對照組的治療效果(73.33%),觀察組患者(96.67%)明顯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胰島素功能 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HOMA-IR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增大,而HOMA-β、FINS水平相對于治療前升高,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升高幅度明顯增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胰島素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胰島素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HOMA-IR:胰島素抵抗指數;FINS:空腹胰島素;HOMA-β: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
組別 例數 HOMA-IR FINS(mIU/L) HOMA-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6.50±2.36 3.19±1.33* 8.30±3.11 11.82±2.18* 27.01±3.00 50.49±9.53*觀察組 30 6.48±1.55 2.54±1.17* 8.41±3.28 15.07±3.20* 27.15±3.85 58.33±9.45*t值 0.039 2.010 0.133 4.597 0.615 3.2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糖指標 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增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
組別 例數 FPG(mmol/L) 2 h PG(mmol/L) HbA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1.51±2.96 7.74±1.99* 11.09±2.19 9.38±3.11* 9.40±2.36 7.83±1.83*觀察組 30 11.80±2.19 5.89±1.36* 11.22±2.09 8.68±2.04* 9.36±1.55 6.55±1.18*t值 1.056 4.204 0.235 2.503 0.078 3.2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患者人數90%以上,若患者不能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則可能引發各種并發癥,甚至有致死風險[5]。甘精胰島素可在患者體內構建與人體胰島素相類似的生理分泌模式,從而控制血糖波動范圍,但單純應用甘精胰島素,治療效果仍有待提升[6]。
利拉魯肽是典型GLP-1類似物,對于2型糖尿病治療機制在于其可增加β細胞數量,減少α細胞數量,抑制高糖素分泌。此外,利拉魯肽能夠緩解炎癥細胞浸潤程度,為改善胰島素抵抗制造良好環境[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FINS、HOMA-β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證實了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可調節其胰島素功能,且療效顯著。
FPG可反映胰島β細胞功能;2 h PG可反映機體內胰島素敏感程度,高血糖患者會導致2 h PG水平上升;當患者血糖升高時,HbAlc水平上升,使患者血糖維持較高水平,加重病情。利拉魯肽可促進葡萄糖依賴的β細胞分泌,誘導β細胞增殖、再生,抑制其凋亡,對血糖起到了良好的控制、調節作用,可降低糖代謝指標水平[8]。上述數據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指標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證實了GLP-1類似物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可控制血糖水平,促進病情轉歸。
綜上,應用甘精胰島素、GLP-1類似物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胰島素功能和血糖指標,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