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艷,袁曉靜*,楊青茹
(1.徐州市中心醫院心功能科;2.徐州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江蘇徐州 221009)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與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其相關并發癥如肺動脈高壓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肺動脈高壓是一類常見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靜息狀態下肺動脈壓力升高,同時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1]。肺高血壓患者典型心電圖表現為右心房擴大、電軸右偏和右心室肥厚征象,而全信息精準心電圖(saahECG)是實時 -?逐波描記到更多的心臟原始心臟解剖部位新波峰(竇房結 -?心房 -?房室結 -?希氏束 -?束支),這些都是心臟自然的自律傳導系統的信號掃描記錄圖形[2]。本研究重點探討了COPD肺動脈高壓患者saahECG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徐州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24例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患者組,其中女性31例,男性93例;年齡45~90歲,平均(70.1±10.1)歲。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疑似COPD肺動脈高壓患者;肺動脈收縮壓≥4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年齡≥ 18周歲者。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其他軀體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另回顧性分析41例同期健康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女性12例,男性29例;年齡41~83歲,平均(67.4±9.3)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別完成常規十二導心電圖(ECG)、saahECG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常規心電圖平靜狀態下采集完成后,記錄患者II導聯P波振幅,ECG的P波振幅≥ 0.25 mv,為P波振幅增高。saahECG采用全信息精準心電圖儀(美國Physio Sign科學研究團隊研制,型號:PHS-A10型)在屏蔽靜電干擾的環境下,采集患者平靜狀態下的精準心電圖,測量連續5個心動周期的PA值,取平均值。PA間期正常范圍為25~35 ms,>35 ms為異常。利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儀(飛利浦有限公司,型號:epiq7c),記錄患者三尖瓣峰反流速度。依據《規范肺動脈高壓的診斷與治療》[4]標準,根據三尖瓣反流速度將患者分為低風險組(≤ 2.8 m/s)和中高風險組(>2.8 m/s)。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組研究對象saahECG檢查的PA值。②比較3組研究對象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③比較COPD患者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④分析COPD患者saahECG檢查的PA值與右心房前后徑的相關性,右心房前后徑采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saahECG檢查的PA值以()表示,采用t檢驗;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兩變量相關性分析應用Pearson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aahECG檢查的PA值 中高風險組患者PA值高于正常對照組、低風險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3組研究對象saahECG檢查的PA值比較()

表1 3組研究對象saahECG檢查的PA值比較()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P<0.05;與低風險組比,△P<0.05。saahECG:全信息精準心電圖。
組別 例數 PA值正常對照組 41 30.5±4.1低風險組 100 34.1±4.2#中高風險組 24 39.3±3.7#△F值 34.881 P值 <0.05
2.2 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 124例COPD患者中ECG檢出40例P波振幅異常,占比32.3%;saahECG檢出PA值升高的共74例,占比59.7%,saahECG檢出PA值升高的患者占比高于ECG檢出的波幅異常患者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研究對象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比較[例(%)]
2.3 COPD患者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 COPD患者ECG檢查顯示:陽性40例,陰性84例;saahECG檢查顯示:陽性74例,陰性50例,見表3。

表3 COPD患者ECG與saahECG檢查結果比較(例)
2.4 saahECG檢查的PA值與右心房前后徑的相關性分析 結果顯示,COPD患者saahECG檢查的PA值與右心房前后徑具有顯著相關性(r= 0.434,P<0.05)。
COPD的臨床特征以持續氣流受限為主,且多呈進行性發展。長期的氣流受限,可導致機體缺氧、缺血,使肺部毛細血管擴張、管壁增厚,肺小動脈受累,肺動脈壓力升高。肺動脈高壓患者早期常表現為右室舒張功能不全,進一步發展會引起右房壓力增加和擴大,而右房擴大可導致PA間期變大[5]。右房壓力又是肺動脈高壓嚴重程度的評價指標之一,右房傳導時間與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6]。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的“金標準”雖是右心導管檢查,但其是有創的,故有嚴格的檢查禁忌證,并發癥也較多,如造影劑過敏、穿刺部位血腫等,臨床應用常常受到一定限制[7]。因此,尋找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有效的、無創檢查方式,最大限度提升無創檢查的診斷效能尤為重要。
SaahECG是通過將信號分拆,重新分配,尋找不同間隙波,間隙波是指SaahECG的新波形(微小的正弦波),可以通過無創掃描記錄到心房、房室結、His、左右束支,以及心室收縮期微小心電信號,提示心臟傳導系統和心室肌做功情況。通過無創SaahECG、ECG與有創心內電生理同步檢測,對照觀察三者信息,證實這些新小波是真實的,并可按小波的對應位置,分析其與心臟傳導關系[8]。
PA間期代表右房內傳導時間。常規心電圖P波代表心房除極波,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除極,中間部分代表部分右心房、房間隔和部分左心房除極,后部代表左心房除極。如果右心房壓力增高,可以出現P波振幅增高[9]。因此,常規心電圖往往用P波振幅來診斷右房增大。但是利用這一指標評價右心房異常敏感性較低,本研究中COPD患者ECGP波振幅的敏感性為32.3%,同時研究結果發現PA間期在COPD肺動脈高壓患者中明顯增大,且較常規心電圖敏感性更高。另外在PA值和右心房前后徑相關性的分析中,證實了二者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了PA值可以較好地反映右心房大小。SaahECG在實現P波的細致化拆分后,可以提高傳統心電圖診斷的不足,并彌補傳統心電圖僅僅依靠形態學而缺乏精準數據的診斷缺陷,有望為臨床心電生理信號提供一種全新的無創體表檢測方法[10]。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風險組患者PA值高于正常對照組、低風險組,提示PA值與肺動脈高壓診斷及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對于有肺動脈高壓早期常見癥狀如:活動后胸悶、胸痛、氣促等患者,早期用PA間期進行初步篩查,有助于肺動脈高壓的診斷。
綜上,PA間期在COPD肺動脈高壓患者中明顯增大,與肺動脈高壓診斷危險分層指標密切相關,提示PA值對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診斷及病情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該研究的局限在于單中心的研究,病例數量有限,選擇了危險分層來間接評價動脈高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研究只對于COPD肺動脈高壓進行了分析,PA間期在不同類型的肺動脈高壓中的診斷價值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