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祥,何蓮,喬明鋒,王林,鄧靜,易宇文*
(1.四川旅游學院 烹飪學院,成都 610100;2.四川旅游學院 食品學院,成都 610100;3.四川旅游學院烹飪科學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100)
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嫩莖,氣芳香,味辛辣,在我國東南、西南有廣泛的種植。生姜可作藥材,也可作食材。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姜酚和姜酮是主要的活性物質,姜酚中的6-姜酚的生物活性最強,具有保肝、抗菌、抗腫瘤、延緩細胞衰老等藥用價值。6-姜酚也是《中國藥典》中評價生姜質量的主要指標[1]。生姜除作為藥物外,更多是作為調味品使用。作為調味品,無論是炒菜還是燉菜都可以添加。特別是烹制魚時,既可去腥又可增香。一般認為生姜(姜辣醇類、姜烯酚類、姜辣二醇類)去腥是利用其抗氧化特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抑制三甲胺的還原,利用辛辣的氣味掩蓋腥味[2];有機酸發生酯化反應也能使腥味減弱,同時還可增加香味[3]。醬油是一種以大豆、小麥等為原料經過酵母菌、米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發酵,生成肽、糖類、氨基酸和有機酸等物質,形成一種滋味鮮美、醬香濃郁的液態調味品[4]。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醬油的風味有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員開發了多款復合醬油,如香菇大蒜醬油、核桃醬油、杏鮑菇醬油、海帶醬油、洋蔥醬油等[5-9]。動物性原料一般腥味較重,開發一款適合動物性原料涼拌的復制醬油,既能提高生姜的附加值,又可滿足消費者對不同口味醬油的需求,也可促進我國復合調味品市場的發展。另外,單因素、正交實驗是常用的研究食品配方的方法,其具有“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其在食品[10]、醫藥[11]、材料[12]等領域應用廣泛。盡管感官評價因穩定性、重復性差而飽受詬病,但因快捷、簡便,仍受到研發人員的喜愛而應用廣泛。
本文擬以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用量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單因素、正交實驗結合感官評價、方差分析等方法開發一種生姜風味濃郁、適合動物性原料涼拌的醬油。生姜風味醬油的開發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不同風味醬油的需求,也能豐富復合調味品的產品線,提高生姜這種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醬油:金獅黃豆醬油;老姜:市售;古方紅糖:黔西南古方紅糖有限責任公司;冰糖:方家鋪子單晶冰糖:八角:四川省青川川珍實業有限公司;飲用水:樂百氏純凈水。
ACS-30花潮(HC)電子計價秤 上海花潮電器有限公司;30B型萬能高效粉碎機 廣東恒東公司;KQ5200E超聲波儀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L18-YZ05型細胞破壁機 九陽股份有限公司;睿美(Ruimei)RM-3500商用大功率電磁爐3500 W;α-ASTREE電子舌 法國Alpha MOS公司;其他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和器皿等。
1.3.1 工藝流程
1.3.2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的提取
取去皮老姜150 g,多次加入純凈水(共計750 g),經細胞破碎機攪碎(2 min),分成5份(每份約180 g)倒入錐形瓶中,入超聲波機(超聲頻率40 kHz,超聲功率200 W,不加熱)超聲3,6,9,12,15 min后用中性濾紙過濾取濾液,分別編號為B,C,D,E,F,參照品(蒸餾水)為A,然后利用感官評價和電子舌評價其姜辣素溶出情況。
1.3.3 糖的選擇
糖在調味中能夠銜接各味,是調味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一般來講,白糖、冰糖的甜度高,但白糖的光澤度欠佳,冰糖的光澤度好,且這兩種糖的風味物質較少。紅糖甜度稍差,雜質較多,但風味物質豐富。研究表明,紅糖的主要風味物質有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6-二甲基吡嗪、壬醛、2,6-二乙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糠醛、2,3-二甲基吡嗪、癸醛和2-乙酰基吡咯,占紅糖總揮發性物質的40%以上[13]。實驗參照羅文[14]的方法,將紅糖和冰糖按1.5∶1的比例復配,既能賦予醬油眾多香味物質和甜味,也能增加醬油的粘稠度和光澤度。
1.3.4 八角的選擇
八角為我國特產香辛料,其主要揮發物質為茴香腦和茴香醛[15]。八角應選擇顏色棕紅、光澤度好、個大飽滿、香味足的,八角的主要作用是去異增香。
1.3.5 單因素實驗
醬油是拌菜類的必備調味品。動物性原料腥味較重,在醬油中添加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有利于除腥增香;糖的甜味在調味中能夠使各味過渡平緩,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八角是一種傳統的香料,具有增香的作用。實驗選取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添加量進行單因素實驗。
1.3.5.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
在500 g醬油中分別添加90,100,110,120,130 g制備的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然后倒入鍋中,用電磁爐加熱(2000 W)至沸騰,然后將電磁爐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醬油微沸,15 min,待冷卻后進行感官評價。
1.3.5.2 糖添加量
在500 g醬油中分別添加130,140,150,160,170 g 紅糖和冰糖混合物(1.5∶1),然后倒入鍋中,用電磁爐加熱(2000 W)至沸騰,然后將電磁爐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醬油微沸,15 min,待冷卻后進行感官評價。
1.3.5.3 八角添加量
在500 g醬油中分別添加10,13,16,19,22 g八角(先粉碎50目,然后用多層紗布包裹,加入飲用水1∶2浸泡40 min,備用),然后將包裹的八角粉和浸泡的水一并倒入鍋中,用電磁爐加熱(2000 W)至沸騰,然后將電磁爐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醬油微沸,15 min,待冷卻后進行感官評價。
為獲得生姜醬油的最佳配方,以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的添加量為自變量進行正交實驗,見表1。
表1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電子舌采用自動進樣,每個樣品數據采集時間為120 s,清洗60 s,每個樣品檢測8次,取傳感器后5次在120 s時采集的穩定信號作為分析數據。
表2 感官評價標準Table 2 The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電子舌數據處理采用Alpha MOS系統自帶軟件,數據分析及作圖采用Origin 2018,其他數據采用IBM SPSS 25.0處理。
2.1.1 感官評價
以1~10分評價6個樣品(1個參照+5個超聲梯度的樣品)中姜辣素溶出情況,去皮生姜磨碎打漿,經超聲過濾后,姜辣素溶出情況的感官評價結果見圖1。
圖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溶出情況Fig.1 The dissolution situation of ginger extract (gingerol)
圖1中,A為參照品,沒有生姜的辣味,符合預期(空白);B,C,D,E,F分別為超聲3~15 min的樣品得分情況,B的得分較低(3 min)。隨著超聲時間的延長,C(6 min),D(9 min),E(12 min),F(12 min)的得分逐步升高,其中D,E,F的得分基本處于一條直線,說明超聲9,12,15 min的樣品得分基本一致,推測其溶出的姜辣素基本一致。
2.1.2 電子舌分析
電子舌分析結果的主成分得分圖見圖2。
圖2 電子舌分析結果Fig.2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lectronic tongue
圖2中PC1為 64.92%,PC2為23.04%,兩個主成分累積為87.96%,能夠反映樣品的整體滋味輪廓。由圖2可知,A樣品分布在Y軸的右面,B,C,D,E,F分布在Y軸的左面,說明A與B,C,D,E,F差異大。B,C,D,E,F分別沿Y軸的負半軸向正半軸分布,說明超聲3~15 min的樣品在滋味上有差異。B(超聲3 min)與C,D,E,F差異較大,說明超聲時間對姜辣素的溶出有影響。C,D,E,F差異不大,說明超聲6 min后,樣品中姜辣素的溶出差異較小。結合感官評價結果以及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選擇樣品D(超聲9 min)工藝制備的樣品進行后續實驗。
2.2.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對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3。
圖3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對感官評分的影響Fig.3 Effect of ginger extract (gingerol)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圖3可知,添加90 g姜辣素時,醬油在滋味和香味上得分較低;隨著姜辣素添加量的增加,生姜的香味和姜辣味逐步增加,感官得分逐步上升,當添加量在120 g時,感官得分最高;繼續添加,感官評分開始下降。
2.2.2 糖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紅糖和冰糖混合物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見圖4。
圖4 糖添加量對感官評分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ugar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圖4可知,添加130 g糖時,感官得分較低,但隨著糖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評分逐步上升;當糖添加量為160 g時,感官評分最高,超過160 g時,感官評分降低。
2.2.3 八角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八角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見圖5。
圖5 八角添加量對感官評分的影響Fig.5 Effect of anise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圖5可知,當八角添加量為10 g時,感官評分較低;當八角添加量逐步增加時,感官評分顯著提高,添加量為16 g時,感官評分最高;繼續增加添加量,感官評分開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根據單因素實驗結果進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實驗,即L9(33)。正交實驗結果以及正交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見表3和表4。
表3 正交實驗結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表4 正交實驗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orthogonaltest
由表3可知,G2H2I3的組合感官得分最高,為88分;極差分析及圖6顯示:最佳組合為G2H3I3,這與最佳組合不一致。為此,按極差分析及正交趨勢中最佳組合進行了驗證實驗,驗證結果的感官評分為94。由表4可知,生姜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顯著(p<0.05,以“ * ”表示),糖和八角添加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不顯著。
圖6 正交趨勢圖Fig.6 Trend chart of orthogonal test
生姜醬油的最佳配方組合為G2H3I3,即在工藝條件為電磁爐加熱(2000 W)至沸騰,然后將電磁爐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醬油微沸15 min的條件下,在500 g黃豆醬油中添加120 g生姜提取物、170 g糖混合物、19 g八角制備的生姜醬油感官評分最高。
為獲得一種生姜風味、適合肉制品調味的醬油。在單因素、正交實驗的基礎上結合感官評價、方差分析以及正交趨勢圖得到如下結論:生姜經打碎磨漿,在超聲頻率40 kHz、超聲功率200 W、超聲9 min、不加熱的條件下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最多;在500 g黃豆醬油中添加120 g生姜提取物(姜辣素)、170 g糖混合物(紅糖∶冰糖為102∶68)、19 g八角,用電磁爐加熱(2000 W)至沸騰,然后將電磁爐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醬油微沸15 min的條件下,制備的生姜醬油感官評分最高。該研究結論可為企業開發相關產品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