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鐲 沈瑋囡 劉震宇 李洋 吳濤 顧國兵 楊京華 范永勝


摘? ? 要:新麥26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育成的超強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麥品種,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最新研究成果。為了探索不同播期對優質強筋小麥新麥26產量及抗逆性的影響,在固定播量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同播期的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播期不同,新麥26的產量受到很大影響。新麥26最佳播期,在黃淮麥區生產以10月5—15日最優,期間最佳播量應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如遇特殊年份,需要進行晚期播種,適當加大新麥26的播量,春季早做田間管理,加大肥料、水分等的供應,通過以上措施,提高群體組成,改善群體結構,實現適時播種增加產量、晚期播種不減少產量或者最大限度地提升產量的理想效果。
關鍵詞:播期;強筋小麥;新麥26;產量;抗逆性;影響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9-000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2.1? ? ? ?文獻標志碼: B
新麥26是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以新麥9408E1作母本、濟南17作父本進行雜交,系譜法選育的超強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麥品種。2010年12月通過國審(審定編號:國審麥2010007),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品種權號:CNA120100645.5)。2019年,在首屆黃淮麥區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質量鑒評會中,新麥26被鑒評為超強筋小麥品種和面包、面條超強筋小麥品種。這一鑒評同時是我國第一次發布超強筋小麥品種。該品種審定以來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尤其是近幾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河南省實施了“四優四化”項目,優質小麥得到了快速發展的又一次機遇[1]。
目前,新麥26已經成為我國推廣面積第一位的超強筋小麥品種。在生產中,播期、播量對小麥產量影響極大[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基本情況
2019年秋收以后至2020年麥收,在河南省新鄉市農業科學院輝縣試驗地設定了本次試驗。麥收后種植大豆,8月22日掩青,并于9月12日采用播種機施底肥尿素225 kg/hm2,為給小麥提供優質生長土壤基礎,隔天施加底肥磷酸二銨300 kg/hm2、氯化鉀82.5 kg/hm2、硫酸鋅30 kg/hm2等。9月中旬深度翻整土地,并進行兩遍旋耕,9月17日進行耙地,先后用缺口耙斜耙兩遍、順耙兩遍,達到補足底墑的效果。底墑充足以后,沒有灌底墑水。
過冬以前沒有進行灌水補墑,因為墑情較好,開春以后,3月31日進行第1次澆灌拔節水,4月23日進行第2次澆灌抽穗水。3月3日進行一次噴E 500+省鋤化學除去雜草,4月28日、5月20日先后噴灑多菌靈、吡蟲啉防治赤霉病和穗蚜等,促進新麥26茁壯生長。6月5日,本次試驗小麥喜獲豐收,進行收獲脫粒入倉等。
1.2? ?試驗方式設計
本次試驗方式采取隨機區組排列,為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先后進行了3次重復試驗,試驗小區長為7 m、寬為1.2 m,總面積8.4 m2,播量187.5 kg/hm2。
試驗設4個處理,即A1、A2、A3、A4期分別為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4日。采用種由育種團隊提供。
2? ?效果與統計
試驗結果詳見表1~表2。
2.1? ?新麥26產量受播期的直接影響
根據表1可以分析出,播期不同,新麥26產量受到的直接影響很大。
由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播期間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通過反復多次比較可以得出,A1、A2產量分別為8 440 kg/hm2和8 200 kg/hm2,二者差異不大;A3與A1、A2和A4均有顯著差異。
2.2? ?新麥26生育時期受播期的直接影響
表2顯示了新麥26不同播期處理的各個生育時期,從中可以分析出,各個生育時期之所以會推遲,是因為新麥26播種期的推遲。
出苗期:A1播種后7 d出苗,A2、A3播種后9 d出苗,A4播種后16 d出苗。拔節期:A1拔節最早,在3月15日;A2、A3、A4分別比A1推遲拔節10 d、14 d、19 d。抽穗期、成熟期隨之推遲1~2 d。
2.3? ?新麥26群體動態受不同播期的直接影響
由表2數據可知,A1、A2播期過冬之前形成群體,春季存在較少部分的分蘗;A3播期群體的形成在過冬之前和春季的分蘗分別占到了1/2;A4播期主要是在春季形成的群體,并且群體較小,基本沒有過冬之前的分蘗。
綜上,因為播期推遲的原因,導致分蘗形成在過冬之前越來越少,而在春季越來越多。A1、A2、A3處理成穗率在50%左右,有效穗群體分別為646.5萬/hm2、634.5萬/hm2、538.5萬/hm2,A4處理有效穗群體較小為418.5萬/hm2,而成穗率卻達到83.7%。此次結果表明,晚期播種需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從而促使群體增大,達到增產增量的良好效果。
2.4? ?新麥26抗逆性受播期的直接影響
由表1可以得出結論,新麥26抗寒性較強,是因為不同播期并沒有發生凍害的現象。新麥26抗倒性較好,是因為其他處理下都是完好的,只有A1處理出現了輕微的倒伏現象;連陰雨天氣的出現,尤其是在小麥灌漿前后,大大滋長了病害的發生。與此同時,新麥26的表現較好,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新麥26呈現出較高的抗條銹病和紋枯病的性能,出現了中度感染白粉病和輕度感染赤霉病的較輕病蟲害情況,但并沒有影響到新麥26的產量和質量。綜上,新麥26綜合抗病性良好。
3? ?結論
總而言之,新麥26屬于抗逆性較強的優良小麥品種。新麥26的產量因為播期的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各個生育時期及群體的形成也受播期不同的直接影響。新麥26的各個生育時期,伴隨著播種期的變化存在不同的變化。
根據以上研究得出結論:新麥26播期的推遲,導致出苗期推遲2~9 d,拔節期推遲10~19 d,抽穗期和成熟期推遲1~2 d;在黃淮麥區的生產過程中,新麥26的最佳播期應控制在10月5—15日,在最佳播期內播種,也能夠造成千粒重、結實率提高[3],在10月5—15日,為達到高產、穩產的效果,最佳播種量必須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
綜上所述,一是遇到自然條件惡劣,不得已導致播期推遲;二是由于個人主觀因素導致播期推遲。以上兩種情況,為了及時做好田間管理,不誤農事、農時,在種植過程中必須明確播期對生育時期和產量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4]。
新麥26的產量有著巨大潛力,并且晚播群體主要由春季分蘗組成,晚播的新麥26成穗率也較高。根據這一重要特點,晚播的新麥26需要適當加大播種數量,春季早做管理,必須加大供應施肥、澆水量。
參考文獻:
[ 1 ] 楊京華,范永勝,閆玉信,等.增施磷肥對國審強筋小麥新麥26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20(6):50-52.
[ 2 ] 杜亞君,王福玉,陳貴菊,等.小麥新品種濟寧16號適宜播期播量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9(8):133-136.
[ 3 ] 藏鑫,夏海東,趙連峰.不同播期對周麥27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科技通訊,2020(6):123-125.
[ 4 ] 楊新田,吳玲玲,杜永娜,等.不同播種方式對強筋小麥新麥26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