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潔 楊國華 郭瑞紅 陳蒼
摘? ? 要:在酒泉進行了飼用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西蒙青貯707生物產量最高,為104.60 t/hm2;桂青貯1號次之,為103.45? t/hm2。兩個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相當,生物產量較對照高,抗逆性較強,可為河西灌區及相似生態條件下利用飼用玉米提供品種參考。
關鍵詞:飼用玉米;河西灌區;品比試驗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9-0009-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3? ? ? ?文獻標志碼: B
玉米是甘肅省第一大作物,常年栽培面積保持在100萬hm2左右,年產量約570萬t[1-4],但在新時代,出現籽粒玉米生產過剩和優質飼草料供給不足的矛盾[5]。飼用玉米是指在適宜收獲期收獲包括果穗在內的地上全部綠色植株,用青貯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飼料以飼喂草食牲畜的一類玉米。因其植株高大、生物產量高、不早衰、營養豐富等優點,是草食性牲畜優良飼料來源,對發展畜牧業具有重要作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于2019年在酒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原種場進行,試驗地海拔1 470 m,土壤類型為灌漠土,試驗前基礎土壤(0~20 cm)有機質含量13.2 g/kg、堿解氮含量29.2 mg/kg、速效磷含量26.3 mg/kg、速效鉀含量109 mg/kg,pH值8.48。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前茬種植小麥,收獲后復種白菜。前茬收獲后施入腐熟羊糞15 m3/hm2 ,并及時進行機耕、灌水泡地、耙磨保墑。
1.2? ?試驗材料
本試驗共有9個參試品種(包括對照豫青貯23號),其中桂青貯1號、禾玉88由富百農種子公司提供,曲辰九號由曲辰種業公司提供,北農青貯208、奧玉青貯5102由北京奧瑞金種業有限公司提供,西蒙青貯707由內蒙古西蒙種業有限公司提供,酒516、酒685、豫青貯23號(CK)均由酒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地膜覆蓋方式種植,3次重復、4行區種植,株距0.24 m、行距0.5 m,行長5.0 m,小區面積10 m2,保苗密度82 500株/hm2。試驗區四周種植保護行。
1.4? ?田間管理
土壤解凍后整地,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磷酸二銨375 kg/hm2 ,4月10日覆膜,4月21日破膜點播,5月2日陸續出苗,5月19日定苗(每穴留苗1株,行兩端每穴留雙苗)。分別于6月12日結合第1次灌水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4日結合第2次灌水追施尿素300 kg/hm2,灌水后及時中耕除草,全生育期共灌水5次、施肥兩次、中耕鋤草6次。
1.5? ?測定指標及方法
各物候期調查主要農藝性狀,包括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稈率、雙穗率等;9月初調查田間自然發病率,每個小區逐株調查,分別調查總株數、發病株數,計算和記載發病株率,用百分率表示(發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籽粒乳線達1/2時每小區兩頭除去兩株,取中間兩行整株收獲,按實收面積計算生物產量,同時每個品種連續取10株統計綠葉數,求其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各品種的青貯刈割期為123~128 d,其中豫青貯23號(CK)為128 d,桂青貯1號、酒685、北農青貯208、酒516青貯刈割期比CK早5 d,曲辰九號、禾玉88、奧玉青貯5102、西蒙青貯707與CK相當,詳見表1。
2.2? ?主要農藝性狀
各參試品種的株高在305~330 cm,穗位高在120~178 cm,其中豫青貯23號(CK)的株高、穗位高最高,分別為330 cm、178 cm,禾玉88的株高、穗位高最低,分別為305 cm、120 cm。禾玉88和酒516的空稈率分別為1.92%、6.73%,其余均無空稈。桂青貯1號、禾玉88的雙穗率均為0.96%,其余品種無雙穗。各品種收獲時綠葉數在13.0~15.0片。禾玉88和酒516的青枯病發生率分別為1.92%、6.73%,其余品種均無青枯病發生。桂青貯1號、禾玉88、西蒙青貯707瘤黑粉病發生率分別為0.96%、0.96%、3.85%,其余均未發生瘤黑粉病。各參試品種無倒伏倒折現象發生,詳見表2。
2.3? ?產量
由表3可知,各參試品種折合生物產量80.46~104.60 t/hm2,其中豫青貯23號(CK)的折合生物產量為93.79 t/hm2,有3個品種較CK增產:西蒙青貯707折合生物產量最高,桂青貯1號次之,曲辰九號居第三,分別為104.60 t/hm2、103.45 t/hm2、96.78 t/hm2,酒516產量最低為80.46 t/hm2。
經方差分析,重復間F=0.23
3? ?小結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西蒙青貯707、桂青貯1號是參試品種中表現最優的兩個品種,折合生物產量分別為104.60 t/hm2 、103.45 t/hm2,較CK顯著增產,增幅分別為11.52%、10.29%,兩個品種生育期與CK相當,抗逆性較強,可在河西灌區及相似生態條件下進行適度規模的示范種植。
參考文獻:
[ 1 ] 李小強,張懷珍,郭四拜,等.天水市旱作區青貯玉米新品種引種對比試驗[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2):18-22.
[ 2 ] 周德錄,李城德,李博文.甘肅中部旱作區青貯玉米新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18(5):56-58.
[ 3 ] 李亞東,柴宗文,孫多鑫.甘肅玉米機械粒收技術探索與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16,32(4):3-14.
[ 4 ] 梁仲科.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軍——兼論玉米在甘肅糧食生產中的戰略地位[J].甘肅農業,2014(8):42-46.
[ 5 ] 丁光省.我國青貯玉米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乳業,20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