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 要: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茶葉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在茶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于茶葉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茶葉種植生產實際中,應當充分重視茶葉種植技術與管理策略的應用,在保證茶葉產量的同時提高茶葉質量,進而增加茶農種植收益,推動茶葉種植產業持續穩步發展。基于此,結合實踐,主要對茶葉種植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希望能為廣大茶農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山區茶葉;種植技術;管理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9-0042-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71.1? ? ? ?文獻標志碼: B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茶葉種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茶葉泛指可以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與嫩芽。茶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之一,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特別是山區地帶種植的茶葉,其污染小、農藥殘留低、品質優越,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山區地帶云霧偏多,植被較茂盛,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同時土壤條件較為肥沃、含有大量的有機質,這些為茶樹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山區茶葉種植過程中,也應當根據當地氣候、環境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這是由于栽培技術水平的高低對茶樹產量和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茶樹生長過程中時常遭受季節性因素,以及光照條件、雜草及病蟲害等方面的影響,氣溫過低會引發茶樹凍害,氣溫過高又容易導致茶葉失水過多而引發灼傷,增加病蟲害發生概率。上述這些影響因素,都會對茶樹的健康生長造成威脅,導致茶葉產量下降和品質降低。所以在栽培茶葉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當地實際環境等因素,科學選擇相應的種植技術,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這樣才能為茶樹生長創造更為有利的生長環境,提高茶樹成活率,增加茶葉生產產能,為其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山區茶葉的種植技術
1.1? ?進行良好的選種工作
綠茶、紅茶及黑茶是我國重要的幾種茶葉類型,綠茶主要包括鐵觀音、烏龍茶及龍井茶等,紅茶主要包括滇紅、祁門紅茶等,黑茶有四川邊茶、普洱茶等。茶葉類型不同,特點也存在很大不同,茶葉的產量及品質和種植環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
山區地帶茶葉種植過程中,應當結合茶園實際,科學合理地開展種植工作,充分考慮種植區域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嚴格篩選種植品種,確保茶樹健康生長,提升茶葉產量和品質。與秦巴山區氣候、環境條件充分結合,選擇發芽早、具有較強抗旱抗寒和育芽能力、新梢持嫩性強的平陽特早、龍井43、烏牛早、早白尖、龍井長葉等優質品種[1]。
1.2? ?科學選擇茶園
土壤是種植茶葉的重要基礎,所以對茶園進行科學選擇非常重要,還應當提高整地質量,從而為茶葉種植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茶葉具有發達的根系,所以在種植茶葉時,應當首選土層深厚、具有良好肥力條件、保水能力強的土壤。另外,在選擇茶樹種植地的過程中,應當首選向陽、光照條件充足的區域。但秦巴山區土層相對較淺,冬季寒冷的條件下極易發生凍害,所以對新建茶園進行選擇過程中,應當首選海拔1 000 m、向陽背風、土壤pH值保持在4.5~6.5,同時土層應當達到80 cm的厚度,具有較好自然肥力的石渣土、黃褐土及黃棕壤土,茶園坡度應當在25°以下,具有交通便利、植被良好、沒有污染、灌溉條件優越的地塊。
1.3? ?科學選擇種植技術
茶樹栽培過程中,種植技術的選擇非常重要,能直接影響茶樹的產量和品質,所以必須要科學選擇種植技術,這樣才能為茶葉種植奠定堅實的基礎。種植茶樹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環境條件,并將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落到實處,選擇適宜的種植技術。而且應當注意的是,茶葉品種不同,也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所以實際種植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茶園地形及土壤厚度情況,科學合理地整地,提前6~12個月對種植溝進行開挖,腐熟土壤,大幅提高茶苗成活率。如果在15°以上的種植地,應當對等高線進行測量,設置150 cm的茶梯,并將排水溝設置于茶梯內[2-4]。然而,實際茶葉種植中由于秦巴山區氣候、地質等方面的影響,高海拔地區應當選擇在3月中旬種植茶苗,而相對低海拔地區可以在9月中旬秋季或3月中旬種植茶苗,實際栽種過程中還應當結合當地的天氣情況,在降雨之前進行栽植,或者在降雨之后1~2 d內完成栽植,晴朗烈日條件下應當避免栽植,以免影響成活率。為了盡早形成茶園蓬面,在栽植茶苗過程中,應當有效縮小茶苗種植的行距、叢距,提高栽植株數。單條式根據150 cm、20 cm控制茶行、叢距;雙條栽植根據150 cm設施大行距、20 cm控制小行距,并按照15~18 cm設置叢距。茶園栽植應當達到相應的標準,同時在25~30 cm位置將茶苗上部剪去,每叢設置3株,排列特點設置成品字形,栽植過程中要壓實,同時澆足定根水。在適宜的地塊進行栽植,可以選擇雙條栽植,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茶樹栽植,利于茶樹自然生長,接受充足的光照條件。并且利用以上栽植方式,對茶樹整體生存力也有著巨大的強化作用,還能有效抵御大風等不良條件造成的影響,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
另外,在種植茶樹過程中,時常會有一些茶苗生長不良,此時應當進行封根、澆水及剪枝工作,保證茶苗健康生長。
2? ?山區茶葉的管理策略
2.1? ?水肥管理
為了確保茶葉健康生長,加強茶園水肥管理非常重要。在進行施肥管理時,應當重視有機肥的施加。特別是新植的茶樹幼苗,在定植時除施用長效的基肥外,還應當在茶樹成活后科學合理地選擇速效肥進行追肥,這樣利于茶樹快速生長。在水肥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具體的茶葉品種,科學地進行水肥管理,科學施肥與追肥。同時追肥時,要注意選擇追肥時間,追肥工作在早春時進行的效果更好。追肥過程中,進行挖坑填埋,提高肥效。回填土壤時,應當高出地平線2 cm,以免由于茶樹根系吸收肥料之后引發土壤下陷,對茶樹生長造成不良影響[5]。
2.2? ?修剪管理
修剪管理對茶樹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修剪茶樹過程中,主要包括定型修剪及輕度和重度修剪。實際修剪方式,應當結合茶樹生長實際,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一般而言,在定型修剪過程中,主要是定型修剪茶樹的樹冠。輕度修剪能夠對茶樹樹冠進行有效調整,利于茶樹健康生長,使茶樹達到良好的生長狀態。重度修剪時,應當結合茶樹實際,再造樹冠。修剪過程中,不論選擇哪種修剪方式,都要充分結合茶園、茶樹實際展開詳細分析,確保茶樹整體生長更加和諧。
2.3?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茶樹的影響較大,為了保證茶樹健康生長,應當對茶樹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充分重視。頻繁發生的病蟲害問題,不僅會對茶葉產量造成巨大影響,還會嚴重影響茶葉的質量,所以防治茶樹病蟲害工作是重中之重。
現如今,生物防治措施是茶葉種植過程中防治病蟲害最重要的手段,通過構建完善的茶園生態,能夠實現茶園自我調節,使茶園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控。在防治茶樹病蟲害實際中,可以利用皂粉等一些低濃度生物型農藥開展防治工作。倘若茶樹害蟲量較小,可以選擇一些蟲激素來有效控制害蟲造成的危害。另外,還要進一步提高茶園冬季管理水平,冬季加強基肥埋施,科學修剪茶樹,將茶園清理工作充分做好,控制和減少茶園病蟲害,為茶樹生長創造有利的環境,保證茶樹健康生長[6-8]。
2.4? ?采摘管理
對茶葉科學采摘,能夠有效提高茶葉品質,還對茶樹健康生長非常有利。所以采摘茶葉時,必須要基于采摘標準,科學規范地進行操作。同時嚴格按照采摘時間,采摘春茶時,時間可適當提前。采摘時應當充分考慮茶葉新鮮度,科學分裝,保證茶葉質量,為后續炒茶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結語
在山區種植茶葉時,為了提高茶葉種植水平,應當加強種植管理,選擇科學的種植技術,并落實管理措施。在選擇種植技術方面,科學地選擇茶葉品種,同時要科學地選擇種植園與種植技術。管理策略方面,要強化水肥管理,科學修剪,并有效防治病蟲害,提高茶葉采摘管理水平。只有將栽培技術與管理策略充分落到實處,才能提高茶葉整體栽培技術水平,保證茶葉產量和品質,推動山區茶葉種植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曾源,夏葉瓊.基于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3):33,36.
[ 2 ] 高元香.無公害茶葉高效種植技術要點分析[J].南方農業,2016(18):42,44.
[ 3 ] 林麗霞.山區推廣茶葉機械的效益分析與對策措施[J].現代農機,2010(3):12-14.
[ 4 ] 申素熙,梁月榮.茶產業在山區農村經濟和生態中的作用[J].茶葉,2009(1):11-13.
[ 5 ] 何興會.綠色無公害茶葉種植與管理技術淺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5):89.
[ 6 ] 魯葵.茶葉種植技術及推廣策略的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5):220.
[ 7 ] 楊曉林.貴州高山茶葉栽培管理要點[J].農業科技通訊,2018(4):276-277.
[ 8 ] 崔國明.淺談山區茶葉的種植技術及有效管理[J].農家參謀,201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