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宇
摘? ? 要:傳統挖坎施肥的方式人工用量大,質量不易監控。如今從事林業生產的勞動力資源越來越緊缺,在減少人工的情況下提高速豐桉樹的施肥效果值得深入分析。埋管施肥技術為速豐桉樹種植中的施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探究該技術在速豐桉樹種植上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埋管施肥技術;林地清理;速豐桉樹種植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9-0083-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92? ? ? ?文獻標志碼: B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力資源越來越緊缺。同時,由于速豐桉樹種植的環境是在野外,工作條件艱苦、待遇不高等,愿意從事桉樹種植的人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應對速豐桉樹種植中勞動力短缺的局面,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大力推行林業機械化作業,通過機械取代人工,既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二是改進速豐桉樹的營林技術,通過技術升級,減少營林過程中對人工的需求量,達到減少用工的目的?,F階段,林業機械化的推廣運用程度還比較低,無法快速實現機械化種植,因此,改進速豐桉樹的營林技術,成為應對速豐桉樹種植中勞動力短缺問題的必然選擇。
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成立于1952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直屬大一型林場、正處級二類事業單位,獲得“全國十佳林場” “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基地” “廣西森林經營示范林場”等榮譽稱號,榮獲“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該林場擁有林地3.818萬hm2,其中速豐桉樹面積約2.733萬hm2,占全場林地面積的70%。結合工作實際,認為將速豐桉樹傳統的挖坎施肥改為埋管施肥,不僅可以在營造林過程中大幅度減少人工用量,還能極大地提高施肥的精準度,提高肥效。詳細說明該施肥技術,希望能給營造速豐桉樹的單位或個人提供參考。
1? ?林地清理
1.1? ?傳統林地清理方式
傳統的林地清理方式是用人工將林地內的雜草灌木全部砍倒并曬干后,用火將雜草灌木焚燒干凈即可。傳統的林地清理方式存在以下明顯的弊端。
第一,人工用量大。如果林地面積大,需要用于砍倒雜草灌木的人工數量巨大。
第二,野外用火存在安全隱患。野外環境復雜,風向、地形都有可能造成火勢不可控,最終導致跑火,危及周邊森林安全。
第三,林地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不利于速豐樹后期生長。通過全砍全燒的方式清理林地,林地內原生植被完全遭到破壞,尤其是在速豐桉樹中幼林時期,很容易造成林地水肥流失。
1.2? ?免煉山林地清理方式
免煉山林地清理,就是在林地清理過程中不需要用火燒山。具體做法是先用除草劑對林地進行一次全面噴灑,殺死大株雜草灌木,保留地表小植株。然后用挖掘機在林地內按種植株行距開挖清理出寬1.5 m的條帶,把條帶內的雜草灌木連根挖出。在開挖條帶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挖種植坎一同施工,一個過程完成兩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免煉山林地清理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林地清理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工作效率和人工使用量看,新的林地清理方式得到了極大提升。以6.66 hm2的林地為例,用傳統的方式清理林地需要用工人約20人,以每天工作8 h計,需要兩個月才能基本完成,還要看天氣是否有降雨。使用免煉山清理方式,只需要一臺小型挖掘機和一個駕駛員,20 d左右即可完成林地清理和開挖種植坎兩道工序。同時,由于林木種植帶外依舊保持有相當數量的小雜草灌木,對林地的保水保肥起到了積極作用。
2? ?開挖種植坎
利用挖掘機,結合林地清理工序進行開挖種植坎。種植坎的規格為長80 cm、寬40 cm、深50 cm。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立地條件來確定速豐桉樹的株行距,廣西地區推薦株行距為1.5 m×4.0 m,111株/667 m2。種植坎要求沿等高線水平開挖,坎壁光滑垂直,利于后續裝埋施肥管。種植坎開挖是埋管施肥技術的關鍵環節,對于該技術的有效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3? ?裝埋施肥管、回坎
3.1? ?施肥管的規格
裝埋的施肥管選用PVC排水管,內徑10 cm、管長70 cm。管的兩頭保持暢通,無須封堵。利用電鉆在施肥管任意一頭1/2的區域內均勻鉆出孔徑為13 mm的小孔,小孔間的距離為2 cm。施肥管的規格會直接影響施肥效果,所以對于管道管徑、材質等都有較高要求,不僅要避免堵塞,還要確保不會受到肥料或其他因素的影響而被腐蝕,讓肥料通暢地流到具體位置,確保桉樹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管道不能距離桉樹根太近,一般要將距離控制在30 cm左右,確保施肥效果,促進桉樹健康生長。
3.2? ?施肥管的裝理
種植坎開挖完成后,開始裝埋施肥管,采用人工的方式裝埋。要求兩名工人配合完成,一名工人負責在種植坎的一角固定施肥管沿坎壁,要求開有小孔的一頭在下部,管的底部與種植坎底接觸,但不需要插入坎底的土中,整個施肥管與種植坎底保持垂直。另一名工人按正常林木種植回坎要求,向種植坎內回填泥土,直至將坎填滿。正常情況下,施肥管口應當高于地面15~20 cm,防止泥沙掉落進入施肥管中。
4? ? 施肥管的運用
4.1? ?施放基肥
按種植要求,在林地種植桉樹苗木。在完成補植工作1個月后檢查苗木成活率,林地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可以開始施放基肥。12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的施肥時期,由于這個時間段病菌相對較少,能促進肥料吸收。針對苗木生長情況進行施肥,比如種植1個月后,苗木高度為1 m,這時可以施加速豐桉專用基肥0.25 kg;次年3—4月時,可以施加速豐桉專用基肥0.5 kg。在施肥前,一定要及時清除雜草,避免雜草爭肥。
施用氮、磷、鉀含量比為8∶8∶4的速豐桉專用基肥。施肥過程中,只需按設定的用量將肥料投放入施肥管中即可。根據實際施肥經驗,推薦配合目前市面上有售、可定量施肥的背負式施肥器施肥。肥料投放完成后,用與施肥匹配的塑料蓋子將施肥管口蓋嚴。有條件的林地,可以在施肥后向施肥管內注入一定量的水,施肥效果更佳[1]。
4.2? ?施放追肥
速豐桉生長的前3年,視林木的生長情況追肥,建議每年追肥1次。一般情況下,建議在每年的春季使用氮、磷、鉀含量比為15∶6∶9的速豐桉專用追肥進行追肥[2]。
在追肥前,要先將林地內的雜草、灌木進行一次撫育砍伐,保證速豐桉樹不被雜草、灌木遮擋。撫育完成后,按施放基肥的方式將肥料投放到施肥管中即可。
5? ?埋管施肥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5.1? ?優點
第一,減少人工用量,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傳統挖坎施肥需要人工先在樹木旁邊開挖施肥坎,再施肥,之后回填土將肥料覆蓋,經歷3道工序。埋管施肥技術只需要把肥料投放到施肥管即可,只有1道工序[3]。
第二,提高施肥質量,實現精準施肥。傳統施肥方式不易把握施肥量。特別是因為所需工人比較多,難以全部監管到位,很容易產生工人施放肥料量不均的問題。
第三,可以誘導速豐桉樹的根系向下生長,增強林木的抗倒伏能力。由于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速豐桉樹多為組培苗,根系多為水平橫向生長。傳統施肥方式由于成本、施工難度等原因,開挖的施肥坎通常只有15~20 cm深,埋管施肥可以把肥料施放到50 cm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誘導速豐桉樹的根系垂直向下生長,從而對林木的抗倒伏能力起到增強作用[4-5]。
第四,為進一步提高肥效提供可能。如果林地交通條件優良或者林地內有水源,在林地施肥后,可以通過施肥管將水一同注入管中,能進一步提高肥效。傳統的方式即使有水源,也難以利用[6]。
5.2? ?缺點
相比傳統挖坎施肥,埋管施肥技術最大的缺點在于前期投入成本較高。目前,傳統施肥技術施肥所需的人工費約為50元/667 m2,埋管施肥人工費加材料費約為150元/667 m2。但從長期來看,施肥管可以使用2~3個輪伐期,為15~20年。
6? ?結束語
綜合分析埋管施肥技術的優缺點,在速豐桉樹種植過程中,在林業機械化尚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埋管施肥技術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實用技術。在埋管施肥技術的應用期間,需要做好林地清理、種植坎開挖、施肥管裝埋、施肥管的運用等環節,確保埋管施肥技術的有效應用,為我國桉樹種植及林業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與幫助。
參考文獻:
[ 1 ] 周仲秋.廣西桉樹速豐林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0(1):110.
[ 2 ] 許冰,李寶福,鄭耀三,等.桉樹擇伐后套種3種闊葉樹的生長及土壤理化性狀效應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9,39(4):53-57,77.
[ 3 ] 李佳雨,林家怡,裴晨羽,等.桉樹種植對林地土壤叢枝菌根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9,39(8):83-91.
[ 4 ] 劉天月.淺談速豐桉種植產業對林業發展的影響[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8):166.
[ 5 ] 鄭友光.微探除草劑在桉樹營林生長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8(10):111-112.
[ 6 ] 羅保安.大規模種植速豐桉的利弊及其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15,9(1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