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城市黨委領導著城市的全部工作,是黨中央決策意志“向下落實”和各領域基層黨組織“下情上達”的重要環節。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重要影響。在政治場域形塑的動力、城市發展需求的動力、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共同作用下,無錫市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實踐,既有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也有其不足之處。基于無錫經驗,市級層面破解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須理順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與突出政治功能、重點論與兩點論、選樹型典型與自生型典型、智慧黨建與傳統黨建、黨建考核與黨建工作等方面的關系。
關? 鍵? 詞:市域治理;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建;組織力
中圖分類號:D26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1)07-0023-12
收稿日期:2021-03-11
作者簡介:王華華,中共無錫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基層黨組織建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ZDA025;江蘇全省黨校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專項課題“百年大黨建設為人民服務黨內政治文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X21017。
一、問題的提出
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不僅關乎中國共產黨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提升,也關系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高低。[1]缺乏基層黨組織的建優建強,基層各個領域就會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基層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各種服務也會無法保障和“兌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以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夯實黨長期執政的基層堡壘。當前,探索基層黨組織如何建優建強已成為各地方黨委及其組織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而這種職責的履行,往往是以城市單位為地域區隔,從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客觀實踐。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市級層面抓各條線、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職責。然而,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理論研究,學界當前較多地關注于具體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如何建設,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兩新”黨組織建設、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等,[2]缺乏從市域治理視角下市級黨委如何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的研究。市域治理主要是從“市級層面”或“地級市單位”層面推動“國家治理”在地方“城市治理”的有效落實。[3]因此,所謂“市域治理視角”實際就是把“市級層面”作為一個“特定主體”或“行動單位”來考察特定社會治理的“觀察角度”。市域治理視角下建強基層黨組織,即地級市層面如何從各個領域和條線來推動黨的建設工作,并以黨建來引領各領域社會治理。市級層面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在城市所建立的市一級黨的“委員會”組織,如“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等,為方便行文,可將“市級層面”黨組織理解為“城市黨委”。城市黨委如何從市域層面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是新時代黨建領域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
二、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來源
馬克思主義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動力來源,其闡釋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層黨組織自身需求的動力來源,偏重于從基層黨組織生存“需求”的角度來解釋基層黨組織如何加強自身政治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來謀求擺脫弱化、虛化、邊緣化“困局”;另一種是基層黨組織外部力量倒逼的動力來源,側重于從基層黨組織外部環境“施壓”的角度來闡釋基層黨組織“被動轉型”擺脫困局的一種“動力”。事實上,從動力產生的內外“源口”來看,市級層面的城市黨委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政治場域形塑的動力
在中國政治環境中,中國共產黨領導著政治系統的發展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建中國特色的政治場域。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黨組織,城市黨委和黨委組織部門必須要在黨塑造的特定政治場域和環境中運作自身的組織體系,其行為路徑可能具有多樣化的“方式選擇”,但其行動必須遵循黨中央的決定或服從上級黨組織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4]正是在黨的這一要求下,各城市黨委具有了政治場域形塑的動力,那就是必須從市級層面把機關、企業、農村、街道社區、學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使其在各領域、各條線上更加富有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創新力,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從而密切干群關系,夯實黨長期執政的基層基礎。
(二)城市發展需求的動力
城市是復雜的“社會主體”,也是復雜的“主體社會”。就前者而言,城市是城鄉區隔的“城市單元”主體,是整個全球社會的復雜社會主體之一。就后者而言,城市是人們生存于其中的“主體社會”,也是高度復雜的“作為主體”的社會。城市的發展或延續生機的需求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密切關聯。城市作為“復雜的社會主體”和“復雜的主體社會”正當性資格,必須讓市民擁有“參與城市政治”的機會和秩序,而市民的權益,非爭議的地方,如工作、學習、消費等通過“市場化”路徑來滿足,爭議的地方,即權益沖突的地方必然要用政府公權力來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城市發展觀認為,任何城市的市民都需要衣食住行物質需求、精神層面的享受需求和就業上升通道的發展需求,而市民對于“城市美好生活”需求又同城市內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生產力之間構成了“城市發展”的基本矛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5]由此,作為“復雜的主體社會”的城市,勢必從衣食住行等多個層面發動社會領域的多向度“生產”,通過“城市生產力”發展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中國共產黨在機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農村、社區等各個條線基層黨組織的“建優建強”,并通過黨的基層組織“領導”或“黨建引領”來有效完成。所以,城市發展需求也就構成了一個城市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即“城市發展需求”的動力。
(三)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必須通過內因來對事物變化發展起作用。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本質動力是黨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黨的基層組織天然地有著密切聯系群眾的政治優勢,也有著將“支部建在連上”建優建強基層黨組織的優良傳統。任何外在力量所產生的驅動力,都不及黨自身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從階級屬性上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身的任何私利,正是這種無產階級政黨的階級使命和人民信仰,促使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有著源源不斷地建強組織體系“以更好為人民服務”的內生動力。市級層面的黨組織,主要是黨在城市所建立的一級“委員會”組織,既有著領導一個城市發展經濟、提供公共服務、保證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秩序的“政治使命”,也有著領導所在城市的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學校、新社會組織等各領域、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組織使命”,前者是城市黨委“強化黨的全面領導”的“外化功能”,后者是城市黨委“組織建設內生”的“內化功能”,前者的“工作開展”需要通過后者“組織建設”的作用來實踐。因此,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是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來源,也是最根本的動力。
綜上所述,城市黨委從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來源,主要是“政治場域形塑的動力”“城市發展需求的動力”和“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它們的相互作用最終造就了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所呈現的“現實結果”。
三、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做法
作為長三角重要城市之一、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取得了“鄉村振興”“產業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菲的成績,而這些成績又與無錫市從市級層面推進各領域、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實踐密切關聯。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后,無錫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上,圍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的組織任務,“謀”字在先,“行”字當頭,實施基層黨建“三項工程”,從市級層面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形成了諸多的基層黨建全國先進典型及其黨建經驗,如華西村“1+10+N”黨員聯戶“微”制度、紅豆集團“現代企業制度+黨的建設+社會責任”民企黨建模式、水秀社區“服務零距離”黨建工作法等。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成功,既有著其成功的地域“特殊性”,也有著其成功可學習、可推廣的“普遍性”。因此,研究長三角城市無錫推進基層黨建“三項工程”的做法,總結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難點與疏解經驗,有助于進一步探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規律,為其他地方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提供有益的參考經驗和指導方案。具體而言,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標準化和品牌化,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揮機關基層黨建“風向標”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八項規定”“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再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無錫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從未松懈,以尊崇黨章、遵守黨規為基本要求,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任務,由市級機關黨工委牽頭,抓好全市機關單位各個基層黨組織建設。全市事業單位、市屬國有企業、其它單位向機關黨建做法“看齊”,使得全市機關單位基層黨組織發揮“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表率”和“風向標”作用。同時,機關黨員也為全市其它單位黨員作出“先鋒表率”。
(二)布局農村(社區)基層黨建“重點”
2018年初,從全市層面推進“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等基層黨建“三項工程”,以更好地“固本強基”。
⒈村、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工程。循著抓黨建必抓帶頭人的“頭雁振翅”思路,無錫按照“政治素質強、擔當作為強、發展本領強、治理能力強、作風紀律強”的理念打造“五強”型村黨組織帶頭人,通過出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激勵政策,實行村、社區書記專職化管理,放寬任職年齡,建立企業年金制度,保障退崗后待遇,加足了基層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的“動力”和“馬力”,涌現了一批黨組織示范帶頭人,形成了濃厚的“趕學比超”氛圍。
⒉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程。循著黨支部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兩化”思路,無錫以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為抓手,實施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程,按照“一年對標強基礎、兩年提升出成效、三年全面上臺階”要求,推動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質量整體提升,使得無錫每一個支部組織設置標準化、班子建設標準化、組織生活規范化、黨員教育管理監督規范化、活動開展規范化、基礎保障規范化。截至2019年底,無錫有1.9萬余個黨支部對照文件進行“紅色”體檢,認真開展自查自評和整改提升,全市支部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已達標90.2%。
⒊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工程。循著“黨建工作需指導”的工作思路,無錫實施了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工程,按照“每個鎮(街道、開發區)至少建立1個站點”要求,建成100個覆蓋所有鎮(街道、開發區)的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全覆蓋指導村、社區基層黨建工作,為每個有需求的黨支部量身定制“治療”方案,為基層黨建工作劃出了“等高線”。
無錫實施基層黨建“三項工程”,使得全市村、社區基層黨員干部普遍感到自己的職責更為明確,干事創業的熱情更為飽滿,活動的陣地更為健全,進步的空間更為廣闊。
(三)善解“兩新”組織基層黨建“難點”
“兩新”組織是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簡稱,包括非公有制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基金會等。“兩新”組織基層黨建的“難點”“痛點”聚焦在“兩新”組織負責人是否重視并愿意花時間“搞黨建”工作。無錫解題的關鍵是引導“兩新”組織及其負責人認識到“兩新”黨建引領“兩新”組織發展的優勢,進而從形式上認同黨建到實質內容上認同“黨建引領非公企業發展”的作用,更好地在實際行動上實踐“黨建引領企業發展”。借助紅豆集團黨建工作經驗入選中組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的機遇,無錫以全國民營黨建先進典型紅豆集團黨建經驗為示范引領,在全市非公經濟組織及社會組織中進一步實施“雁陣計劃”,開展“書記學周海江、支部學工作法、企業學紅豆”活動,推進工作覆蓋和黨建覆蓋、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雙結合”,培育一批“黨建強、發展強”的先進黨組織,打造專職化的“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隊伍,讓“紅色基因”融入非公經濟、新社會組織“血脈”,著力形成了“頭雁高飛、群雁齊飛”、從“一個紅”到“一片紅”的無錫“兩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新格局。
四、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
每個城市黨委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都有著“城市黨建”的地域差異性和矛盾特殊性,但從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城市黨建”共性來看,作為個案的無錫,事實上也具有城市黨委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難點的黨建“共性”問題。結合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工作實際及其“難點”,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制內外不同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不平衡
無錫在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過程中也面臨著黨建的“共性”難點,即體制內外不同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的不平衡問題。以《中國共產黨章程》列舉的“黨的基層組織”為依據,按照工作內容劃分,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著不同的條線,包括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而從這些條線單位與黨所領導的政府機關體制密切關聯程度來看,“體制關聯度”最大的單位包括機關(鄉鎮街道屬于機關,但農村和社區不屬于)、國有企業、學校、科研院所、人民解放軍連隊,“體制有資助”的單位包括農村、城市社區,“非體制或體制外”的單位主要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或新經濟組織以及新社會組織等。
從實踐層面來看,體制關聯度越大的單位,其黨建工作的整體建設質量相對越高,反之,則呈現遞減效應。⑴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建質量相對較高。“體制關聯度”較大的單位,包括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由于這些單位的黨組織及黨員干部更有時間、精力、陣地等支持“黨建”的“硬性”條件,其條線上的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相對高一些。⑵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質量相對較低。農村和社區基層治理任務偏重,且它們中大部分缺乏黨建活動經費支撐,因此,相對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體制有資助”的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質量相對低一些。⑶“兩新”組織黨建相對薄弱。“非體制或體制外”的“兩新”組織黨建質量相較而言更為薄弱,因為它們要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放在“謀生求存”的事務工作方面。可見,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也會面臨體制內外不同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不平衡的現實難題,而其采取的方法是“抓大放小”“科學統籌”,將城市黨委組織部的主要工作精力重點放在農村(社區)黨建和“兩新”組織黨建上,并由市級機關黨工委負責市級機關領域的基層黨建,國有企業、學校、科研院所、人民解放軍連隊、醫院等體制性單位的黨建工作由組織部門職能處室統籌推進。
(二)抓基層黨建熱衷于“造新詞”“建景觀”空轉
黨建工作材料化,工作材料造詞化。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強建優的過程中,容易陷入抓黨建“造新詞”“建景觀”“出成績”的陷阱,這是由領導干部抓黨建出成績愿景與現實黨建問題難解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寫材料”“造新詞”“建景觀”成為抓黨建工作“空轉”的一種常見的現實異象。比如,1927年毛澤東提出將“支部建在連上”,基層對于互聯網黨建就“引經據典”玩起燒腦文字游戲,提“翻新性”名詞和話語,強調“支部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黨旗飄在頁面上”,但互聯網黨建空間存在虛擬性,互聯網黨建并不能完全覆蓋傳統黨建需求空間,如互聯網黨建工具APP、微信公眾號等,并不便于一些老黨員和群眾使用。同時,有的黨務工作者為應付黨建考核甚至同一事項要記錄“電子”和“紙質”的“兩本”黨務臺賬,由此,“互聯網黨建”本身也成為一種形式上很美的“景觀黨建”。這種基層黨建“以造新詞當創新”“以材料應對工作”“以建景觀當務實”的空轉異象,莫不與自上而下的黨組織體系層層考核、層層施壓、層層要成績相關。[6]
相對于行政體制的劃分,縣處級以下單位常被稱為“基層”,而這也意味著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指“縣處級以下”單位或相當層級以下單位的黨的組織建設。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中,若不斷用“出文件”“喊口號”“發報表”“辦推進會”“建黨建景觀”方式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難免會“倒逼”基層黨建以“填表格”“造材料”的空對空、虛對虛的形式主義“回應”,以基層黨建“空轉”的形式“用腳投票”。據筆者走訪調研時的座談,部分基層黨組織書記或組織委員反映,近年來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所提“黨建新名詞”“黨建工作法”“黨建新模式”“黨建新典型”較多,難以有效學習和消化,有些黨建新詞難以在基層黨建中有效運用,有些繁瑣的黨建材料和報表太多而不得不花大量時間“疲于應付”,部分黨建“新景觀”更是難以復制、可學性不強、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基層黨組織“老典型易褪色,新典型難樹立”
選樹先進典型或勞動模范人物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組織工作和黨建工作的優良傳統。先進典型或勞動模范人物往往對于單位和個人具有較強的精神激勵作用。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基層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觀,反對“就選樹典型抓選樹典型”,“不能矮子里面拔將軍”,而應一切從實際出發,通過對于基層情況的了解,合理確定選樹典型的標準,并在實踐中去孕育、去豐富、去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先進典型”。[7]從典型示范的溢出效應來看,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選樹先進典型,形成“一面旗幟”“一種導向”,可以引導廣大基層單位和黨員干部群眾學習先進典型、先進群體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鼓舞基層單位和黨員干部群眾更好地立足崗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更好奮進。另一方面,好的典型往往是工作成效的標桿、整體形象的縮影和推動工作的抓手,通過選樹先進典型有利于彰顯黨的光輝形象,密切干群聯系、推動經濟發展、繁榮文化事業、增強社會穩定,從而夯實黨的基層執政基礎。
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過程中,一直把“選樹典型”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黨建先進典型,對于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領”和“先進帶后進”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無錫先前選樹的黨建“老典型”,集聚了較多黨和政府部門給予的榮譽與資源,其成功的“先進性”和“黨建模式”本身不具有其他條線的基層黨組織可復制成功的可能性。相應地,基層黨組織“老典型易褪色”的現象就凸顯出來。而新樹立起來的黨建“新典型”又存在“典型不突出”“先進不明顯”“黨建不扎實”的情況,也就出現了“新典型”難以“站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異象。
(四)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與黨建考核存在互限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核心利器”是黨建考核。黨建考核標準制定的越科學、考核方案實施得越公正、獎懲結果執行得越有力,黨建考核對于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越有“指引”意義。相反,不科學的黨建考核,不僅會加重基層黨組織工作負擔,也會造成基層黨建工作的“錯誤示范”效應,形成“五花八門”的應付黨建考核的黨建工作亂象。[8]比如有些城市黨委對各個條線單位進行黨建工作考核時,往往是看看“黨建陣地建設情況”“看看‘三會一課臺賬”“黨建宣傳有沒有上墻”“工廠紅色車間標語全不全”等,而少數基層黨組織及其負責人則以“材料黨建”“拍照黨建”“陣地黨建”“車間黨建”“展覽館黨建”等“看得見”“摸得著”“易宣傳”的形式來敷衍“市級層面”的黨建考核,從而使得“空轉”的基層黨組織建設“脫離了群眾”,不利于維系黨群關系。
無錫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黨建考核”工作也存在“走馬觀花”看黨建“景點”、“三會一課”標準化看臺賬等做法,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基層黨組織在黨建中存在“硬軟件”標準本末倒置的現象,如“黨建考核”看陣地倒逼“黨建工作”出現“比拼誰更有錢建設紅色陣地,誰紅色陣地建得好誰黨建就搞得好”的基層亂象。事實上,不僅“黨建考核”會限制“黨建工作”的推動和發展,“黨建工作”本身內容的復雜性也同樣會限制“黨建考核”的謀篇布局,從而構成了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與黨建考核的“互限性”矛盾。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本身具有高度復雜性,既包括內部的組織體系建設、政治建設、制度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塑造自身“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方面的黨建內容,也包括外部的引領鄉村振興、實現脫貧攻堅、推動經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提高黨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方面的黨建內容,也正因為黨建工作的復雜性、多變性決定了考核其工作的黨建考核本身的動態性、多樣性、政治性和復雜性。所以,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過程中也會存在“黨建工作與黨建考核”互限性的矛盾或難點。
五、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疏解與反思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而“筑牢基礎”必須重視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作用。各城市黨委,既是黨的上層組織體系“意志”和“政策”下達到地方貫徹落實的必經“層級”,也是從市級層面領導各個條線基層黨組織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的“主心骨”。在“政治場域形塑的動力”“城市發展需求的動力”和“組織建設內生的動力”相互作用下,城市黨委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動力已然充足。從學術思考的視角要破解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難點,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層關系:
(一)厘清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與“突出政治功能”的關系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要求是“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政治功能”顯然不能簡單地“空喊政治口號”“強調政治站位”,而應該將“群眾利益無小事”掛在心、“高質量服務群眾”做在實,以“服務人民”來凸顯黨的基層組織“政治功能”,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城市黨委從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必須首先認清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與“突出政治功能”關系,否則容易落入一種“場景化的假黨建”陷阱中。黨的力量來自于組織,而組織力則是組織生命力的具體體現和紀律印證。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既不能簡單等同于政府行政的執行力,也不能模糊理解為企業管理的內控力,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階級性、政治性、紀律性在推進黨的領導、黨的建設、黨的事業方面的組織體系化合力。所以,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必須厘清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組織力”與“突出政治功能”關系,從更好地服務黨員、服務基層群眾、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層面來凸顯黨“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功能”,并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群眾服務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真正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
(二)處理好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論”與“兩點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的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同一事物內部的矛盾也分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所以,市級層面破解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難點,要堅持好“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用好“彈鋼琴”的黨建工作法,辯證處理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與“一般”之間的關系。從黨建的條塊來看,一個城市的不同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確實存在良莠不齊、難以整齊劃一的情況,特別是“體制內”單位與“體制外”單位的黨建之間差異巨大。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整體提升,有必要從條線上基層單位黨建質量不高的“短板”入手,如把“體制外”的“兩新組織”黨組織、“體制有資助”的農村和社區作為工作“重點”,量身定做提高其黨建工作質量的行動方案,但同樣不能忽視“體制內”的機關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表率”作用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防止市級層面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發生變化,造成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混亂”。因此,城市黨委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過程中,要把握好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論”與“兩點論”關系,分清主次、看到“優缺點”、有序推進各領域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
(三)理順基層黨組織建設“選樹型”典型與“自生型”典型的關系
“選樹典型”是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工作的“左右手”,左手放下“一個典型”,右手捧起“一個典型”。抓典型、樹典型的好處在于典型示范效應有利于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然而,“選樹型”典型與黨推動工作中的“精準培育”剝離不開,往往需要黨和政府持續投入大量的資源、政策和人力,以保證“選樹的典型”光環不褪色,避免因時間一長人們對于“選樹的典型”失去“學習興趣”,甚至不認為“選樹的典型”有多么先進,而是黨和政府資源集聚“揠苗助長”打造“黨建引擎”的結果。相反,憑借自身努力、久久為功而在日常扎實黨建工作基礎上自我生成的基層黨組織先進“典型”,往往對于其他基層黨組織及其負責人更具有吸引力,這種“自生型”先進基層黨組織易發揮“頭雁高飛、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因此,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過程中,應理順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選樹型”典型與“自生型”典型關系,不應急功近利打造“典型”或選樹“典型”,而應培育基層黨組織生長的環境,讓基層黨組織扎實地做好黨務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自然生成“先進典型”和“黨建品牌”。
(四)把握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智慧黨建”與“傳統黨建”平衡點
“智慧黨建”是“互聯網+黨建”的別稱,它是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需求的新事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通過QQ群、微信群、黨務APP、城市先鋒、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或載體,把信息網絡技術融入黨建業務,創新“線上”組織生活、黨務運作方式和服務內容,更好地為黨員和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10]顯然,智慧黨建也是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離不開的重要方式。然而,基層黨組織建設有著自身的運作規律,將智慧黨建運用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需要結合老黨員和群眾的實際,否則“智慧黨建”“互聯網+黨建”就會形式上看起來“很美”,卻不符合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實際需求。事實上,部分城市黨委在推動“智慧黨建”嵌入各條線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一體化”的方式推進工作,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統一采用“城市先鋒APP”或“微信公眾號”或“學習強國”軟件界面辦公,包括“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忽視了許多老黨員、部分群眾不會用“智能手機”“互聯網”的實際,從而影響了智慧黨建“服務便捷”的整體質效,甚至形成了智慧黨建的“逆口碑”效應。[11]可見,能否更好地服務于黨員和群眾實際需求,就構成了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智慧黨建”與“傳統黨建”平衡點。因此,市級層面推動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過程中,不能單純運用線上“智慧黨建”、忽略線下“傳統黨建”,而應把握好基層黨組織建設中“智慧黨建”與“傳統黨建”平衡點,實現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的線下與線上、“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逐步使基層黨建從現實世界擴展到網絡空間,科學有序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切不可讓“互聯網+黨建”流于看起來很美的“形式主義”。
(五)發揮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考核”與“黨建工作”耦合效應
現實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黨建工作”豐富的內容,時常限制了“黨建考核”所能采取的方式和考核主次點,而不科學、不切實際的“黨建考核”也會限制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發展。鑒于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與“黨建考核”存在互限性,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一方面,需要重視“黨建考核”對于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正面導向”作用,慎用“一票否決”“頂格問責”,防止“隨意考核”“頻繁檢查”“任性問責”傷害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關注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新動向,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黨建規律,從基層黨組織工作實際出發,創造更符合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的“黨建考核”環境,以“黨建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有序創新來適應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實際需求,以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新成效來證成“黨建考核”的科學性,形成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考核”與“黨建工作”耦合效應。因此,市級層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優建強,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考核”與“黨建工作”耦合效應。
【參考文獻】
[1]王建華.提高新時代黨建質量的辯證思考[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6):118-124.
[2]郭獻功.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若干思考[J].學習論壇,2020,(4):31-37.
[3]姜方炳.“市域”:新時代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行動單位[N].學習時報,2020-11-09(08).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5]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6.
[6]許文.防止基層黨建工作虛化空轉對策研究——以廣西梧州市為例[J].桂海論叢,2018,(2):81-85.
[7]王華華.典型宣傳需要可持續發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8):58.
[8]嵇娟娟.基層黨建要用好考核指揮棒[J].人民論壇,2018,(11):112-113.
[9]肖新國,李曉艷.以信息化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J].黨建研究,2017,(1):48-49.
[10]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7月3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
[11]王華華.互聯網時代農村黨組織社會治理何以“取信于民”?——以“鄉村振興”樣板的山聯村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95-206.
(責任編輯:苗政軍)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 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Governance
——Take Wuxi City as an Example
Wang Huahua
Abstract:The city Party committee leads all the work of the city,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ownwar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ision-making will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down reaching”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various fields.The quality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power of shaping the political field”,“the power of the demand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the practice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and strong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Wuxi City has both its common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Wuxi,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building excellent and strong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t the municipal level,it is necessary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power” and “highlighting political functions”,“key point theory” and “two points theory”,“tree selection model” and “self generation model”,“wisdom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party construction”,“Party Construction Assessment” and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Key words:urban governance;grass 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grass roots party building;organizational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