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華
CLASS評估系統由美國學者提出。該系統五個字母分別對應不同的五個單詞。按中文理解,其意為“教室評估得分系統”。作為一種專門對課堂師生互動進行評估的觀察工具,其不同版本囊括了從幼兒教育到高中教育課堂評估。從其在美國及在世界其他國家的實際應用來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雖然其仍存有一定缺陷,例如,相關觀察僅能用于師生言語互動,無法評估師生非語言互動,但因為其涵蓋了“情感支持”“活動組織”以及“教育支持”三個方面,涉及師生互動過程中的語言表達、情感態度、肢體動作以及外部環境等。所以,一經提出,其還是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支持。從對幼兒不同活動中的觀察應用來看,學界、教育界均對其積極效用給予了肯定。
一、CLASS評估系統觀察情景下科學活動“師幼互動”問題分析
文獻研究及活動實踐表明,按CLASS評估系統觀察,科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通常存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情感支持問題
根據CLASS幼兒評估系統,情感支持包括積極氛圍、消極氛圍、幼兒觀點以及教師敏感性四個方面。研究表明,在科學活動中,“師幼互動”時,教師均沒有對幼兒給予足夠的情感支持。一方面,這是因為在實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因為幼兒自主能力較弱,教師便不由自主對探究活動起到了主導作用,結果致使相當數量的教師把控幼兒的探究活動。即使有一些幼兒,敢于“異想天開”,但因為教師“從中作梗”,其創意也只能被扼殺于萌芽之中。
(二)組織活動問題
“活動組織”是科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不當是導致科學活動中“師幼互動”質量欠缺的重要原因。通過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前瞻性”不足。而另外一些教師則是因為在“師幼互動”時,激發幼兒探究性學習能力不足。
(三)教育支持問題
相對于其他方面,按CLASS評估系統,教育支持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為嚴重。這其中不僅涉及到教師對幼兒的語言示范,而且還包括“師幼互動”對幼兒認知發展可能起到的推動作用。從普遍情況來看,這主要是因為“師幼互動”時,教師對幼兒理解及分析能力推理關注程度不夠,結果致使教師對幼兒問題反饋的質量需要提高。
二、CLASS評估系統下幼兒科學活動師幼互動質量提升建議
基于以上所述問題,同樣按CLASS評估系統,為保證科學活動的實施效果,加強師生互動建議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健全相關觀念——前提條件
開展幼兒科學活動,需要全面、科學地認識其本質與內涵,要健全幼兒科學活動觀。這是保證相關活動及師幼互動的前提條件。例如,教師應打破幼兒科學活動是為了提升其科學知識。但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強化幼兒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此方面的觀念得到了加強,那么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便不會因為知識不理解而在互動時 “強奪”話語權。
更主要的是,健全科學的幼兒科學活動觀更需要在實踐中恪守。這樣,科學知識的傳播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便能有機合為一體。這對大班幼兒特別重要。相對于中小班幼兒,大班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敢于懷疑、“異想天開”。對此,教師應給予贊賞,以互動的方式促進思考。這樣,幼兒在探究活動過程中,便敢于、樂于打破瓶頸,不但使好奇的天性得到了滿足,更進一步激發了興趣,積累了信心。而且,教師健全及實踐科學幼兒活動觀需要持續實施。久而久之,這種觀念便不會僅停留于意識層面,而是不斷地落實于行動中,不但直接提升了師幼互動,而且為科學活動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開展平等對話——過程保障
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無論是何種層次的教育,師生雙方在人格上均是平等的。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思想的啟發者與道德的促進者。因此,在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基于這種理念與幼兒開展平等、開放的交流。這樣,才可從根本上改變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硬塞”的現象,幼兒才不至于成為機械的操作者、被動接受者,在其觀點、意愿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幼兒才能真正地在科學知識學習及探究能力的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主體作用。或許對有些教師,甚至大部分教師而言,開展一次,甚至在一段時間與幼兒在科學活動中保持平等、開放交流很簡單,但如果長期堅持便存有困難。為此,教師應通過日常總結、日志或其他形式不斷反省,同時外界也對其給予一定監督,以發展、形成平等、開放對話的潛意識及習慣。
這還需要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教育敏感性。例如,對于大班幼兒,除從整體上把握其身心特點,還應對其在活動中的即時情況、個體差異進行了解,以互動時滿足整體需要的基礎上,給予個別化指導。
(三)加強實施培訓——外部支持
在整個學前教育中,科學活動均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CLASS評估系統觀察實施的情況下,為強化“師幼互動”質量,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一方面,學前教育思想觀念及教育手段等不斷發展變化。另一方面,即使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年齡在3至6歲之間,年齡層次并不像小學階段那么懸殊。但實際上,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在身心方面仍存有較大懸殊。例如,相比于小班、中班幼兒,大班幼兒身體發展速度快,可以協調地實施與之適應的動作。同時,其心理發展也較為迅速,語言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強。在此情況下,針對大班幼兒開展的科學活動,內容、目的及手段均應有所不同。相應地,在此過程中的師幼互動也應有不同。對此,教師應積極地就有關方面進行學習。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堂定向觀察促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YQJK06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