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軍
何謂教師成長中的“天花板”現象?是指教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中遭遇瓶頸,難以突破,就像碰到“天花板”一樣。這一現象,在教師成長中客觀存在。
教師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天花板”現象?從現實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感覺不到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專業能力的提升,很多時候工作只是簡單的重復,缺乏創新,缺乏激情與熱愛;教學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要求高,以及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導致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為緩解壓力,有些教師往往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喪失前進動力,滿足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有的會放松學習,消極工作,處于“混日子”的狀態。
教師成長中的“天花板”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難以根除。但是,從學校管理者層面,可以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動性,幫助他們解決發展中的難題,突破發展的瓶頸,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和價值。近年來,我校一直堅持以下做法:
首先,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建立良好的職業心態。加強對教師的日常培訓,從理想情操和價值觀層面,不遺余力地引領教師把教書育人當作終身事業來追求,把追求教育事業的成功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誠如李鎮西老師所言,“我的教育不為領導,不為職稱,不為榮譽,只為我的樂趣本身”。正是這種良好的職業心態成就了他精彩的教育人生。建立良好的職業心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心理基礎,有了它,教師專業發展才有根本動力。
其次,激勵教師立足于校本課題研究,促進專業發展。每周一下午,學校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我們成立“青年教師訓練營”“骨干教師先鋒營”“全員教師共建營”等,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激勵教師投身于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些活動不僅促使教師立足于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思想行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質。
再者,引領教師更新觀念并轉變方法,融入自我反思的意識。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引領者,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欣賞者。教師需要轉變思考的角度,轉變育人方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同時,教師應該培植起源于草根的“反思”意識,從教材解讀與教學設計、教法指導與學法運用、課堂處理與環節把握等方面去深入反思。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如此下來,教師就會打破自身成長中的“天花板”,躍向更高層面的發展,領悟能力也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原因很簡單,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職業,也不僅僅是一門專業,更重要的,它是一項充滿樂趣和藝術的事業。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一中明發濱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