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界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既無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同時又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升。課堂是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主要場所,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清晰地呈現,從而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本文從新課程改革這一視角出發,對小學中段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進行了闡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素養有待提高
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現狀的調查分析得知,部分教師的語文素養有待提高。其具體表現為:一是落后的理念。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依然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理念,教學模式沒有任何改變。二是語文技能欠缺。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加快,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涌現,但仍有一小部分教師缺乏學習意識,忽視教學方法的創新。三是主導課堂的角色沒有改變。雖然新課改一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是有部分教師難以轉變自己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自己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學”。
(二)語文教學目標不明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已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但部分教師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抓準語文教學目標,沒有充分運用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核心素養教育成為空談。
(三)語文教學方法單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產生了許多富有新意且有實效性的語文教學方法,但有部分教師沒有將其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部分教師由于自身教學能力薄弱,在利用一些方法開展教學時,沒有和所教內容相契合,生搬硬套的應用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語文課堂教學脫離實際生活
基于生活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可以給學生一種親近感,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欲望,有助于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但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沒有建立和生活實踐的聯系,導致學生無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
(五)語文教學評價不合理
首先,當前的語文教學評價依然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其中。其次,以考試代替全面評價,用分數衡量學生,局限了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產生了自卑心理,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地發展。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中段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能否正確實施,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那么,如何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提升小學中段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呢?筆者提出如下實施策略。
(一)目標擬定的適切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這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是否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教師還要運用具體的語言闡述教學目標,從而推動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比如,《趙州橋》一文,教學目標不能只簡單寫“了解趙州橋歷史”,而是要具體闡述教學目標為“能用給定的詞語向別人介紹趙州橋,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而幫助學生了解趙州橋在中國橋梁建筑中的地位。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性
在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倡導下,教師要一改單一的知識傳輸方式,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新模式,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1.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小學中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可以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還可以通過學習方法的滲透和指導,讓學生掌握課堂閱讀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比如,《貓》一文,貓的特點很鮮明,它的“古怪”體現在它矛盾的行為表現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讀、探究,從具體事例中深入感知貓的性格。
2. 提升合作與探究學習能力。合作與探究學習以學生合作、教師引領為基礎,小組合作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趙州橋》一文,在學生了解了趙州橋的特點后,教師為學生設置小組合作任務:你們還知道哪些世界聞名的橋?這些橋和我國趙州橋相比,有哪些異同點?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并請各小組將交流的結果以報告的形式提交上來。通過任務驅動,借助小組力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中,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被喚醒,學生局限的思維被打開,課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3. 匯報展示深化理解。匯報展示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體現。通過匯報展示、教師點撥,可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匯報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小組代表借助多媒體,匯報展示全班共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將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全班進行探討。比如,《趙州橋》一文,很多學生不理解文本中關于趙州橋長、寬的介紹。為此,教師可以先將這一難點問題在班級交流中展現出來,并設置問題:大家是如何了解一個事物的全貌?如何具體形容一個事物的雄偉和壯觀?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列數字說明方法的科學性和重要性,然后教師再順勢展示趙州橋的視頻資料來答疑解惑。
4. 提升解決問題能力。拓展升華實現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并幫助學生對文本建構新的感悟。通過拓展,提升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貓》一文,教師設計了隨文小練筆:貓活潑起來是什么樣的,貓安靜下來又是什么樣的……并輔以貓的各種不同表情、動作圖片。這樣學生不僅進一步認識了貓性格的古怪,還對“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有了更深的體會。
(三)主問題提煉的適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課堂提問是繁瑣、無效、沒有探索價值的。為了精準提煉問題,教師必須把握好提問的幾點要求。一是基于題目提煉主問題。如在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為什么20世紀被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20世紀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二是從過渡中提煉主問題。如在教學《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文章哪句話讓你感受到了趙州橋的雄偉和堅固?三是基于習題提煉主問題。如在教學《鄉下人家》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鄉下人家的生活情境怎樣?四是基于情感變化提煉主問題。如在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為什么老屋開始要倒了,后來又站立起來了?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但只要教師堅定改革步伐,不斷地學習、思考、創新,就一定能夠推動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不斷前行。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泮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信息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5-3895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35-1315/G4
微言
復述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福建省晉江市紫華中學 李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