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婷 吳照力 周成才 張紹瑜
摘要:諾木洪是青海優質枸杞主要生產地之一,該地域的氣候環境較適合枸杞種植。隨著枸杞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枸杞產業已經成為當地重要支柱產業。但是近年來不合理的種植管理,導致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癭螨、蚜蟲等病蟲害發生嚴重,影響了枸杞產量與品質。通過介紹主要病蟲害的侵染癥狀、發病原因,推薦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為諾木洪區域杞農科學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枸杞;病蟲害;防治措施;諾木洪地區
引言
諾木洪位于青海省西部,平均海拔高度2 790m,處于柴達木盆地,由諾木洪河和河西洼積形成。資料顯示,當地全年平均氣溫處于6.5-13.6℃,溫度條件適合枸杞生長[1]。枸杞種植需要長日照,諾木洪枸杞生長期集中在4-9月,此段時間該地區的日照時長約為1 600h,日平均日照為8.5h[2],能夠滿足枸杞生長、發育的要求,有利于枸杞的開花結果,晝夜溫差大,有助于糖分及枸杞甜菜堿的合成。諾木洪地區的氣候條件適合枸杞種植;隨著種植結構優化,諾木洪地區枸杞種植面積穩定增加,品種不斷提升,枸杞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新的農業經濟增長點。
1 諾木洪地區枸杞種植現狀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的多年生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鹽堿,分蘗能力強[3],并且有較好的藥用價值。近年來,隨著諾木洪地區種植結構調整,枸杞種植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農業產業,據統計當地枸杞種植面積約為 8萬畝,主要為寧杞1-7號,并有少量蒙杞品種。
2 諾木洪地區枸杞種植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根據筆者對枸杞種植基地的走訪調查,近年來該地區枸杞種植的主要病害為根腐病、白粉病、黑果病等,其中以根腐病最為嚴重。
2.1 枸杞根腐病
枸杞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為茄類鐮孢,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該病是諾木洪地區枸杞種植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嚴重,防治困難[4]。諾木洪農場的枸杞種植多采用扦插苗種植,種植時間久了,水肥管理措施不合理,會加劇根腐病的發生,調查發現,根腐病發病從諾木洪農場一大隊蔓延到七大隊,危害較重的接近800畝,零星感染近萬畝。每年6-9月由根腐病造成的田間平均死亡率為14%,最高可達38%[5]。
2.1.1 根腐病主要癥狀
枸杞根腐病主要危害的部位是枸杞的根莖部及根部[6]。發病初期,僅是個別側根染病,并逐漸向主根擴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現癥狀,隨著根部腐爛程度加劇,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首先新葉發黃,病情嚴重時,整株葉片發黃、枯萎,根皮變褐,與髓部分離,最后全株死亡。枸杞初期染病,樹體表現不明顯,頭茬果坐穩,開始轉色時,上部葉片枯萎現象明顯,掛果量越大的枝條,枯萎癥狀越明顯。
2.1.2 根腐病主要發病原因
根腐病是一種土傳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主要的侵染源,病菌從根莖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過降水或灌溉傳播和蔓延。尤其是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田間積水,植株根部受傷的田塊發病嚴重。諾木洪地區較多園區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這也是該地區根腐病發病嚴重的原因之一。
枸杞根腐病的主要發病機理是:4-5月份,枸杞根系正處于每年的初步發育期,大水漫灌,導致根系周邊積累了大量CO2、H2S等酸性物質,根系細胞壁Ca2+流失,細胞液外滲,細胞死亡,根系壞死,同時大量鐮孢菌繁殖、侵染,從根尖逐步上移到底主根,以至于整個根系腐爛。該地區枸杞根腐病主要是在4-6月開始爆發,7-8月份擴散較為嚴重。
2.1.3 根腐病防治措施
枸杞根腐病的防治,要遵循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多措并舉的方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土壤改良性狀。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通透性。諾木洪地區土壤有機質低,地下水位低,鹽堿儲量大,從改良土壤入手,是解決根腐病根本措施。
2)提倡冬灌壓鹽堿。枸杞根系在冬季處于休眠狀態,這時進行冬季灌溉,不會傷害根系,還能起到壓鹽堿的作用。
3)提倡4-5月澆返苗水。大水漫灌的園區,建議改為滴灌,省水、省工、不傷枸杞根系。滴灌帶鋪設位置需距離主桿10-15cm,避免直接貼近樹體,造成易感部位。
4)補充中微量元素,調理土壤結構。諾木洪枸杞種植區,常年使用二銨和尿素,忽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土壤板結較重,修復土壤結構,是改善枸杞根系環境的重要措施。目前較好的產品土壤調理劑是通過鉀長石煅燒后的硅鈣鉀鎂,推薦使用40kg/667m2。
5)優化微生物菌群。諾木洪地區由于除草劑使用不規范,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優勢減弱,有害微生物菌群大量滋生,也是導致枸杞根腐病日益嚴重的原因之一,所以,以菌治菌,以菌抑菌,可以有效的預防根腐病的發生,建議適當補充復合微生物菌肥或者通過滴灌補充菌劑。
6)化學防治措施。原則上不提倡化學防治枸杞根腐病,枸杞為食藥同補的食品,需要低毒、低殘留、無公害的種植方式,這是今后枸杞生產的方向,少用甚至不用化學農藥,以保障食品安全。但目前,基于農戶依賴化學防治的情況下,對發現枸杞園中有感染根腐病的植株,應當及時清除病株,補栽新的植株,在補栽之前可采用40%噁霉靈或者40%甲霜·噁霉靈等藥劑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必要時將病穴進行阻隔,避免病原菌隨著灌溉擴展到整個園區。嚴重的地區可以進行客土處理,更換新土。發現地上部分侵染時,應及時刮除感染部位,并涂抹噻霉酮等藥物,防治侵染創面擴大。
2.2 白粉病
枸杞的白粉病也是危害枸杞的主要病害之一,屬于半知菌亞門粉孢屬性,主要是危害枸杞的葉片,嚴重時可以危害花和幼果[7]。近年來,隨著枸杞種植面積的擴大,諾木洪地區白粉病也日益嚴重。
2.2.1 白粉病主要癥狀
白粉病主要危害枸杞的幼嫩的新梢和葉片,白粉病侵染初期,會在葉片上形成圓形或者近似圓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呈白色,邊緣呈褐色,嚴重時葉片背面會形成白色甚至是灰色的霉層。受害的葉片皺縮、卷曲、變形,隨著病情逐漸加重,葉片壞死,脫落,病株的光合作用受阻,樹勢每況愈下,造成枸杞減產。
2.2.2 白粉病主要發病原因
白粉病屬于高濕型病害。枸杞白粉病主要發生在雨水較多的年份,水肥管理不合適的園區尤為嚴重,種植密度較大或者修剪不當,導致內堂郁閉,空氣流通不暢的園區發病率較高,樹勢較弱的單株枸杞也較容易發病。
2.2.3 白粉病防治措施
白粉病預防主要是控制園區濕度,避免大水漫灌,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加強樹勢,合理的修剪增強抗性,及時清理生長過旺的枝條,加強園區的通風、透光,減少郁閉。建議秋季落葉后或者每年3月份萌芽前要及時進行清園,枸杞整形修剪的殘枝、枯枝以及病枝要集中到園外進行燒毀[8],尤其是冬季休眠期,避免病原菌越冬成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9]。推薦藥劑:40%克菌丹·戊唑醇懸浮劑1 500倍液;或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1 000倍液;或25%吡唑·嘧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或29%戊唑·嘧菌酯懸浮劑3 200倍液;化學防治過程中搭配3%苦參堿800倍液效果更好。
2.3 黑果病
枸杞黑果病實為炭疽病,在雨季多發,侵染后果實呈黑色;嚴重時枸杞果實染病部位會出現黏液,對枸杞產量和品質有較大影響,直接減低杞農的經濟收益。
2.3.1 黑果病主要癥狀
枸杞黑果病主要危害枸杞葉、花、花蕾、青果等。黑果病染病初期在果面上產生小黑點或者不規則的褐斑,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斑點會不斷擴大,2-3天就會蔓延到整個果實,半個或者整個果實變黑[10],所以當地稱之為黑果病。該病害侵染枸杞花,會導致花瓣出現黑斑,不能結實;侵染花蕾,花蕾表面出現黑斑,輕者形成畸形花,嚴重時花蕾變黑,不能開花;侵染嫩枝、葉片,會形成褐色、半圓形病斑,并逐漸擴大變黑。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會呈現濕腐狀,并逐漸出現粘滴狀橘紅色小點;侵染成熟的果實,干果有黑色斑點或者成為油果[11]。黑果病不但影響枸杞產量和外觀質量,嚴重時導致枸杞直接失去商品性。
2.3.2 黑果病主要發病原因
黑果病是一種典型的高溫高濕性病害。病原菌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3-25℃,最適宜的濕度為80%-100%。當濕度低于75%時,病原菌分生孢子萌發就會受到阻礙,干旱不利于病原菌的流行和擴散。諾木洪地區一般在5月中下旬發病,6月中旬-7月中下旬是發病高峰期,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病原菌的傳播速度就會加快,輕則20%-30%植株染病,重則可達80%以上,甚至全園絕收。
2.3.3 黑果病防治措施
黑果病防治主要是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打破農民“重治療,輕預防”的行為方式。
首先需要加強園區肥水管理,加強枸杞樹樹勢,提高抗病性;再則需要重視修剪工作,上凍前結合修剪,及時清除病枝,減少有害病原菌的越冬;秋冬季節輕修剪,促使枸杞春季早熟;夏季強化修剪,5 -6月中旬,根據高產要求整理樹形,保持結果枝均勻適中,及時清除徒長枝條,改善樹體營養狀況和通風透光條件[12],能有效減輕病害發生。化學防治可以采用77%硫酸銅鈣1 000倍液,或49%丙環·咪鮮胺懸浮劑3 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3 000倍液。枸杞進入幼果期之后,為了減少黑果病發生,要注意葉面補充鈣肥,以增強細胞壁的韌性。
3 諾木洪地區枸杞種植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3.1 枸杞木虱
木虱是枸杞種植中危害最嚴重且危害時間較長的蟲害。枸杞木虱出蟄時間較早,一般在枸杞葉片為完全展開之前。木虱以成蟲或者若蟲取食幼嫩枝葉,導致新葉畸形以及樹體營養不良,初期不易察覺,極易暴發成災[13]。木虱防治應該從每年2-3月份清園工作開始,及時清除園區內的枯枝落葉,并全園噴布2-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者噴施77%硫酸銅鈣300倍液,搭配優質礦物油200-300倍液,可以有效降低越冬蟲口基數。5月初發現枸杞木虱越冬活動成蟲時,可懸掛黃色誘蟲板,捕殺成蟲;產卵盛期,進行化學藥劑防治,可選擇20%阿維·虱螨脲懸浮劑1 500倍進行葉面噴施。
3.2 枸杞癭螨
枸杞癭螨又稱為大瘤癭螨,是枸杞生產中常發生流行的蟲害,癭螨一般是溫度高于25℃,且夜溫高于10℃時進入高發期,諾木洪地區一般發生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其隱蔽性較強,世代重疊。癭螨主要危害枸杞葉片,嫩莖、花蕾、花瓣以及幼果,侵染部位會產生蟲包,嚴重時導致葉片扭曲,對枸杞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嚴重時出現落葉、落果現象。枸杞癭螨年發生動態顯示:蟲癭數量增長高峰期分別為5月和8月,主要原因是枸杞癭螨只能侵入植物幼嫩組織[13],每年5月和8月正值枸杞大量抽發新枝葉的時候。枸杞癭螨能夠借助于木虱快速達到枸杞幼嫩部位并造成危害,癭螨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并且協同木虱一起防治。3-4月枸杞萌芽期,采用20%阿維·螺螨酯懸浮劑2 500倍或20%噠螨靈藥劑對樹冠進行噴灑,可以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3.3 枸杞蚜蟲
枸杞蚜蟲當地俗稱為蜜蟲,繁殖速度特別快,蚜群成蟲和若蟲群集在嫩梢、葉芽基部以及背部刺吸枝葉,嚴重時枝條蚜蟲密集,使葉片變形萎縮,樹勢衰弱,影響枸杞開花結果和生長發育,對產量和品質產生較大影響[14]。蚜蟲成蟲遷飛性較強,在蚜蟲防治過程中,建議采取統防統治的措施。蚜蟲通常喜歡取食新鮮的嫩葉和枝條,通過摘心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蟲口基數。對于蚜蟲防治建議,3月份諾木洪地區溫度開始上升的時候,提前預防,可采用20%啶蟲脒水乳劑2 000倍、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 000倍或20%聯苯菊酯懸浮劑2 000倍進行防治;嚴重時配合5%阿維菌素,或者對抗性蚜蟲可選擇用10%螺蟲乙酯進行防治;不同藥劑交替使用,6-8月份可采用20%滅幼脲2 500倍或者3%苦參堿800倍進行防治,間隔10-15天用藥一次。
4 總結
枸杞病蟲害發生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肥水管理以及不適當的修剪方式導致的,病蟲害防治應當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土壤改良與修復,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改善根系環境;合理搭配樹體營養,增強樹勢,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同時提倡枸杞園覆草與節水灌溉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改善生態環境,增加害蟲天敵群體;提倡低毒低殘留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并且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果實采收前20-30天,禁止使用農藥,以減少果實中的農藥殘留。
參考文獻
[1] 張紅亮.諾木洪種植枸杞生長的氣候條件分析[J].農家參謀,2018(13):74.
[2] 雒維萍,蘆廣元,祁貴明.格爾木枸杞作物氣象條件及其栽培技術要點[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6):3467-3469.
[3] 張文,譚建萍,馬明呈,等.枸杞無公害栽培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12(4):58-59.
[4] 王彥,楊曉民,滕中太,等.枸杞根腐病防治試驗[J].中國果菜,2018,38(3):43-4.
[5] 李薛娟,阿孝珠,白露超,等.諾木洪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J].分子植物育種,2020(4):31-39.
[6] 湛文禮.青海海南州枸杞種植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69-70.
[7] 郝轉.我國枸杞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17,34(18):26-28.
[8] 趙世華,杜相革.無公害枸杞生產實用技術[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9] 胡加,付繆凱,董振輝,等.枸杞病蟲害的發生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4):101-102.
[10] 何嘉,王芳,胡榮梅,等.枸杞主要病害綜合防治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6,57(10):39-41.
[11] 劉正坪,胡俊,高翔,等.枸杞炭疽菌生物學特性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5,20(3):36-39.
[12] 齊美格.柴達木枸杞的價值、產業背景及病蟲害統防統治[J].中國園藝文摘,2012(10):179-181.
[13] 劉賽,楊孟可,李建領,等.枸杞癭螨發生及其與枸杞木虱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19,5(21):638-641.
[14] 呂嘉.青海海西州枸杞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