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涵琳
隨著教育教改的不斷深化,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在農村的邁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小學生正處于懵懂、幼稚、半成熟的身心發展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及時有效地對學生施與美感教育,對于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所以,我們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狀態,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作為小學教師,如何開展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呢?下面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在學校中,美育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科教學進行的,我這里主要談的是我是如何通過音樂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音樂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大綱》指出:“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呢?
一、在教材中挖掘美
音樂教材存在著豐富的美育材料。比如說,在描繪自然的作品中,既有描繪中華大地的名山秀水攝人心魄的美,又有描繪家鄉身邊的普通景物令人難忘的美;而且山水含情,草木有意,無不傾注著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和對名勝古跡的仰慕;學習這類歌曲,不但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而且通過欣賞音樂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繪,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再比如,在直接反映社會美的音樂中,有反映中國人民奮起抗擊外來侵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保衛黃河》;有歌頌人間美好純真感情的《采一束鮮花》《西風的話》;有贊揚同窗之間純真友誼的《友誼的回聲》。學習這些歌曲,學生可以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理智上得到啟發,靈魂得到凈化,這又達到了學校美育的目的。
至于藝術美,幾乎每首歌曲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體現。比如《漁舟唱晚》,在表現自然美的同時又體現藝術美,烘托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的輕松氣氛。整首曲子無論在力度還是在速度上都體現了作者精湛的藝術技巧,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縱觀全曲,不能不說是件完美的藝術品。
二、在教學中體現美
音樂教材中雖然存在著豐富的美育材料,可如果不在教學中體現,那么還是發揮不了美育的作用。針對目前音樂教學情況來看,我覺得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去激發學生的美感。比如,《漁舟唱晚》這首曲子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箏曲,欣賞這首曲子時,首先,讓學生有個初步的了解和印象,之后,再連貫地復聽一遍全曲,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隨便繪制一幅圖畫。同學們都沉浸在美麗的遐想中。那么這節課不只是單純地欣賞了《漁舟唱晚》這首曲子,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同時還讓學生創造了美。
三、在課外活動中進行美育
美育除了堂教學外,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進行。
利用每周進行的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每學期舉行的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道德感知,使小學生明確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結合一定的實例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用正確的審美觀點指導學生對各種事物和現象進行比較和分析,使他們正確區分美好與丑陋。
校園廣播是學校課外進行美育教育不可忽視的途徑。學校要選擇適合小學生聽賞的歌曲播放。如為了使學生了解世界名曲音樂,播放《藍色多瑙河》等著名曲目;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播放《我愛北京天安門》等曲目;為了給學生勵志,播放《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曲目。使學生聽得懂、愿意聽,從而產生對音樂美的欣賞,并在欣賞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總之,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一切可實施的方案,為農村地區培育出更多的新世紀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認真落實美育在農村小學的廣泛實行。讓美育之花在農村的每一個角落綻放,讓世間的每一個地方都不缺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