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芝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未來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先進、智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感受科技發展的同時,也體驗著不同的學習樂趣。依托未來課堂獨特的優勢,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益。
【關鍵字】未來課堂;教學效益;年月日
在大數據與“互聯網+”時代,新技術的出現不斷影響著人們的教學方式。未來課堂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正在實現著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未來教室中智能觸摸大屏取代傳統教室的黑板,學習者每個人都配有一個學習終端(平板電腦),并在該環境中設置多個顯示終端,學習者可以按照需求選擇不同顯示終端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內容推送到學習者的學習終端上。下面以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一課的教學為例,談一談如何在未來課堂環境下提升教學效益。
一、資源整合再利用
對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與合理利用是有效教學的前提。首先,在探究新知環節,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年歷卡,數一數一年中每個月的天數,然后匯報。每個學生只研究一年的情況,通過全班匯報在屏幕上形成五年的匯總表。接下來,讓學生觀察屏幕上的匯總表,看能發現些什么。學生自主思考后小組內交流。最后師生一起分析規律,從而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觀察、歸納和概括進一步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就是對資源進行重組、開發、再利用。
二、多向交互促理解
未來教室內的觸控一體機以及相應的配套設備,教師可以應用交互設備來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這一環境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之間又多了一個互動參與者——未來課堂里的軟硬件資源,即師生與媒體資源的互動,三者的互動如何達到和諧,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引導學生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時教師實踐了這一理念,充分發揮了未來教室的交互功能,提供了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
教師將教學內容以表格形式推送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終端上,要求學生憑借記憶寫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做完后上傳給教師。然后教師隨機抽取若干學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進行展示,讓學生找出規律進行識記。學生紛紛上臺展示自己的識記方法。學生匯報后,教師借助未來課堂顯示屏向學生展示幾種較為常見的識記方法,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鞏固記憶。
三、微課引入解疑惑
通過“未來課堂”,可以將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有趣的小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生第一次接觸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在他們的頭腦中會產生很多疑問,適時插入一些微課,會有效解答學生的疑問。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未來課堂”,將一些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圖形化的圖像,并動態地展示其變化過程,讓學生在初步直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總之,通過微課的學習既解答了學生學習的疑惑,同時又讓學生受到人文價值的熏陶。
四、在線測評有實效
在課前精心編制好本課的隨堂檢測題,并將檢測題通過智慧教室系統推送到每位學生的平板電腦上,學生進行現場答題。教師通過“學生演示”功能,在主屏幕關注每位學生答題情況,然后收取試卷,平臺會分析整個班級以及每位同學的答題情況。這樣不僅能準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科學高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方便在后面的學習中進行糾錯和鞏固練習。這種練習方式,實現了精準教學,科學高效。
總之,未來課堂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向分享、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葉新東,陳衛東,張際平.未來課堂環境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4(01):82-8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魏靜.未來課堂營造積極情緒研究——基于環境心理學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11):59-63+70.
[4]顧小瑋.發揮“未來課堂”優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