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軍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體系中,實驗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是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直觀感受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形成科學態度和思維的重要途徑。面對新課改的要求,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當前的實驗教學要求,制約了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全面加強并推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是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文章以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具體的實驗創新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9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無論是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化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化學實驗教學目標,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和更新,促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化學實驗學習中掌握化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新課程理念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學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化學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核心目標。在這一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要緊緊圍繞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聯系,借助科學探究等多樣化的實驗學習模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更加注重內容,而非形式;更加注重教學過程,而非教學結果。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化學實驗,將枯燥的化學實驗變成具有探究價值、實踐價值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1]。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一)忽視實驗教學,認為其可有可無
教師對化學實驗的重視是開展化學實驗高效教學的基礎。雖然新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但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依然被束縛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將教學重點放到化學理論知識、習題的教學中,認為只要提升了學生的化學成績就萬事大吉了。另外,受高中化學課有限的客觀因素制約,部分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采用教師演示代替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借助口頭實驗代替演示實驗。這一實驗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根本無法滿足新課改后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目標模糊,難以實現“三維目標”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三維目標”,科學設計化學實驗,不斷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但在當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轉變,或者對新課程理解得不夠精準和全面,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常常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作為重心,在針對情感目標的追求中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現象,在實驗教學中過分關注過程、方法等,致使化學實驗教學出現華而不實的現象[2]。
(三)學生實驗能力不足
初中和高中化學之間具有極強的關聯性,高中化學是對初中化學的拓展和深化。由于部分學生化學基礎知識比較差,在學習中難以適應高中階段新教學方法的變革,學習時出現一定的恐懼心理。另外,由于部分學生實驗能力較低,在實驗學習中缺乏積極性,致使其在化學實驗學習的過程中常袖手旁觀,并未真正參與化學實驗過程,無法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最后,部分學生受到傳統學習理念的制約,輕視化學實驗,不愿意將時間、精力應用到實驗學習中,最終無法在課堂上配合教師完成實驗學習。
(四)實驗器材不夠完善,無法滿足日常需求
化學實驗器材是開展化學實驗的基礎保障,一旦出現實驗器材損壞、丟失等現象,就無法保障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展開,無法滿足高中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嚴重制約了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當前也存在著高中學校的化學實驗器材、化學設備比較陳舊和落后的現象,無法保障化學實驗教學的展開[3]。
三、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優化策略解析
(一)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性實驗
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只有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活躍的狀態,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信息。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時候,必須要不斷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據此,教師在設計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時候,應結合實驗的內容,對其進行優化設計,使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實驗學習。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必須給學生營造一個有趣的課堂氛圍,盡量采用幽默豐富的語言、表情、姿勢等開展實驗教學,努力消除化學實驗教學中的緊張,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興趣。最后,在激發學生化學實驗興趣時,必須要結合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等,精心創設生動、有趣的化學情境,在這一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實驗學習[4]。
(二)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課堂上的“灌輸式”實驗教學模式,充分借助分組實驗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實驗學習,并促使學生在分組探究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應結合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地設計化學實驗方案,使之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在此基礎上,教師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確保小組內學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形成互補,最終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還要保證小組之間的綜合能力處于均衡的狀態,保障小組之間能夠在公平競爭、共同促進的狀態下完成實驗學習的開展。另外,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開展,教師針對實驗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及時糾正并實施必要的指導,確保小組合作實驗學習的順利進行。在這一模式下,有效轉變了學生的實驗學習狀態,促使學生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完成化學實驗的探究學習,實現了對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