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軻

摘要:國際范圍內,我國的外貿依存度水平在主要經濟體中是偏低的。隨著“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逐步構建,我國外貿依存度有望進一步下行,外貿依賴有望進一步減弱。研究發現,廣東、浙江、江蘇等三省份的外貿依賴程度較高,地區經濟風險較高。從行業層面來看,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皮革鞋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橡膠和塑料制品、通用設備制造等六行業的外貿依賴程度較高,行業風險較高。
關鍵詞:雙循環;外貿依存度;區域風險;行業風險
一、現階段外部貿易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
現階段,我國對外貿易的外部環境具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方面,世界經濟遭受較大沖擊,外部需求趨于疲弱。國際疫情肆虐沖擊下,全球主要經濟體先后出現經濟停擺,世界經濟下滑的幅度已經大大超過2008、2009年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世界銀行6月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5.2%。需求的大幅萎縮,導致國際貿易規模迅速下滑。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6月表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進出口情況均創下了多年來的最大跌幅,預測全球貿易全年萎縮約20%。世界貿易組織(WTO)也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或將出現13%~32%的萎縮。
另一方面,我國外部發展環境趨于緊張。當前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勢力抬頭,我國在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外交、科技等多個領域均面臨外部打壓。
一直以來,“中國出口”一直是產業界一張響亮的名片,出口是吸納就業和創造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六穩”“六保”明確要求穩住外貿基本盤。在此之中,穩住出口基本盤尤為重要,穩住了出口,也就穩住了就業,也穩住了基本外匯收入。在外貿環境錯綜復雜、形勢嚴峻的當下,客觀評估我國各區域的貿易風險敞口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未來我國外貿依賴程度有望繼續減弱
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GDP)99.09萬億元,年度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31.84%,較2018年繼續下降1.34%。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經濟快速融入世界經濟,中國對外貿易呈現迅猛增長,由此帶來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不斷提高。
縱向的來看,1985~2006年是中國外貿依存度快速上升的時期。1991年外貿依存度首次觸及30%,此后一路高歌猛進,1994年突破了40%,2003年攻克了50%,2006年更站上64.24%的高點。這段時期,是中國外貿依存度的高速上升期。
而從2007年開始,中國則進入了外貿依存度的下降區間。從2006年歷史高點的64.24%逐年下行,2007、2008、2009年分別為61.80%、56.36%、43.23%,2010年有所抬頭,而2011年又恢復下行趨勢回落至48.45%,2019年則已經下滑至31.84%,距離三十年前的1990年的29.46%,僅一步之遙。
橫向的來看,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水平在主要經濟體中是偏低的。2019年,中國外貿依存度為31.84%,低于德國、韓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但高于日本和美國,見表1。未來,隨著“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逐步構建,我國外貿依存度有望進一步下行,外貿依賴有望進一步減弱。
三、廣東、浙江、江蘇三地的出口風險較高
中國幅員遼闊,區域眾多,不同地區間的外貿發展程度也有著巨大差異。2020年,國際需求遭受沖擊,使得原本就因全球經濟下行而較為低迷的國際貿易發展進一步雪上加霜。對于國內部分外貿依賴程度較高的省份而言,國際貿易環境疲弱將對地區經濟形成較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我們測算了國內各省份的外需敞口,將地區外貿依存度(地區外貿依存度=地區進出口總額/地區GDP)作為外需敞口的代理指標。通過測算,2019年我國各省份出口依存度高于中國整體水平(31.84%)的共有三個,分別是廣東、浙江、江蘇,其出口依存度分別為66.35%、49.45%、43.54%。2019年,上述三省的進出口總額為14.56萬億元,占當年全國進出口總額的46.18%。
容易看出,廣東、浙江、江蘇等三省份的外貿依賴較高,因此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影響也將更大。同時需要提出的是,相關研究揭示,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該地區的出口發展態勢具有較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此容易發現,內蒙古、甘肅、貴州、西藏等經濟規模較小的省份受外貿環境變化影響也更小。
另一方面,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省份普遍是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型的地區,其過剩的生產力須通過對外貿易輸出和消化。同時,為了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就必須通過不斷調整政策、稅率、匯率、利潤等經營策略,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而現階段,國際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國際貿易環境趨于復雜和嚴峻,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省份將面臨更大的外貿發展壓力,需根據外貿環境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發展策略。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各地統計年鑒顯示,2018年廣東、浙江、江蘇三省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整體類似,其中,美國均位列三省份的前三強。美國分別為廣東、浙江、江蘇三省份的第二大、第一大、第一大出口國家,對美出口占三省總出口比重分別為17.07%、22.58%、17.98%。
然而,隨著中美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未來對美出口或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這對高外貿依賴的三省份將較為不利,須盡早做出相應市場策略調整。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美國政府在大范圍制造貿易摩擦、挑起貿易爭端的同時,更對我國加強了技術封鎖,給我國現階段的經濟與科技發展制造阻礙。不僅如此,疫情催化下中美關系也出現惡化。這一緊張態勢在華為、TikTok事件上,表現較為突出。與美國不同的是,同為西方發達國家陣營,德國在對待華為、TikTok等事件時的態度卻更為溫和,這與德國作為高外貿依賴國家的背景密不可分。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與美國的貿易依存度分別是70.82%、19.32%,德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美國。這反映出,不同外貿依賴程度的國家進行國際戰略博弈時,擁有較強國內市場、具有較低外貿依賴的國家將處于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