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閉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不同手術治療價值。方法? 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接收的60例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30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試驗組(n=30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眼壓。結果? 試驗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治療后眼壓與對照組對比無差異(P>0.05)。結論? 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應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效果相當。
關鍵詞:青光眼;白內障;手術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7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44-02
APACG是眼前房角關閉、眼內房水排出受阻誘發的疾病,臨床根據其發病情況分為急性、慢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多合并白內障常見劇烈眼痛、視力下降、鞏膜充血等癥狀,若未及時采取有效手段治療會增加致盲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手術為目前治療APACG合并白內障主要方法,但不同術式臨床療效存在差異,本次選擇60例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研究評價不同手術治療方案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接收的60例APACG合并白內障患者研究,以隨機數字表分為兩組。試驗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8.21~71.35歲,均值(56.31±7.15)歲;病程3.14~6.82個月,均值(4.53±0.15)個月;眼壓28.01~41.35mmHg,均值(34.16±3.61)mmHg。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6.72~70.34歲,均值(56.42±8.22)歲;病程3.05~6.98個月,均值(4.61±0.82)個月;眼壓28.32~40.65mmHg,均值(34.12±3.77)mmHg,兩組資料對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經眼部檢查確診者;③降壓藥物無法控制眼壓者;④手術適應證者;⑤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者。
排除標準:①眼科手術史者;②臨床資料丟失者;③伴高血壓者;④伴糖尿病者;⑤伴心臟病者。
1.3? 方法
兩組術前給予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產廠家: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546)點眼散瞳、甘露醇(生產廠家: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61)降眼壓、利多卡因(生產廠家: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1)+布比卡因(生產廠家: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42)行球后神經阻滯麻醉。
對照組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在基底結膜瓣上行5.5~6.0mm反眉型自閉式鞏膜隧道小切口,連續開環形撕囊,待晶狀體充分娩出后吸出殘余黏彈劑、皮質等,植入晶狀體。使用黏彈劑鈍性分離前房角,復位結膜瓣。
試驗組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以穹窿為基底作結膜瓣,以角鞏膜為基底作大小3mm×4mm、1/2鞏膜厚的表層鞏膜瓣。在1:30位做透明角膜切口穿刺進入前房,注入粘彈劑,環形撕囊,對皮質、核進行水分離,對晶體核實施超聲乳化,吸凈皮質,植入人工晶狀體,切除小梁組織、周邊虹膜。
兩組術后應用抗生素滴眼液。
1.4? 觀察指標
①根據眼壓評價臨床療效,顯效為眼壓<21mmHg;有效為術后經藥物治療眼壓<21mmHg;無效為未達到上述標準[2-3]。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眼壓。
1.5? 統計學分析
統計數據借助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檢驗值用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用χ2檢驗,以 [n(%)]表示,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統計兩組臨床療效
試驗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對比無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統計兩組治療前后眼壓
試驗組治療前眼壓(25.62±7.32)mmHg與對照組比無差異,治療后眼壓為(14.42±3.32)mmHg與對照組(14.32±3.14)mmHg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APACG是國內常見常見青光眼類型,臨床實際發現晶狀體下APACG發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前房變淺增加晶狀體厚度在發病中占35%,晶狀體遷移因素占65%,此結論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治療提供依據。有學者指出隨著年齡增加交房逐漸變窄,前房逐漸變淺,晶狀體變厚,60歲以后此現象會加重,從而誘發APACG,通過摘除白內障可解除瞳孔阻滯,加深前房,降低眼壓,從根本上治療APACG[4-5]。
青光眼為臨床不可逆性致盲疾病,與白內障兩者可相互影響、作用,合并出現會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報告顯示APACG致盲率為開角型12倍,且好發于老年人群,臨床在對APACG合并白內障治療中多通過手術摘除混濁晶狀體,而后置入人工晶狀體達到治療目的,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均為治療該病常見術式,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通過隧道切口植入人工晶狀體,具有操作方便優勢,且術后可減少角房粘連發生率,其次該術式摘除混濁晶狀體后可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滯,從根本上解除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發病機制[6-7]。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摘除白內障后植入人工晶狀體,既可恢復屈光間質透明度,還可增加前房、房角深度,提高鞏膜排水功能,達到降低眼壓,恢復視力治療目的,本研究中試驗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眼壓與對照組對比無差異(P>0.05),提示兩種術式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治療中各有優勢,臨床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手術方式治療,分析: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采用隧道切口,切口在角膜緣內1.5mm,隧道長3mm,與超聲乳化隧道切口類似,從而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內,術后降壓效果與超聲乳化手術接近,但若房角廣泛粘連,還需聯合引流術治療,否則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8-9]。
綜上,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治療中療效相當,臨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不同術式治療,確保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楊靜雯,單武強,王娜,等.兩種不同術式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35):109-111.
[2]張艷蔚.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外醫療,2019,38(35):58-60.
[3]郭巍.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1):76-77.
[4]陳星,于建春,沈健,等.聯合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07):1158-1161.
[5]閆文彬.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01):85-86.
[6]柏麗娜,蔡方榮,張鍵.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8,08(16):139-139.
[7]劉科利.52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的護理配合措施及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06(25):126-126.
[8]余聯憲.三聯手術治療老年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5):31-32.
[9]裴錦云,林羽,楊海燕.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分析[J].天津醫藥,2016,44(07):90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