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婷婷


摘? 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預防胃癌患者化療期間不良情緒的效果。方法? 樣本區間:2018年5月~2020年5月,研究主體:70例胃癌化療病例樣本,以隨機單雙號法將納入樣本分組,35例記作對比組實施一般護理,35例記作研究組予以循證護理,對比分析干預效果差異性。結果? 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較?。≒>0.05),干預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經統計,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得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胃癌化療患者,予以循證護理,可最大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緒,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胃癌;化療;循證護理;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05-02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手術、放化療以及靶向治療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方式,因疾病早期基本無任何明顯癥狀,極易被忽視,故早期診斷率較低,大部分患者在被確診時,疾病已經進展為中晚期,失去最佳手術根治機會,需采取化療方式治療,化療雖然能夠起到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在殺滅癌細胞同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害,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出現情緒障礙,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對化療具有積極作用[1]。本次研究納入70例胃癌化療病例樣本,實行不同干預方案,對比分析干預效果差異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樣本區間:2018年5月~2020年5月,研究主體:70例胃癌化療病例樣本,以隨機單雙號法將納入樣本分組。35例記作對比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5~80歲,均值數(62.3±11.6)歲。35例記作研究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4~80歲,均值數(62.1±11.4)歲。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結果為:P>0.05提示研究可行。研究在開展實施之前,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樣本符合胃癌診斷指南與標準[2],具有化療適應證、耐受性,病歷資料完整真實。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伴有語言、聽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礙者,中途脫落或者退出觀察者。
1.3? 方法
對比組實施一般護理,干預內容: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化療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注意觀察化療反應,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處理。
研究組予以循證護理,干預內容: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臨床醫生、護士以及循證醫學專家等共同組成,組織小組成員學習循證護理、胃癌等方面相關知識,循證醫學專家為循證方案的制定提供方法學指導,臨床醫生、護士以及患者與家屬為方案內容提供參考,綜合考慮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循證護理方案。②提出循證問題,依據既往胃癌化療臨床經驗,進行系統文獻檢索,結合患者實際,提出護理過程中潛在的問題、風險。③獲得循證支持,以護理問題、風險為基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等核心文獻數據庫,整合相關信息資料,找出理論支持依據,進一步完善護理干預方案。④實施循證方案,首先,受疾病、化療等影響,會對患者心理造成較大影響,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又會直接影響化療,甚至造成應激加重疾病,因此,護理人員需全面觀察與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對其進行針對性疏導、鼓勵,緩解與消除不良情緒;其次,在化療期間,常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比如口腔潰瘍、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針對口腔潰瘍情況,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和減輕潰瘍情況,針對骨髓抑制情況,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叮囑其切不可劇烈運動,防止損傷關節,針對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使用止吐藥物,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膳食計劃,指導科學進食,以維生素、纖維素含量豐富的易消化食物為主。
1.4?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不良情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生活質量。不良情緒采取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得分高不良情緒嚴重;不良反應隨訪統計計算;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評價,得分高生活質量好[3]。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情緒對比
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較小(P>0.05);干預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經統計,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得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發生與飲食生活、地域環境等存在一定關系,近年來,發生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向低齡化方向發展,胃癌已經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熓桥R床治療胃癌的主要方式,經化療可緩解腫瘤發展速度,改善癥狀,但是,化療也會帶來較強副作用,患者常需承受較大痛苦,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如何減輕化療副作用和患者痛苦是臨床研究重點[4]。既往常規護理因過于機械化,缺乏針對性,很難滿足不同患者個體化差異需求,故整體護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存在可提升空間。循證護理是一種新興的干預模式,在現代護理學科、護理理念發展下而產生,是指在進行護理工作過程中,審慎、明確將科研結論、臨床檢驗以及患者實際相結合,獲取證據,以此來為臨床護理決策提供依據[5]。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較?。≒>0.05),干預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經統計,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得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循證護理在胃癌化療患者中的干預效果卓著,分析原因在于循證護理以有價值、可信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可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能夠滿足其一切合理需求,更符合患者及臨床對護理工作的實際需要。
綜上,針對胃癌化療患者,予以循證護理,可最大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緒,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循證護理可作為推薦干預模式在胃癌化療患者中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程,林楠,劉苓,等.胃癌患者化療并發癥應用循證護理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8(04):111+124.
[2]周艷飛.胃癌患者化療并發癥應用循證護理的預防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0):97-97.
[3]陳星,周筱琴,朱霆,等.循證護理在預防胃癌患者化療期間惡心、嘔吐及不良情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1):98-100.
[4]郭香花,支秀平,陶應美,等.循證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化療患者留置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07):1257-1259.
[5]孫霞.循證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化療效果的臨床影響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