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
摘要:油茶作為玉屏縣重要的經濟林作物,對優化產業轉型有著重要作用。當前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還存在低產林改造規模大、后續發展資金缺乏、加工規模小、資源浪費嚴重、產品單一、缺乏中高端產品等問題;為優化產業發展提出培養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地區特色品牌、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產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發展林下經濟,加快低產林改造等措施。
關鍵詞:油茶;油茶產業;玉屏縣
一、油茶產業發展背景
油茶是中國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經濟林木樹種,受氣候、土壤、降水等相關重要因素的綜合影響,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低山丘陵地帶為主,種植海拔垂直分布范圍多為500~700m之內,廣泛種植于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浙江、四川、云南、貴州、福建、重慶、安徽、陜西等地區;其間分布有著名的武夷山、太行山、井岡山、雪峰山、南嶺及秦嶺等重要山脈,在部分種植區的西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種植海拔可上升至1000m。油茶樹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它生長在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高山和丘陵地區,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純天然級油料,與棕櫚、油橄欖、椰子并稱為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植物,與烏桕、油桐、核桃同屬于我國四大木本油料作物。油茶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亞油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2%左右,茶油不僅容易被吸收而且維生素E含量較橄欖油高出一倍,總體營養價值比橄欖油、花生油以及菜籽油等其他草本食用油高,食用后容易被身體吸收,在我國被譽為“國寶級特色資源”,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為加快促進油茶產業發展,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明確油料生產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在于積極開發特種油料,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芝麻、胡麻、油葵、油茶、油橄欖等作物生產,加強生產管理,提高單產水平。?譹?訛2008年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食用植物油產業健康發展保障供給安全的意見》(國發〔2008〕36號)中明確提出加大包括油茶等特種油料作物在內的油料生產扶持力度。?譺?訛2009年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等部門聯合出臺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簡稱《規劃》)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將我國油茶產業的發展帶進了新的發展時期,《規劃》計劃在2020年我國油茶種植總規模達到7000萬畝,全國茶油產量達到250萬噸。?譻?訛2012年《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在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上要支持發展木本糧油、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竹藤等林產業。?譼?訛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大力增加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供給,切實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提出到2020年,建成800個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點縣,木本油料樹種種植面積從現有的1.2億畝發展到2億畝,產出木本食用油150萬噸左右。?譽?訛通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國油茶林種植面積從4531萬畝發展到6550萬畝,茶籽和茶油產量分別從98萬噸和24萬噸提高到263萬噸和65萬噸,年產值從110億元增加到860億元。?譾?訛
二、貴州省油茶產業發展概況
貴州省是國內重要的油茶種植地區,全省范圍內種植有大量油茶,且種植的油茶品種為多西南紅山茶。貴州省內的油茶種植區域根據地理條件劃分為黔東地區、黔西地區、黔南地區以及黔北、黔中地區和黔西北地區。不同地區的油茶的種植品種、海拔上限等都不盡相同;除此之外其產量、經濟效應也都大相徑庭。黔東地區(銅仁)占有貴州省內80%的普通油茶資源因此是省內油茶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黔南邊緣地區油茶種植種類以普通品種為主,雖然該區域內的種植面積較少,但其油茶產量卻是貴州省內最高區域;而黔北、黔中地區是貴州省普通油茶、特色油茶品種的積極種植發展區域。雖然貴州省的油茶種植面積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是與湖南、廣西兩省的種植規模和存量相比存在明顯差距。邱建生等(2013)指出貴州省油茶產業存量僅有湖南省的1/16,廣西省的1/5。
三、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玉屏縣位于貴州省東部,處于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傾斜的過渡地帶,具有“黔東門戶”之稱,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以低山丘陵兼平地為主,海拔高度大致在400~600米,縣域面積為515.9平方公里,林業用地44.25萬畝,占總面積的57.2%。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2007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示范縣”,2012年被省林業局評為以油茶為主的“經濟林建設示范縣”,2014年“玉屏茶油”被國家質監總局列為地理保護標志產品。2018年國家林草局油茶工程中心設立“西南山地油茶創新利用中心”。
截止目前,全縣油茶面積由2006年的12萬畝增加到現在的22萬畝,涉及全縣農業人口7.8萬人,其中涉及貧困戶3425戶11268人,農民人均擁有油茶林面積2.82畝。2019年油茶投產總面積15.4萬畝,油茶產鮮果1.6萬噸,產油茶籽4000噸,折合產茶油1000噸,油茶產值達2億元。縣內建有高標準油茶苗木培育基地400余畝,年可生產各類油茶優良品種2500萬株,其中貴州黔玉公司育苗面積300畝、可育苗2000萬株,貴州千林公司育苗面積50畝、年育苗300萬株,繼多苗木公司育苗面積50余畝、年育苗200萬株,累計產值達7000萬元以上。
四、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低產林改造規模大
玉屏全縣范圍內的老油茶面積共有12萬畝,雖然部分老油茶林在當前的發展環境下完成了低產林的改造,但還有大部分的油茶林亟需技術改造以實現既定的低產林改造任務,受采伐政策的影響,改造難度較大,嚴重制約了玉屏縣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
(二)后續發展資金缺乏
油茶產業是一項前期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但具有豐產收益周期長(一般豐產期可長達80年)、經濟效益大、抗逆性較強、增產潛力大等優良特性的綠色產業。根據實地調查、通過與種植戶的交流以及相關數據了解到新造油茶林畝均投資大概在1500~2000元,加上前期的整地、造林以及后期的維護、病蟲害防治等資金投入,每畝油茶林的造價在2000~2500元左右。油茶自種植到產出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盛產期時間則長達7年之久;長期的油茶建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由于種植農戶本身就沒有過多的經濟收入和流入資金,因此,無法長期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持續培育資金以及后續的管理、看護資金。
(三)加工規模小,資源浪費嚴重
據統計,玉屏縣共有油茶加工企業30余家,但初具規模的僅有4家,其他都為傳統的民間榨油坊,這些榨油坊采用原始的榨油方法進行茶油的榨取,因為缺乏科學技術的指導造成產品出油率低、資源消耗量和浪費都較大。油茶經過加工可生產研發出高級護膚品,醫療工業使用的潤滑劑、防銹油,另外油茶中含有的茶堿、花黃素等也是醫療行業使用的重要原料來源,當前,加工條件不足、設施設備落后造成產品缺乏精深加工、資源使用不充分浪費嚴重的現象,未能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四)產品單一,缺乏中高端產品
因受生產、加工條件的約束限制,當前縣域范圍內油茶產品品種單一,成品油僅為民間作坊的壓榨油,沒有形成上下游相互融合的油茶產業生產鏈條,嚴重缺乏中高端檔次的產品,無法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加快產品的精深加工建設則可以有效延長油茶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產品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五、推進玉屏縣油茶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培養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地區特色品牌
玉屏縣有著悠久的油茶種植歷史,同時更是貴州省重要的油茶種植區劃地帶,為油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由于生產加工規模小、設施設備工藝落后,造成油茶產品出油率低、產品檔次低;受加工條件的限制,加工坊對油茶果的利用不充分,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從而大大降低了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培養龍頭企業可以有效的綜合利用、優化全縣范圍內的資金、人才、科技等各類資源配置,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升產品,重點依靠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油茶產品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以達到擴大市場的作用。目前玉屏縣由茶花泉油茶基地注冊的茶油品牌“金簫”產品不僅通過QS、ISO9001HE以及ISO22000T體系認證,還榮獲優秀農產品、綠色消費食品、有機農產品等一系列稱號,2014年“玉屏油茶”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總局)列為地理保護標志產品。結合當前已獲殊榮和取得成績,將其作為重點縣級龍頭企業進行全面扶持,改善油茶生產加工條件提高油茶的利用率,延長油茶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以期實現經濟創收;培養龍頭企業不僅有利于打造地區特色品牌、增加產品知名度,標準化、科學化的生產加工更有利于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
可通過由縣財政、稅務部門給予油茶生產企業一些財政和稅務上的支持與優惠用以減輕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農業局、林業局以及科技局從種植栽培等方面為其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與指導,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外出學習以提升生產種植技術水平,加強與同行業之間的交流學習;爭取國家、省級農產品專項資金的支持,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優惠的稅收和財政政策保障等措施為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加快玉屏縣油茶產業的規模化、科學化、現代化的發展。
(三)產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油茶產品單一,產品缺乏精深加工是當前我國油茶行業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可通過與高校、產品研發等科研機構建立項目合作與開發,共同對油茶精深加工產品進行創新研發以增加油茶高端產品的種類數量,通過產品精深加工延長油茶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完善產品上下游生產加工的產業集群建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低產林改造
因油茶前期投資周期長產品收益見效緩慢,為降低企業及種植農戶的經濟壓力和經濟負擔,可采用發展林下經濟的途徑增加產業效益。油茶種植間距較大,因此可在林下套種多種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中藥材、經濟作物,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油茶樹體生長所需養份含量加快實現低產林的改造任務。通過發展林下養殖解決實際發展過程所面臨的經濟效益收入緩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胡芳名,李建安,呂芳德,何志祥.湖南省油茶產業化現狀及發展戰略[J].經濟林研究,2009(04):121-125.
[2]王斌,王開良,童杰潔,姚小華.我國油茶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科技開發,2011(02):11-15.
[3]趙松子.世界橄欖油市場格局及其對我國油茶產業的潛在影響[J].中國油脂,2012,37(10):1-5.
[4]邱建生,羅揚,許杰,王進,徐俐.貴州油茶產業化發展戰略及實現的技術路徑[J].貴州林業科技,2013,41(04):47-55.
[5]李婭,韓長志.云南省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方園藝,2014(02):175-180.
[6]海光輝,張正武,鄧煜,路麗娟,汪加魏,海宏.生物有機肥對油橄欖林地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J].經濟林研究,2019,37(04):75-80.
[7]肖玉霞.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其高效發展措施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29):109-110.
[8]徐新平.油茶種植現狀及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20,43(15):81-82.
(作者單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