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現代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科技的創新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教學創造了優異的環境和條件。本篇文章主要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角度出發,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促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和增強綜合素養,保障其茁壯成長、良好進步。
一、淺析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該教育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和各種新型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有利于更好地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高效應用,推動當下教育教學實現現代化發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現代教育技術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教學的發展,并且現代科技的應用給教師和學生打造了更加良好的“教”與“學”的空間,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空間與時間限制,不僅讓學生提高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強化了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此外,現代教育技術中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從側面促進了校園教育教學實現創新發展,促使學校教育教學更加全面和完善。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原則
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存在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就需要教師遵循以下原則:1.有效性原則。首先,這一原則可以確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保持本有的教學有效性,保障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培養;其次,這一原則可以保障現代教育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有效性,促進課堂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融合各種現代教育手段,從而逐漸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2.融合性原則。嚴格意義上講,融合性原則的遵循是潛移默化中的必經之路,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來說,遵循這一原則可以保障教育技術應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和諧統一,確保新教學方式的使用不會過度激起教學變化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而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穩定發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學生來說,其學習積極性的產生是推動產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所以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第一要務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多使用多媒體技術,把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逐漸向學生主導轉移,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先進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多媒體代替教師的講,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楊梅的種植、采摘、品嘗的視頻,從視覺和味覺感官系統中激起學生的積極性,那么在后續教學中就能順利引入課文中,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育的先行者和實踐者,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而言,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至關重要。教師自身首先要及時革新教育理念,保持教學思想的先進性,其次就是要與時俱進地學習先進教育技術,確保自身教學水平可以及時提升,從而保障課堂教學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確保學生在全新教學模式下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此外,學校可以創新發展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現代化教育教學進行考評,從而促進發現其中的優勢與不足,促進完善教學模式。
(三)多元化發展教學方式
多元化發展教學方式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并促進滿足學生想要接觸新鮮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父愛之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創設情境教學法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播放教育視頻或者音樂等渲染氛圍,促進建立“父愛”教學情境,讓學生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父愛”,并促進建立感恩父愛的道德理念,進而在后續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內容就可以更高效地學習。除此之外,還有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游戲教學法等,現代教育技術與不同教學方式之間的融合應用要注意實踐,并一步步進行改進,以促進其實現完善發展,保障學生學習的高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有著多方面的優勢,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多元化發展教學方式等途徑進行開展。與此同時,要注意遵循有效性和融合性原則,以便于確保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以及保障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