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玲 覃會優
【摘要】該文以近十年國內公開出版的專著和學術論文為線索,試從貴州水族石刻的材料與工具、石刻技法、石刻內容、裝飾風格與表現手法、文化象征內涵和保護傳承等方面,對中國學術界在貴州水族石刻的研究現狀作出述評,以展示貴州水族石刻研究的相關成果和明示將來的研究方向和路徑。
【關鍵詞】貴州水族石刻;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G2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1-049-02
【本文著錄格式】陳佳玲,覃會優.貴州水族石刻研究文獻綜述[J].中國民族博覽,2021,06(11):49-5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黔桂邊區少數民族瀕危傳統工藝保護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8BMZ061)。
貴州水族石刻發源于明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集繪畫、雕刻、書法、建筑等形式于一體的傳統民間工藝。2012年列入第二批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些年,國內學者們從歷史學、藝術學、民俗學、宗教學、藝術人類學等不同角度分別對貴州水族石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為進一步研究貴州水族石刻工藝的學者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資料參考。本文從貴州水族石刻的材料與工具、石刻技法、石刻內容、裝飾風格與表現手法、文化象征內涵和保護傳承等方面進行文獻綜述。通過對近年來貴州水族石刻文化研究成果的歸納和梳理,一定程度上展現貴州水族石刻研究的學術發展動態、為今后繼續深入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材料與工具
(1)原材料。石材是石刻承載物,石頭與其性能緊密相關。楊先謨(2010)從歷史學的角度將貴州水族石刻的原材料總結概括為青石、頁巖、白棉石、砂巖、大理石、花崗巖,麻石等。[1]因貴州盛產青石,是貴州水族石刻材料的首選。青石質地柔軟,適宜造型,易雕刻成柱頭、柱體,形象逼真;頁巖結構密實、質地堅硬,具有多種造型風格;白棉石硬度高、耐腐蝕,顏色白亮、可用于雕刻復雜造型;砂巖為顆粒狀、質地柔軟,色彩選擇多,適用于雕刻建筑裝飾;大理石的質地細膩、顏色光亮潤白,適用來刻畫細膩的線條;花崗巖質地堅硬、顆粒粗糙,不易風化,適用于各種大面積的雕刻。石材選擇通常綜合作品內容及表現形式需要。
(2)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貴州水族石刻工具種類繁多且各具特色。何曉倩(2015)從歷史學的角度將石刻工具分為傳統手工石刻工具、現代新型石刻工具、輔助及安全防護工具三大類。傳統石刻工具包括鐵錘、鑿子、刻刀,墨斗、直尺以及后期打磨砂輪、砂紙、上光的蠟或油等;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的石刻工具則以電動、氣動工具為主,包括電鉆、電磨機、直磨機以及相配套的鉆頭、刀切片、磨片和磨頭等;安全防護則包括防護眼鏡、防塵面具、帆布手帕等,[2]不同工具產生的雕鑿語言各不相同。
二、石刻技法
石刻技法可以結合內容,形式和材質來呈現豐富的石刻藝術作品。汪力(2014)以藝術的角度將貴州水族石刻技法劃分為浮雕,圓雕,透塑和陰刻三大類。[3]浮雕在貴州水族石刻中是常見的一種雕塑手法,具體工藝是在一個平板上雕刻所要塑造的形象,浮雕通常是附在另一個平面上,使其脫離了原材料的平面;圓雕,又稱立體雕,是指三維不壓縮的立體雕塑。圓雕的技法是要求雕刻師能夠全面地雕刻石料;透雕是在浮雕技法的基礎之上,將石材背景進行部分或者全部鏤空,之后保留凸出的雕刻內容部分;陰刻是介于浮雕和圓雕之間的雕塑形式,主要是將雕刻有圖案的部分挖空,具有疏密虛實、方圓頓挫、粗細長短等特點。不同形式的雕刻技法可以將石刻內容和題材靈活展現,達到造型語言干練純樸的效果。
三、石刻內容
貴州水族石刻以墓葬石刻為代表,依據不同部位雕刻內容,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楊俊(2012)以藝術學的角度包括圖案、符號、文字等方面總結出了貴州水族石刻的內容包羅萬象。人物類有水族普通人物和神話人物;動物則有水族人民飼養的家畜和神話瑞獸,例如獅、麒麟、野鹿等;植物類最多的就是葫蘆,還有各種花草樹木,包括梅花、竹林、桃樹、蘭草等;幾何紋種最常見的有回字紋、菱形紋、八字紋等。[4]王英莉,段曉昀(2016)在水族石板墓的裝飾進行探究時,發現了貴州水族石刻還包含羽毛扇、水書、銅鼓,以及彰顯孝、禮,守護亡靈的石傭像。[5]王科本,宋軍(2017)從民俗學的角度講將石刻內容分為祈子、延壽、招財、吉祥四大主題。[6]貴州水族石刻內容的題材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集中表現了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與美好向往。
四、裝飾風格與表現手法
(1)裝飾風格強烈。貴州水族石雕的裝飾風格,受到雕刻手法的提高和對中原墓葬裝飾文化的吸納借鑒,在造型上能如實地再現題材的真諦。關于貴州水族石刻裝飾風格婁強(2019)從藝術學的角度將其分為平面和立體的裝飾風格,[7]以墓壁和碑體等為主體的平面雕刻,畫面常根據石碑平面空間大小采用矩形構圖,并在構圖內雕刻畫面需要內容,從而達到淺浮雕的樣式和藝術效果;而另一種以立體裝飾為主的石刻結構,受裝飾部分、裝飾結構的不同而產生形態上的差異,通常用于立體空間中的碑體,墓側,墓頂,前葬和后衛等凸起于墓壁。貴州水族石雕裝飾的藝術語言從側面表現了水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家庭組織,信仰與習俗等民族文化。
(2)表現手法多樣。貴州水族石刻通過多樣的表現手法與一定動靜結合的方式來表達吉祥寓意的內容。關于貴州水族石刻的藝術表現手法,楊先謨(2010)從藝術學的角度總結為抽象、具象、象征、諧音、隱喻等。[1]具象寫實手法是水族墓葬石刻造型風格的主體,多用于人物與動植物的造型上;抽象表現手法可以是一種具體的符號,人們通過符號來傳達寓意。象征表現手法通常象征物暗示力強,并且具有公認的象征意義,常用來刻畫祈子延壽、招財納福、吉祥如意、驅邪避災等有寓意的主題;諧音常體現在蝙蝠的“福”、鹿的“祿”音等都體現了水族人民渴望后代子孫的興盛發達的愿景。
五、文化象征內涵
水族作為一個有多神信仰的民族,隨著人們生活與價值觀念的不斷發展,不同的內容也映射出不同的文化內涵。王鋒(2016)從民俗學的角度對水族墓葬石刻的女性形象進行,提出女性作為社會主體存在,需要訴諸藝術角度講解。[8]通過研究女俑、女神、乳姑等石刻形象發現其隱含的圖像學內涵。貴州水族石刻中刻畫裸女、哺乳幼子等場面,體現的實質是原始的生殖崇拜。何曉倩(2017)從民俗學的角度分析水族文化,生活及精神狀態解析貴州水族石刻的藝術價值,分析了某些夸張刻畫性征的表現暗示了原始的生殖崇拜,通過創造藝術圖像能夠表達生息繁衍的生活情趣。[2]從原始圖騰崇拜、進而發展到巫術與宗教信仰、再到尋求美好的精神寄托與弘揚孝道,這些標刻有水族原始文化的印記一直流傳至今。
六、保護與傳承
貴州水族石刻保存了很多水族畫像和水族文字,是水族珍貴的民族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美學價值。有效保護和傳承利于弘揚水族傳統文化,實現少數民族瀕危傳統工藝的可持續發展。楊先謨(2010)從人類藝術學的角度論述了貴州水族石刻是一種具有原發性直接來源于人民大眾的美術形式,貴州水族石刻經過歷史的演變,行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美學價值,是我國民族民間手工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1]受現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機械化生產、外出務工勞力輸出、傳承人老齡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傳統的貴州水族石刻面臨瀕危的境地,亟需采取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
七、結語
近些年,學者們分別對貴州水族石刻的不同內容、不同視角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豐富了貴州水族石刻工藝的本體研究內容,為進一步研究貴州水族石刻工藝的學者提供理論依據和資料參考。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展貴州水族石刻工藝,如何培育貴州水族石刻傳承人,如何樹立貴州水族石刻品牌等,需要學者們對貴州水族石刻整體而深入的田野調查,了解傳承人的疾苦,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貴州水族石刻進行研究,對傳承和發展貴州水族石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先謨.水族石刻藝術初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8).
[2]何曉倩.貴州水族墓葬石刻裝飾研究[J].西江文藝(下半月),2015(11).
[3]汪力.水族墓葬石刻藝術探究[J].神州,2013(17).
[4]楊俊著.水族墓葬石刻[M]. 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10(12).
[5]王英莉,段曉昀.水族石板墓的形制結構與裝飾石刻考察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6(2).
[6]王科本,宋軍.水族墓碑石刻的裝飾結構與圖騰文化初探[J].美術大觀,2017(7).
[7]婁強.水族箱式墓葬建筑裝飾研究[D].湖北:湖北民族大學,2019.
[8]王鋒.水族墓葬石刻中的女性形象探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4).
[9]王科本,宋軍.水族墓葬石刻藝術的宗教文化研究[J].大眾文藝,2017(13).
作者簡介:陳佳玲(1995-),女,江蘇常州,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設計。覃會優(1968-),男,布依族,貴州荔波,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常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研究員,研究方向:視覺傳達、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
(通訊作者:覃會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