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于春偉 溫瑩瑩 季玉祥 文少白
【摘要】? ? 全球生態環境日益影響人類健康,“全健康”理論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新時代賦予“全健康”內涵之一要求對影響健康的所有因素進行干預,本質上是人和自然達到和諧統一,與強調人類、環境以及生態協調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尤為契合。學校是生態文明教育實施的重要陣地,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將“全健康”理論融入到生態文明相關思想、理念,進而推動生態文明理念的實施。
【關鍵詞】? ? 全健康? ? 生態文明? ? 生態文明意識? ? 教育宣傳
生態環境的惡化,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由此也引發了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這些阻滯了全球經濟的發展,給人類生存帶來巨大的挑戰。這些問題的涌現是人類、動物和自然失衡的集中體現,是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反饋,新的時代關注環境健康刻不容緩。進入21世紀,“One Health”理念不斷形成,將“One Health”譯成“全健康”已得到不少專家的認可。“全健康”理念尤為關注人類、動物和環境之間的關聯性,以“人類—動物—環境”為整體視角對復雜的健康問題進行解決,涉及人類和動物健康、環境健康、食品安全和生態健康等多方面。新時代賦予“全健康”內涵之一要求對影響健康的所有因素進行干預,本質上是人和自然達到和諧統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中華民族要實現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和把握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文明發展規律,不斷夯實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生態環境基石。”由此可以看出,“全健康”理念與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緊密相連。
學校作為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具有進行思想文化教育、科研創新和培養社會發展需求人才的重要使命,應該成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主陣地。生態文明教育不但要培養青少年的生態文明價值觀,更要培養青少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與實踐能力,其中具有生態文明理念是前提。因此,需要將生態文明相關思想、理念納入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擺在學校日常及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結合學校實際,制訂生態文明教育規劃與具體的實施計劃。這也是普及生態文明理念最根本的途徑,
一、重視青少年的生態文化宣傳教育
“全健康”理念指出,要注重人類、環境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黨的十九大指出,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因此,要認識到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社會性和長期性,需要持續努力來完成這項任務。如果學生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同時就具備了一定的生態意識和保護環境的大局觀,就能避免過去“先污染后治理”“ 邊污染邊治理”的尷尬發展模式。另外,青少年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快,可塑性強,因此在青少年階段將“全健康”這一新的理念融入到生態文化宣傳教育,容易使孩子們形成自覺地愛護生態環境,培養起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1.教育部門需要加強生態知識教育與生態意識培養,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方式手段。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主要感官吸引力較強的圖文并茂的環境科普知識與保護環境行為進行環境與生態意識的培養;對中小學生的生態意識教育可以將生態文明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在中小學的有關課程以及課外讀物中增加生態科普知識、環境保護知識和生態道德規范、環境法律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等內容;在中專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可以開設生態文明線下課程或者在線網絡公開課。
2.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教育形式較多,可以通過課堂理論教育與課外認知實習教育相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將生態文化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之中,培養出具有生態文化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具體的來說,可以利用寒暑假,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定期組織安排學生開展生態旅游夏(冬)令營活動,參觀生態保護示范區或生態文化教育基地,感受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學校制定規范的環保公益活動,定期開展義務植樹綠化、清除污染、“文明大行動”等環保公益勞動;開展以“熱愛大自然” “生態環境,人與自然”為主題的寫作比賽、詩歌朗誦會、演講賽、辯論賽以及攝影繪畫比賽等環境保護文化活動,提升生態文化意識。
二、加強對學校領導層面的生態文明知識培訓
學校各級管理部門的領導干部是否具備生態文明素養與知識儲備,是否能掌握“全健康”這一新的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也是影響學校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宣傳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自身充分理解掌握生態文明觀念和“全健康”理念在時代發展中的意義,才能引領學生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因此,加強學校領導層面黨政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知識培訓是非常重要的。
1.對各級教育部門領導干部進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引入到培訓內容之中,每年定期舉辦生態文明專題培訓班,系統學習生態科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理論和有關環境保護、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并將這些環節與任職,晉升相結合,以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生態意識。
2.定期組織領導干部學習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通過專題研討會或邀請有關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以達到提高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水平的目的。
三、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理論修養和知識水平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尤其是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知識更新速度遠遠超過以往,“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現代教學。因此,必須開展生態文明專題教育,加強對教師生態文明知識的培訓和“全健康”理念的推廣。
1.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中融入生態文明課程內容;積極開展鄉村田園課程活動現場展示交流,推送教師去企事業單位學習,提高廣大教師的生態文明知識水平,提高“雙師型”隊伍建設力度;積極邀請相關企業專業人員從實踐角度進行專業教育。
2.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生態文明意識與專業課的講解有機結合,寓教于學,寓教于自然,將課程思政坐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生態意識。
四、積極開展全校師生員工的生態文明普及宣傳工作
生態環境的優劣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生態文明建設是大家的共同事業,需要每個人提升個人的生態文明意識。
1.學校加大新聞媒體宣傳力度,加強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宣傳,普及生態文明有關的基本國情國策、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全面提升師生環境保護理念和生態文明意識。通過組織開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和節能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學校智能部門聯合學生開展綠色校園、綠色宿舍等創建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同時,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宣教隊伍建設力度,提高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宣傳能力。
2.在全校范圍內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推進師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推行勤儉節約、光盤行動,綠色低碳,文明出行等現代生活方式,營造以綠色飲食、綠色校園、綠色出行為主導的生活氛圍;積極推廣使用節能型電器、節水型設備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等活動。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和建立學校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制度,及時公開各類環境信息。組織相關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和力度。
五、結束語
“全健康”是一個全方位的理念,本質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落實和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理念實踐,與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密切相連。隨著“全健康”理念的不斷推廣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有望在課程內涵、培養模式等方面實現生態文明教育重大轉型和發展,有助于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素養的新時代學生。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
[2] 盛欣. 新時代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分析——基于湖南省高校的調查與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 2020, 6: 35-41.
[3] 姜江. 新媒體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機制創新的路徑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 2019, 1: 66-72.
[4] 張軍, 文少白, 于春偉. 淺析在信息化背景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金課”的建設策略[J]. 新課程研究, 2020, 7: 22-23.
[5] 王振翠, 于春偉, 張軍. 基于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課程的多元化創新教學模式的探討[J].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9, 34: 50-51.
[6] 于春偉, 溫瑩瑩, 張軍. 淺談高校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育途徑——以海南醫學院為例[J], 教育現代化, 2019, 105: 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