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構建新媒體語境下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視角,通過對濱州市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現狀的深入調查與分析,提出應深入挖掘符合濱州地域文化的資源,詳細完善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的基礎與應用設計系統,重點提升城市新媒體技術、設備的應用。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新媒體技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0-00-02
1 新媒體語境下城市視覺識別系統
所謂新媒體語境下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主要強調的是媒介方式的升級與變化。相對傳統媒介而言,它是以現代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采集及數字化為手段,通過實時性、交互性、視覺性等特點對城市形象的信息傳達,進而取得公眾的認同和信任。可以說這種交互式、移動式的新媒體技術給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創新性帶來了嶄新的研究課題。
濱州作為山東省境內一座發展中城市,近期發展目標是打造以黃河地域文化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城市。在新媒體技術普及的今天,濱州的城市形象問題一直處在積極努力的建設狀態中。但迄今為止,仍未有正式的城市形象標志與系統的城市形象設計。因此,在新媒體語境下構建濱州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促進城市發展的新策略,它不僅能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突出城市個性特點,弘揚城市精神文化,還可以提升城市整體競爭意識,形成良好城市品牌。
2 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構成
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作為城市形象設計內容的一部分,主要是以抽象的視覺化、符號化語言構成識別與再現,其具體分為基礎設計與應用設計兩部分。第一部分將體現城市個性特點的地理、人文、經濟等綜合性資源進行提煉、分析與整合,并設計成體現城市內涵、精神的獨特的、易識別的圖形或視覺符號。包含城市形象標志、圖案、文字、IP形象設計及標準組合等。其中核心要素是城市形象標志。第二部分主要是將基礎設計中的要素運用到應用系統設計中,包含能夠體現城市形象的辦公、導向、交通、廣告、公共藝術及公共設施等系統。系統之間的內容與功能是不同的,比如辦公系統是代表城市形象辦公用具,主要有名片、檔案盒、信紙信封、辦公用筆、文件夾、公事包、資料冊和票據等等,用于城市與城市、城市與企業的日常辦公等。將城市形象標志、圖形、字體及色彩形成符號化組合,運用到各個系統內容的展示中,從而形成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
3 濱州市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現狀調研與分析
近幾年,隨著國內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城市形象為代表的城市品牌得到不斷發展與提升。濱州市秉承“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的城市框架,先后建成了西紙坊黃河古村落、魏集古村落、水落坡民俗文化園、三河湖生態文明風景區等特色景點,城市的文化特征在建設與旅游發展方向中逐漸形成。
但筆者對濱州市所屬范圍濱城區、老區及高新區周邊的調研發現,濱州市對城市形象視覺識別設計的立體化、全方位的呈現相對滯后,沒有形成統一的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不能很好地傳播城市的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沒有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的核心設計——城市形象標志設計。濱州市曾向全國征集城市形象標志設計,最終采用者空缺,沒有形成統一的城市形象標志。在網絡發布的濱州城市形象宣傳片,沒有對城市的獨有形象和性格進行塑造,沒有體現城市外延和內涵的城市形象標志的身影,從而沒有給社會公眾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城市色彩更換多次,不夠統一,色彩區域劃分混亂。2012年,濱州市在相關文件中有了城市色彩規劃,但并沒有和城市建設文化相聯系,沒有針對性的策劃和持續的統一宣傳。直至2018年,濱州市再次在城市色彩規劃中提出綠、黃、藍、銀白、橙五種代表性色彩方案,但沒有各個色彩具體的控制導則。在城市建筑、街道、公共場所的宣傳廣告中缺乏統一的城市色彩應用,城市的宣傳中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城市色彩體系。
第三,沒有規范統一的城市視覺應用要素設計。在濱州城市形象辦公系統、公共設施系統、公共交通系統、廣告傳播系統及標識導向信息系統等視覺應用要素方面,沒有規范統一的視覺效果,更不用說運用到具體的城市位置了。個別街區如彭李社區的商業街區有新建的指示牌,顏色鮮亮效果不錯,但只是自己獨立的設計沒有和周邊街區形成統一視覺特點的設計。從整體城市形象看,缺乏辨識度,不利于城市形象的統一、整體的宣傳設計及應用推廣。
4 新媒體語境下構建濱州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主要做法是:先確定自己的特色方向,再開發和利用城市現有資源,當呈現新形象、新樣貌時再進行宣傳推廣。濱州也是朝著這個發展思路進行的。濱州市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生態文明等文化底蘊豐厚,可以說這是濱州城市形象視覺設計不竭的源泉。
4.1 深入挖掘與提煉地域文化資源
濱州市有諸多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以孫武為代表的董永、范仲淹和杜授田等歷史名人。以黃河樓為代表的黃河魂、唐賽爾、魏氏莊園、黃河大橋、中海航母、杜授田故居、孫子兵法城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標性建筑。以胡集書會為代表的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剪紙、柳編、傳統呂劇、鼓子秧歌等。大河、大湖及濕地公園景點等遍布境內。應在挖掘濱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資源的同時,繼續深入提煉兵書、海洋、石油及生態文化等獨特的地域文化與設計元素。
4.2 重點提升城市新媒體技術、設備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倍受人們的關注,而新媒體技術的科學性、交互性及體驗性等優點,也使其成為城市發展的優先選擇。因此,進一步應用新媒體技術及設備,有助于城市新印象的形成和發展。譬如,在濱州市高層建筑中將城市照明、戶外廣告與新媒體相結合,這樣遠遠望去便能識別相關信息。在主要街道空地中投放LED屏,隨著畫面的不斷切換,人們在休憩、閑暇時可直觀看到相關信息[1]。還可在城市公園、景點的空間設計中結合新媒體技術,將其投放在公園空地中形成游戲場面,運用3D追蹤技術,追蹤孩子身體移動軌跡,形成對壘局面。這樣的新媒體技術不僅為城市帶來了鮮活的氣息,也使居民對城市生出特殊的情感。
4.3 合理構建濱州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的基礎系統
4.3.1 構建“多元化”的城市形象標志設計
新媒體時代,“多元化”強調的是造型形態、媒介展示、形態動畫與交互方面的多元化設計。而城市形象標志是城市象征性的視覺符號,是城市識別的重要元素,其多元化的設計,能提煉出符合城市鮮活個性的特色視覺符號,更能突顯城市獨特的文脈特征。
根據濱州市政府相關文件,2019年濱州市城市形象設計的定位是“四環五海,大河湖城”,要注重彰顯城市特色,挖掘生態、文化、水系等特色資源,進一步將其打造成集生態、文化、地域特點的新型城市。
筆者認為要以提煉地域文化元素為切入點,將當地的地域特點、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歷史名勝作為視覺材料,整合各項元素進行藝術再設計,深入挖掘其精神文化內涵。比如,在城市形象標志設計方面,可以從黃河文化、孫子文化、生態濕地文化入手,將新舊城區的建筑元素,黃河、湖泊、大海構成的水元素,濕地、飛鳥、花草組成的生態元素,孫武、杜授田及與之關聯的歷史元素,歸納、整合、提煉成各種簡化形態,以不同的表現形式運用到文字、色彩、聲音、交互及動畫中,再將其形態過程進行實時、更替變化,從而實現標志的靜態到動態多樣化形態的轉變、交互式設計的轉變,將其巧妙地轉化為符合當代功能需求與審美需求的視覺表達。這種展現及表現形式,既傳達了濱州城市形象標志的理念,又為濱州城市形象的傳播注入了新的視覺傳播元素。
4.3.2 規范城市色彩規劃
城市色彩作為一種被感知的空間語言,具有較強的識別性和感染性,可以傳遞城市特有的形象內涵和人文情懷。科學的城市色彩規劃更有助于人們的感知,也易于控制。濱州市在(2018—2035)城市規劃中確定以綠、黃、藍、銀白、橙五種顏色為城市色彩,并針對主城區劃分了七個色彩區,但至今沒有具體應用。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盡快建立各個色彩區的控制導則。首先,導則應體現總體目標、使用范圍、應用原理與原則以及具體控制方法。其次,根據濱州城市總體色彩特征,分區特色定位,制定參考色譜、禁用色譜和分區色譜。再次,豐富城市廊道、節點及可視邊界等城市空間構成元素。將色區中的建筑、廣告以主次色調分布,形成帶有城市主體色調的廣告標識、雕塑小品。如此,既有益于色彩的辨識和感知,又突出形成心理暗示效應,從而亮化城市色彩名片,加深公眾對城市街道空間、特色建筑、色彩區域的印象。
4.3.3 開發特色的城市動漫IP形象
城市動漫IP是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它是將城市精氣神特色凝練而創造出的一個符號化個性化的形象,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和傳播性,能夠快速聚集人氣和提高城市認知度。因此設計一款符合濱州城市氣質的動漫IP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建議濱州市政府職能部門委托一支專業設計與開發團隊進行運營。動漫IP形象可以從飛機、棉花、海鹽、黃河、冬棗、呂劇、泥塑、渤海黑牛等體現濱州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物產資源中確定,以小說、繪本、動畫、主題樂園、主題酒店和主題農場等模式開發,將其塑造成擬人化的、活潑可愛的、吉祥寓意的卡通造型。通過城市IP運營團隊在線上、線下開展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保證實時更新,作為長久的文化產業來運營發展。
4.4 深入發展濱州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的應用系統
4.4.1 強化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對城市形象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構建視覺形象統一、功能完善的智能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能更好地完善濱州的城市形象。首先,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打造一個對城市地圖查詢、景點搜索、定位追蹤、出租車服務、公交站點顯示、社區活動搜索等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通過語言交互、聲音交互、觸摸交互、肢體交互等進行信息反饋。其次,將濱州市城市形象視覺識別基礎系統中城市形象標志、標準字體、標準色彩及延展圖案等,分別應用到公交車、出租車、公交站點、站牌及燈箱處,這樣便形成了統一的視覺形象,并容易被識別、復制和傳播。
4.4.2 升級多功能城市信息導視系統
目前,濱州城市信息導視系統是以傳遞二維平面信息為主的形式,存在功能性單一的弊端。升級為多功能信息導視系統不僅可以解決基本識別問題,還能在功能、技術方面得到大的飛躍,極大增強精神愉悅感。未來城市空間導視系統的設計視角將趨向于多維化,采用多種視角和技術手段來展現導視系統的功能,通過形、聲、觸、聞、味等元素的加入,達到對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官知覺的關注[2]。總之,新媒體時代在信息的傳播方面會更加方便快捷,符合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要,為濱州城市形象注入了新的科技力量。
4.4.3 發展新媒體廣告系統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城市視覺形象的宣傳也從傳統廣告媒體轉向新媒體廣告——以手機、互聯網、戶外視頻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保留傳統廣告形式的宣傳,針對濱州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理念,以新媒體廣告形式設計制作系列形象廣告,大到戶外廣告,小到公交車身廣告、廣告欄、宣傳冊、宣傳折頁等,進行統一設計,以互聯網網絡平臺、城市宣傳主頁、戶外視頻、投影、觸摸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要適度控制和規范城市戶外廣告系統,嚴格避免亂貼亂畫。除此以外,設計城市名片和配套的城市公共禮品,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強化獨特的城市形象。
5 結語
當下,雖然新媒體技術已成為城市的新寵,但濱州市在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創建生態、美麗、和諧城市的過程中,城市形象的構建仍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應根據濱州市自身客觀條件,不斷挖掘城市特色文化,塑造和發展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并結合新媒體技術的科學性、體驗性與交互性特點,加強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傳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濱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會伴隨著濱州的城市品牌得到長足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吳丹.以城市視覺設計為主導的城市形象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5):94-95.
[2] 張娜婷,邰杰.城市空間導視系統發展趨勢的初步研究[J].學研探索,2020(01):154-155.
作者簡介:高俊鳳(1980—),女,吉林遼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