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揚
(貴州省黔東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貴州 凱里 556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生態環境保護對監測數據的要求越來越高。貴州省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各市州環境保護監測站上收到省級垂管后,以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工作為主,執法監測等工作下移至縣(市)環境測站(三級站)。貴州省生態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后,黔東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事權上收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黔東南州的縣級生態環境監測資源分散、監測能力弱、問題突出、亟待解決,加快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建設已迫在眉睫。目前,黔東南州縣級環境保護監測站小、散、弱和設備短缺、設施簡陋等問題突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能力嚴重不足,實施縣級環境保護監測站能力提升,集中資源推進黔東南州環境監測區域站的建設勢在必行。
按照“大穩定、小調整”原則,在“不增編、不增員、不增加財政支出”的總體思路下,優化、整合黔東南州各縣(市)生態環境監測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配置,重點分析建設凱里市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模型,研究全州4個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建設思路;凱里片區:以清水江流域上游生態環境監測為主的“1+4”區域站建設,即:以凱里市環境監測站為核心,建設凱里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現監測業務覆蓋凱里市、麻江縣、丹寨縣、雷山縣、臺江縣5個縣。天柱片區:以清水江流域下游生態環境監測為主的“1+3”區域站建設,即:以天柱縣環境監測站為核心,建設天柱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現監測業務覆蓋天柱縣、劍河縣、三穗縣、錦屏縣4個縣。岑鞏片區:以舞陽河流域上游生態環境監測為主的“1+3”區域站建設,即:以岑鞏縣環境監測站為核心,建設岑鞏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現監測業務覆蓋岑鞏縣、黃平縣、鎮遠縣、施秉縣4個縣。從江片區:以都柳江流域上游生態環境監測為主的“1+2”區域站建設,即:以從江縣環境監測站為核心,建設從江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現監測業務覆蓋從江縣、黎平縣、榕江縣3個縣。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基本思路,結合未來監測事權及監測目標的發展趨勢,近兩年內4個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擬以完全滿足黔東南州監測需求作為建設目標,兩年內應完全具備黔東南州所有涉及的相關廢水、噪聲、廢氣、固體廢物等污染源、執法及應急監測能力;完全具備地表水109項、地下水93項、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污染控制45項、固定污染源VOCS檢測24項、環境空氣中VOCS檢測70項等監測能力。
通過分析4個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驗室的工作任務,統計出所需監測指標,核算出各項指標的單月的工作量,綜合考慮其達成的目標,從CMA資質認證的組成部分人、機、料、法、環(人員、設備、標準物質及試劑耗材,方法標準要求、檢測資質)等五個角度出發(重點考慮人員、設備、資質),論證人員的整合、設備的重組及新增、環境的改造升級,以滿足資質擴項需求及后期檢測工作正式開展后的各項需求,綜合布局4個生態環境區域站的整體工作。
第一角度:“人”,人員配備建設。通過貴州省環境監測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核算每個區域站的工作任務量,再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中對人員崗位的設置需求及質量體系和實驗室正常運轉過程中所必備的人員需求,人員構建上必須涵蓋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內審員、樣品管理員、設備管理員、采樣人員、檢測人員、報告編制人員、標準物質管理人員、檔案管理員、試劑耗材管理及采購等人員,初步核算出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的人員專業素質要求情況及配置保證數量(見下表)。通過整合、遴選、招聘等方式完成4個區域站的人員補齊。
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區域站各崗位人員數量需求及崗位職責
第二角度:“機”,設備配備建設。需要對現有4個區域站監測能力進行設備監測提升,從橫向和縱向提升監測能力和效率。通過對16個環境監測三級站現有設備進行分析,結合4個片區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實驗室監測任務和建站目標,整理出4個生態環境監測區域站分別所需儀器清單,通過設備整合、采購等方式進行補充。由于設備補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它貫穿從儀器設備的購買到取得相應監測能力并正常開展監測任務的全過程。如何將儀器設備用好,將人員培訓好是本項目的重中之重。且因現有人員專業技術能力相對薄弱,相關技術記錄模板缺失, 對新項目擴項過程中涉及的試劑、耗材、標液等基礎資料繁雜,對后續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不一定能有效應對,儀器設備的加強要注意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并提出相應要求以滿足區域站建設。比如,應具備豐富的建設同類實驗室的經驗;具備豐富的協助實驗室取得類似監測資質的經驗;能持續提供儀器操作、方法驗證、資質認定方面的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對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如試劑、耗材、標液等基礎資料采購途徑能進行指導幫助;服務團隊具有豐富的檢測工作經驗,在后續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時能持續有效地提供技術層面幫助。
第三角度:“料”,標準物質及試劑耗材的匹配。通過工作任務要求及任務量核算,每年有計劃地進行標準物質及試劑耗材的申購,保證實驗室的監測、分析正常運行,保證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正常開展。
第四角度:“法”,方法標準要求。根據工作任務要求,確定監測工作內容,同過具體監測項目,完善4個生態環境區域站的配套監測分析方法的使用,合理運用對應標準的使用,注意技術規范、方法標準、評價標準等。
第五角度:“環”,檢測資質獲得。由于是重新建立生態環境區域站,檢測資質需要重新進行計量認證實驗室資質考核,通過人員培訓、設備完善、試劑補充、標準匹配,對原來具備的資質項目進一步熟練增強,對新項目的監測能力驗證方法、質控考核,達到熟練監測分析能力,完成所有項目資質,具備開展監測工作能力。
根據貴州省黔東南州目前存在監測資源分散、監測能力弱、職能作用不能有效發揮等問題,按照合理布局、整合資源、提升能力的要求,整合現有縣級監測資源,按區域組建生態環境監測站迫在眉睫。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向著手建設,根據工作任務全面把控建設目標,加快完成生態環境區域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