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坤,劉芬,左小云
(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江西 吉安 343000)
抑郁在醫學上屬于一種情感障礙,常見表現為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思維遲緩等,若治療不及時會產生自虐傾向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有研究[2]顯示,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心理較脆弱敏感,外在和內在因素均易誘發青少年抑郁癥。本研究旨在分析舍曲林聯合心理干預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2 例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單一治療組和聯合治療組,每組31例。單一治療組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齡(15.23±1.64)歲;平均病程(1.76±1.32)年。聯合治療組男13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14.21±2.56)歲;平均病程(2.16±1.53)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3];②青少年;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4]:①患有其他精神疾病;②合并心、肝、脾等臟器疾病。
1.2 方法 單一治療組采用單一藥物治療,醫護人員耐心指導患者遵醫囑服用舍曲林,每次50~200 mg,每天1次,按患者病情適當調整劑量。聯合治療組采用藥物聯合心理干預,患者在按醫囑服用舍曲林的同時接受心理干預治療,①醫護人員患者進行適當健康教育(包括抑郁癥的危害和常規的治療方法等)以消除其厭世、消極、悲觀的情緒,改善其對疾病本身認識缺乏而導致現的依從性差、配合度低的情況;②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自身感興趣的各種活動,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可選擇聽音樂、閱讀、適量運動等,以解除患者緊張情緒,幫助患者穩定情緒,促進病情改善;③醫護人員為患者創造一個通風良好、溫度和濕度適宜、干凈、清爽、舒適的院區環境,指導患者注意患者飲食、營養均衡并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必要情況下可給予患者服用適量安眠藥,以此輔助睡眠;④院內治療時,醫護人員需組織定期活動以促進患者間相互交流,并相互鼓勵,共同促進各自精神和心理的康復。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進行焦慮評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6]進行抑郁評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患者SAS、SDS評分干預后降低>75%;有效:患者SAS、SDS評分干預后降低50%~75%;無效:患者SAS、SDS評分干預后降低<50%。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瀉、厭食、惡心、嘔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單一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s)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s)
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單一治療組(n=31)聯合治療組(n=31)t值P值干預后46.93±5.33 37.82±5.12 6.863 0.000 SAS評分干預前57.23±4.92 57.17±5.11 0.047 0.963干預后45.72±4.02 37.66±3.43 8.492 0.000 SDS評分干預前62.32±4.23 62.25±4.34 0.064 0.949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聯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單一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抑郁癥患者多存在情緒低落、悲觀、睡眠質量差等癥狀,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7]。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生化環境的不斷變化,青少年抑郁癥發生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8]。分析原因為,①心理脆弱: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父母忙于工作,無法滿足青少年對父母情感的需求,從而導致心理脆弱,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②情感問題: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會出現早戀現象,但心理尚不成熟,一旦結果達不到預期,易出現抑郁癥狀。③虛擬網絡: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使得青少年接觸了較多不良信息,因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自制力,深陷網絡世界,被老師和父母批評后,易悲觀厭世[9]。④學習壓力:青少年由于面對各種考試和學習,壓力持續增加。⑤經濟壓力:青少年之間會存在相互攀比的現象,家庭條件差的青少年易出現自卑心理,導致抑郁癥[10]。有研究表明,抑郁癥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功能低下相關。因此,臨床常采用藥物配合心理干預治療抑郁癥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抗抑郁藥從最早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到后來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再到SSR類的來士普、舍曲林、米氮平、安非他酮、怡諾思、度洛西汀等,均主要作用于單胺類神經遞質,但由于不同藥物對不同單胺類神經遞質有不同的作用[11]。其中,舍曲林因可有效抑制患者機體內腦神經5-羥色胺的再攝取物質,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小,目前被廣泛應用于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
抑郁癥心理干預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治療者通常需要與求助者多次會面,才能發現患者的本質問題。②治療者需全方面考慮各個問題之間的聯系。③治療者在對患者的資料進行初步評估后,需與患者共同協商。④確定治療目標后再實施治療目標。⑤在對患者的治療結束后,需注意進行隨訪,確保患者可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抑郁癥患者每天均處于負面情緒狀態,不與其他人交流以保護自己,長時間與社會脫節,使得抑郁癥狀更加嚴重。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醫護人員需深入了解自身防衛機制,改善環境及心態。心理治療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的彈性恢復,但不能使負性情緒癥狀完全被治愈,因此,需聯合藥物治療,尤其對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癥患者常采用低劑量、不良反應少、高效的藥物聯合方案,如抗抑郁藥物聯合心境穩定劑、增效劑或者小劑量抗精神疾病藥物等。
本研究結果表明,聯合治療組焦慮、抑郁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單一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治療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應用藥物治療聯合心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可顯著改善抑郁癥狀。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應用藥物聯合心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