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瓊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 江門 529000)
初產婦對于分娩的經驗較少,在分娩前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1-2],且分娩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進行自我調節,導致許多初產婦最終選擇以剖宮產的方式分娩,對產婦造成較大的傷害[3-4]。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 例待產初產婦,根據隨機單雙數字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 例。觀察組年齡21~39 歲,平均(30.8±2.1)歲。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30.5±1.9)歲。兩組產婦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無腎衰竭等嚴重疾病;③產婦護理完成后配合相關項目的調查;④產婦均無智力、精神等問題,有自主辨別能力。排除標準:①非初產婦;②中途退出研究;③身體狀況較差,影響實驗觀察指標準確性;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智力問題。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產婦入住產科病房,為產婦提供所需物品,如陪員椅、隔簾等,保證病房干凈整潔不受打擾,保護產婦隱私,待產婦宮口開至3 cm左右送至產房進行待產,分娩完成后觀察2 h,再轉回病房。
觀察組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首先對產婦基本情況、家庭等進行調查,了解產婦的心理需求。在院內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小組,保證所有小組成員有專業的產科護理技能,制定護理手冊,手冊中包含產婦孕期狀況、疾病史、心理評分等,然后結合手冊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整個護理過程中,需全程陪伴產婦,以家庭為中心為產婦詳細講解分娩的具體流程,并在產婦出現恐懼、焦慮的狀態時,及時應用舒緩音樂、呼吸訓練法等幫助,產婦穩定情緒。指導產婦學習使用分娩球和分娩中的體位,改善產婦的身心狀態。此外,產婦的家屬需全程陪伴,從精神、語言等方面為產婦提供支持、鼓勵。分娩前產婦有明顯的宮縮陣痛情況,指導家屬為產婦進行按摩等方式,減輕痛感,緩解焦慮情緒。分娩完成后,需對產婦進行全面的護理指導,使產婦學習喂養技巧、臍部的自我護理、新生兒沐浴和更換尿布等,使產婦家屬也積極參與進來,在產后積極為產婦分擔壓力,實現以家庭為主的護理理念。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態:比較兩組產婦接受治療前后心理狀況評分,使用SAS[5]、SDS[6]評分對產婦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產婦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②比較兩組分娩結局[7-8]:記錄兩組產婦第一、第二、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并統計兩組產婦自然分娩、剖宮產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SDS 32.8±1.2 51.4±1.7 19.174 1<0.05護理前SAS 68.2±2.1 68.1±1.9 0.986 4>0.05 SDS 67.5±1.8 67.9±1.7 0.940 9>0.05護理后SAS 33.2±1.5 55.6±1.8 17.988 7<0.05
2.2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 觀察組產婦第一、第二、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

表2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
組別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χ2值P值產程(min)第一產程420.2±10.6 510.1±11.8 25.395 7<0.05第二產程70.4±8.3 95.2±7.8 11.497 5<0.05第三產程5.1±1.4 12.3±1.6 6.309 5<0.05總產程480.5±15.3 600.3±16.8 32.208 4<0.05分娩方式[n(%)]自然分娩40(88.9)28(62.2)8.663 0 0.003剖宮產5(11.1)17(37.8)
近年來,初產婦的分娩逐漸受到關注,初產婦對于分娩知識了解匱乏,心理、自我效能等均較低[9-10],一旦在分娩過程中多過于悲傷、恐懼,可能會導致宮縮乏力,出現大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安全[11-12]。因此,對初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和分娩指導,可幫助產婦緩解心理壓力,縮短產程。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選擇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可顯著緩解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縮短產婦分娩的時間,降低剖宮產率,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可明顯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況,縮短產程,并降低剖宮產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