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懷剛
(山東省泰山醫院中西結合肺病科,山東 泰安 27100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屬于呼吸內科最常見疾病,其臨床多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表現,嚴重影響老年群體身心健康[1]。該病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多認為與呼吸道感染、粉塵吸入、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而臨床對癥予以家庭氧療、免疫調節劑、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患者肺功能恢復過程較為緩慢,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肺功能恢復訓練,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2]。目前臨床對康復訓練相關內容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肺康復訓練對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0月收治的91 例老年COPD 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后康復訓練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n=43)與觀察組(n=48)。對照組男 24 例,女 19 例;年齡 64~75 歲,平均(69.51±2.34)歲。觀察組男26 例,女 22 例;年齡65~76 歲,平均(70.26±2.4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3]中老年COPD診斷標準;②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律失常;②合并支氣管擴張、哮喘等其他肺部疾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④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⑤精神異常、交流障礙。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老年COPD 常規方案治療,如家庭氧療、飲食干預、吸入糖皮質激素等。
1.3.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常規康復訓練,如告知患者正確用藥及遵醫用藥重要性,并根據其病情發展情況制定相應康復運動方案,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1.3.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肺康復訓練,于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肺康復訓練目的,并根據患者理解能力,為其提供個體化健康指導,以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確保肺康復訓練有效進行,具體訓練內容包括:①下肢肌肉訓練:以每分鐘40~70次進行蹬車訓練,每次10~15 min,每天1次。②上肢伸展訓練:伸展上肢,提高其上肢肌肉與耐力,每次5~10 min,每天3次。③呼吸訓練:進行縮唇呼吸與腹式呼吸訓練,每次10 min,每天3次。④步行訓練:以每分鐘50~80步步行,每次20~30 min,每天1次。根據患者康復情況,適當調整肺康復訓練方案,共訓練12周。
1.4 觀察指標 于康復訓練前、康復訓練12周后,應用肺功能測定儀測定兩組肺功能,其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層清液測定炎癥因子水平,其中C-反應蛋白(CRP)以免疫比濁法測定,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比較 康復訓練前,兩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康復訓練12周后,兩組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康復訓練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肺功能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與本組康復訓練比較,aP<0.05
時間康復訓練前康復訓練12周后FEV1%58.23±4.21 58.24±4.26 0.011 0.991 63.15±5.13a 67.84±5.28a 4.287 0.000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8)t值P值對照組(n=43)觀察組(n=48)t值P值FEV1/FVC 52.26±3.12 52.24±3.06 0.031 0.976 65.46±3.24a 69.52±3.36a 5.852 0.000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康復訓練前,兩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康復訓練12 周后,兩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康復訓練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CRP,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與本組康復訓練前比較,aP<0.05
TNF-α(pg/mL)12.46±3.24 12.45±3.34 0.015 0.989 7.84±2.06a 6.51±1.78a 3.304 0.001時間康復訓練前康復訓練12周后組別對照組(n=43)觀察組(n=48)t值P值對照組(n=43)觀察組(n=48)t值P值CRP(mg/L)4.37±2.12 4.41±2.16 0.090 0.929 3.71±1.16a 3.02±0.98a 3.075 0.003 IL-6(pg/mL)28.46±3.26 28.53±3.31 0.101 0.919 10.26±2.46a 9.11±2.14a 2.385 0.019
COPD屬于老年群體多發疾病,其主要以氣流阻塞為特征,具有病情發展緩慢、易反復等特點,若未及時治療易發展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嚴重影響老年群體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4]。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多予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其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疾病發展,但部分肺功能較差者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局限,因此,臨床需尋求有效改善肺功能方式,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5]。
CRP、IL-6、TNF-α 是評估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其可參與炎癥反應過程,體現炎癥損傷程度,于COPD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改善其指標對減輕肺損傷程度至關重要[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EV1/FVC、FEV1%高于對照組(P<0.05),CRP、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既往臨床常規康復訓練方案雖告知老年COPD患者康復訓練重要性及相關康復訓練內容等,但并未為其制定具體訓練項目與強度,因此,應用效果有限[7-8]。肺康復訓練是根據患者治療情況制定的康復訓練方案,其以提高肺功能為目標,通過對患者講解肺康復訓練意義與重要性,以提高其疾病認知度,保障訓練有效進行,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蹬車、步行等低強度體能訓練,可增強機體氧代謝量,改善全身耐力,進而提高肺功能[9-10]。此外,因COPD 患者伴有氣道阻塞、肺膨脹、肺順應性降低等表現,故指導其進行呼吸訓練,以提高支氣管內壓,擴張支氣管內徑,預防支氣管閉塞,進而改善肺通氣功能[10-12]。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故應用效果存有一定局限,而臨床仍需加大樣本量進行探討,以證實本研究結果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進行肺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